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出生到6個月,寶寶的「吃喝拉撒睡」都要注意什麼?父母要知道
正所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好不容易熬過了艱辛的孕期,終於迎來了可愛的寶寶。可是沒幾天,你就會發現帶娃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寶寶吃多少才會飽?睡多少才充足?頻繁大小便是否正常?睡覺時用不用起來吃奶?吃奶後需不需要喝水?層出不窮的問題,讓新手父母們手忙腳亂,不知道該怎麼辦。
其實寶寶的發育是有規律的,剛出生時,他們的聽力不錯,但是視力幾乎為零,就連近在眼前的媽媽都看不清楚,每天不是吃就是睡,就像一隻貪吃貪睡的豬寶寶一樣。
當然,隨著時間增加,寶寶逐漸長大,他們的很多能力都得到了不錯的發育,就連基本的「吃喝拉撒」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作為父母,如何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呢?
0-6個月寶寶的護理要點:吃喝、拉撒、睡,每一步都很重要!
0-6個月寶寶的「吃喝」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一樣的。雖然他們還沒有添加輔食,每天只能以奶為食,但是奶的攝入也是有講究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建議,寶寶出生後6個月內應該純母乳餵養。
所以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媽媽們儘量母乳餵養。
如果媽媽身體健康,母乳比較充足,母乳餵養比較順利,不會造成心理負擔和身體傷害,母乳餵養自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媽媽身體不適,或者母乳不足,怎麼追奶都沒用,或者心理上對母乳餵養非常排斥,或者母乳餵養讓自己很痛苦,餵奶粉也是可以的,不需要為難自己,也不需要因此而內疚。
1.如果是母乳餵養
《中國6月齡內嬰兒母乳餵養關鍵示意圖》提出了母乳餵養的8個重點:儘早開奶、第一口吃母乳、純母乳餵養、不需要補鈣、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IU,順應餵養,嬰兒配方奶不是理想食物,定期測量體重和身長。
1)儘早開奶: 「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
○早接觸:生完孩子以後,產婦需要在產房內觀察2小時,「袋鼠式護理」也是在這個時間進行的。一般來說,產後30分鐘內,寶寶就會被放在媽媽胸前,跟媽媽進行親密接觸,接觸時間不少於30分鐘。
這種接觸,不僅會讓媽媽的心理得到安慰,讓寶寶得到充足的安全感,還可以促進母子感情的親密,對母乳餵養也有很大的好處。
○早吸吮:母子進行「袋鼠式護理」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吸吮媽媽的乳房,這樣可以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幫助媽媽早點下奶,讓寶寶喝到高價值的初乳,增強寶寶的抵抗力;同時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幫助惡露快速排出,讓子宮早點恢復。
不管是對母乳餵養,還是子宮恢復,都有很大的好處。
○早開奶:早開奶的時間,一般在產後30分鐘左右,跟「早接觸、早吸吮」的時間差不多。可以說,如果能夠做好前面的兩個要求,開奶還是很順利的。
剛下來的母乳,是一種發黃或清澈的糖漿樣液體,看起來髒兮兮的,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抗體,能夠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預防疾病。
如此以來,只要媽媽能夠注意飲食攝入,再加上充足的休息,良好的心情,堅定的信心,母乳一般都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不需要太擔心。
2)按需餵養:了解寶寶的飢餓信號
至於後期的餵養問題,母乳餵養需要按需餵養,也就是說寶寶餓了趕緊喂,不能餵養過度,也不能長時間不喂。
這就要求媽媽明確寶寶飢餓的信號,具體分為三部分:早期飢餓、中期飢餓和晚期飢餓。
○早期飢餓:寶寶舔嘴唇,吸吮小手、衣服和玩具,嘴巴一張一合不說,還將頭從一邊移到另一邊,就像在尋找食物一樣。
○中期飢餓:媽媽抱著的時候,一直往胸的位置拱,試圖把衣服拱上去吃奶;如果把手指或胳膊放在寶寶嘴邊,會含住吸吮;別人抱寶寶,也會將頭轉向乳房處;呼吸加快,開始咿咿呀呀很著急的樣子……
○晚期飢餓:非常著急的哭鬧,哭聲通常是短暫的,起伏的哭鬧,一旦把寶寶抱在懷裡,就會迫不及待的要吃奶。
3)易遇到兩個特殊時期
不管是奶粉餵養,還是母乳餵養,都容易遇到兩個特殊的時期——厭奶期和猛漲期。
○厭奶期:寶寶吃奶非常少,但是精神非常好,情緒也不錯,睡眠跟之前差不多。身高體重增長也正常,一般持續幾天或者十天半個月。
