刷臉支付能被破解嗎?用馬雲照片識別,卻彈出來了4個字
現如今中國的行動支付市場,已經被支付寶和微信瓜分,二者平分天下的局面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覺得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寶付款都差不多,但是就安全性上來說,還是支付寶更勝一籌。
尤其是在大額資金轉帳交易的時候,微信很容易出現一些特殊情況,例如說資金被凍結。坦白說微信作為一個行動支付平臺,是沒有任何權利去凍結用戶資金的。當然了,這也是為了安全著想。
為了追求支付的安全性,微信和支付寶做了很多努力,例如說指紋支付以及現在非常時興的刷臉支付。最早做到刷臉支付的自然是支付寶,當時馬雲在推廣的時候還親自為大家示範了一下。隨後微信也推出了人臉識別,但是卻用於遊戲防沉迷。
刷臉支付功能推出之後,很多人想到了一個歪招,他們把馬雲的照片用電腦合成後,對著手機掃了一下,結果支付寶卻提示了4個字:不是本人。那麼刷臉支付技術到底安不安全呢?它被破解的機率有多大?
用戶在使用刷臉支付的時候需要很多要求,例如說必須使用本人的支付寶帳號以及支付設備(手機)。在使用人臉識別的時候,還需要人體做出一些特定的動作。因此來說,想破解人臉識別的機率幾乎為0。但是在美國,卻有兩個團隊能夠做到破解刷臉支付。前段時間,美國一家名為Kneron的公司,通過反覆的對人臉面部特徵進行採集,製作出了一張3d面具,而他們通過面具,竟然真的完成了支付。當然了,這個面具的製作成本非常高昂,投入和回報根本不成正比。如果你的支付寶裡面沒有個幾百上千萬的話,完全不用擔心。而且這家實驗室想製作出3D面具,是需要不斷採集數據的,誰會那麼傻傻地躺在那裡讓他們採集數據呢。
如果說上述這家公司,想破解人臉支付需要很多要求的話,那麼下面這個人就非常厲害了,他曾經製作了一個模型,只要人臉出現在這個模型中,模型就可以自動捕獲人臉特徵以及相關信息,功能非常強大。
按理來說,如果這個模型繼續發展下去,是完全有可能破解人臉識別的,但是這個人卻宣布停止使用該模型,因為這種模型很容易被壞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