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未來科技設想,未來身份認證方式,刷臉與皮下晶片的科幻時代
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去銀行辦理業務或者在網上購物進行支付,首先第1步都是要進行身份認證。所以身份認證的方式和技術是不但是所有金融行業所重視的技術,同時也是全民的關注。就目前而言,這個時代所掌握的身份認證技術,總共可以分成三個類型。其一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密碼認證。其二便是近幾年來較為火熱的生物特徵識別認證,如指紋、掌紋、刷臉等這一些。那其三就是數字證書認證。
什麼是數字證書認證呢?這種認證方式分為虛擬和實體,像乘車碼這一類的就是虛擬,而交通卡這一類的便是實體。這三種身份認證方式,目前被普遍所關注的是生物特徵認證的方式,主要是這種方式更為便捷。那生物特徵識別認證,有可能讓我們的證件、銀行卡從此成為歷史嗎?或者全民從出生就植入一張可以代表身份的晶片,這樣的科幻時代是否能夠在近今年來臨呢?這也是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一起探討的話題。
先說說第一種密碼認證方式,密碼認證的方式所存在的風險就是被破解,一般來說密碼被破解的方式有兩種,一種就是截獲並還原加密的密文,還有一種是由於密碼過於簡單,直接被猜出來,而其中被破解風險最高的就是拿生日做密碼的,因為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的生日其實是非常簡單的。
所以一般對於密碼的設置,都會建議使用複雜且不規律的字母或數字一起。但是想一想處於一個網際網路娛樂時代,無數的軟體讓每一個人擁有無數的帳戶,要記住每一個密碼簡直不太可能,所以很多人其實使用的密碼,基本都是不超過2個的,而一旦密碼不小心洩露,就意味著所有帳戶將有風險,而且很多時候,即使只有兩個密碼,也會經常被忘記。所以密碼認證的方式在目前也是漸漸被生物識別及數字驗證(手機驗證碼登錄)的方式所替代的原因。
而現在更多使用的身份認證方式其實是數字證書認證,比如我們的電話卡、身份證、公交卡等,不過數字證書認證的方式,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卡太多容易遺失和忘記攜帶,那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有這麼一個方案,就是在所有人的身體中植入晶片,在瑞典已經有一家公司已經持續有幾年,為4000+以上的人做過這樣的晶片植入手術了。而從長遠來看,這認證方式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的。因為在這個全民都追求快捷、效率、便利的時代。這個方式無疑是能夠給全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效率和便利。但這種在皮下植入晶片的認證方式,實行的可行性有兩大技術難點。首先是晶片的信息讀取需要的問題。設備讀取信息需要有讀取協議,就像深圳通沒有辦法在上海刷卡坐地鐵,就是因為讀取協議不同所帶來的問題。
那皮下植入晶片也是如此。有加密就代表著需要有解密協議,想要讓晶片的信息能夠被所有設備所讀取的話,那必須實現讀取協議的全部統一。那麼它就涉及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多方利益的一個難點,就目前而言我們連公交卡都沒有辦法做到全國統一,那對於皮下植入晶片,恐怕就更為困難了,起碼在未來的20年,小編基本是看不到這種可能性了。那第2個難點就涉及到人性和倫理的問題,皮下植入晶片就算手術再小,它其實也算是一種對身體的改造。所以這項技術要發展起來,還是有非常多的困難。
那接下來,就說一說另一種身份驗證的識別技術吧。生物特徵識別認證。在之前一款手機的換臉軟體一經出現,便引起大家對於刷臉支付技術的風險進行一系列的爭議,如換臉是不是可以直接進行刷臉的認證?當然對此支付寶做出了換臉是無法突破支付寶的刷臉技術的明確回應。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身上獨一無二的生物特徵,都可以用來作為身份識別驗證信息的。像指紋、虹膜、面部信息等這些。那對比起來用我們的生物特徵的信息,來作為數字證書進行認證,可實現性確實是比皮下植入晶片的方式要更為可行的。就以當下比較熱門的刷臉技術為例,不得不承認目前的刷臉技術,還是存在比較多的系統上的漏洞的。其中有一個曾被公眾所熱議的真實案例。那就是某知名女星的丈夫被其司機冒名頂替,把房子賣掉的事件。
據新聞報導其過程大概就是因為公證處在使用人臉驗證的時候,對其到場人員和當事人的身份證圖像,進行比對之後,其分值竟然通過了審核標準,於是公證處便為其辦理了公證的手續。在拿前面支付寶的刷臉來說,雖然能夠防禦換臉的漏洞,但有一個方式卻是可以攻克支付寶的刷臉技術的。那就是一張非常逼真的人皮面具。不過現在的很多手機智慧型手機都配有紅外線的攝像頭。而用矽膠所製作的人皮面具,在紅外線的檢測上,是可以被識別的。但如果人皮面具不再只是用矽膠製作的呢?小編不是槓精,只是在想這種可能性啊。
當然雖然如此,我們的面部特徵的信息,還有非常多的細節可以用來做作為獨一無二驗證數據的。比如人的瞳孔和嘴唇就擁有非常多,獨一無二的生物特質信息數據。而且這些方面有其他國家也做出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所以就目前來說在人臉識別這一塊,還是有比較大的可行性的,所以小編覺得未來的身份認證方式最大可能就是,刷臉認證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