○猛漲期:寶寶吃奶量大幅度增加,白天吃了不到兩小時,就餓得哇哇大哭,晚上夜奶非常頻繁,幾乎一小時吃一次。對於這些情況,媽媽不需要太擔心,也不要懷疑自己是不是母乳不足,按照寶寶需求頻繁餵養就可以了。期間可以吃些下奶的食物,儘量滿足寶寶的需求。
2.如果是奶粉餵養
母乳餵養是按需餵養,而奶粉餵養就是按量餵養了。當然,也不能單看量,還得看寶寶的需求,畢竟每個寶寶的發育不同,對奶的需求也有差別,不能太少也不能過量。
寶寶每天的奶量是多少,可以根據體重來計算:每公斤體重大約需要100-200毫升的奶量。
比如:寶寶體重3公斤,那麼每天需要的奶量就是:3×100(120)毫升=300(360)毫升。
由於大部分新生兒的體重在2.5-4公斤之間,所以新生兒一天的奶量大約是250-400毫升左右。但是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非常小,喝一點就飽了,所以需要「少食多餐」。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第一天,每次吃奶20-40毫升,每天吃奶七八次,或者十幾次即可;隨著時間增長,奶量慢慢增加,餵奶次數逐漸減少。到了一個月後,基本可以按照表格的奶量和次數餵奶了。
跟母乳餵養不同的是,奶粉餵養需要給寶寶喝點溫水,2次餵奶粉中間,給寶寶餵點白開水,這樣可以避免便秘的發生。
0-6個月寶寶的「拉撒」
寶寶小時候,不僅吃喝的又多又頻,大小便也很多。對於護理小寶寶的父母來說,幾乎每天都在跟「屎尿屁」做鬥爭,為了確保寶寶的健康,還會翻開尿不溼,仔細的瞅一瞅、聞一聞、翻一翻。
那麼,這個階段,寶寶的「拉撒」是什麼樣的呢?
正常來說,寶寶的小便各階段區別不大,只要餵養等當,沒有吃奶不足的情況,小便也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大便就不一樣了,大便跟寶寶的月齡、飲食有很大的關係。
1.胎便:寶寶出後的2-3天內,大便是墨綠色的,這是胎便。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的6-12小時內,會拉出墨綠色的胎便,而且一般會持續2-3天才會排洩乾淨,然後逐漸轉換成正常的大便。
PS:有些寶寶沒有胎便,可能是分娩時已經排洩乾淨了;有些寶寶早產,他們排洩胎便的時間也會稍微晚一些。
2.過渡大便:寶寶出生後的2-4天後,大便由墨綠色慢慢轉換成黃綠色,這是過渡大便。
寶寶吃奶以後,腸道功能運轉正常,大便也會逐漸恢復正常,胎便慢排淨,轉換成過渡大便,然後再慢慢變成正常的大便。
3.正常的大便:母乳餵養的大便,和奶粉餵養的大便。
○如果寶寶是純母乳餵養,他的大便是糊狀或者軟膏狀,顏色是金黃色或有點兒發綠的黃色。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所以寶寶的大便還不成型,也不會有明顯的臭味。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比較頻繁,月子期間可能一天四五次,甚至七八次,出了月子,還可能會出現攢肚,但是只要寶寶吃奶正常,睡眠正常,精神正常,體重增長正常,沒有痛苦,那就沒事,不需要太擔心。
○如果寶寶是奶粉餵養,大便比較乾燥、粗糙,稍硬如硬膏,但是大便輕鬆,不存在痛苦的情況。至於顏色,一般來說,奶粉餵養的大便會呈土黃色,而且略帶一些酸臭味。
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不如母乳寶寶那麼頻繁,每天1-2次左右。而且還可能會出現便秘,但是一般不會出現攢肚。出現便秘後,媽媽可以給寶寶喝點溫水,順時針按摩肚子,也可以用肥皂削尖按摩寶寶的肛門處,這些方式都可以幫助排便。但是如果便秘比較嚴重,或者經常出現的話,建議就醫檢查。
0-6個月寶寶的「睡」
都說孩子是在睡眠中長大的,這句話非常適合0-6個月的寶寶,雖然滿月後很多動作都開始發育,但是6個月前的寶寶,大動作發育還比較欠缺,不管是坐立、爬行,還是站立、行走,暫時都不會,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不是睡覺就是吃東西,或者配合媽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
所以對媽媽來說,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滿足寶寶的「吃喝拉撒睡」,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陪寶寶做一些練習,為後期的爬行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
1.新生兒:剛出生的小寶寶沒有白天和晚上的概念。
新生兒時期,寶寶對睡眠的需求非常大,每天需要16-18小時。但是他們的睡眠周期並不長,一般2-4個小時就會醒來一次,吃飽喝足接著睡。此時,媽媽需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然後滿足寶寶的睡眠需求就好。
如果寶寶睡得時間很久,一直沒有起來吃奶,也不要擔心,順其自然即可,千萬不要把寶寶吵醒,強迫他們起來吃奶。
PS:這個階段的寶寶尤其喜歡被包裹起來,因為他們在宮內的時候,已經習慣被包裹了,包裹讓他們非常舒適、有安全感,如果新生兒睡眠不穩的話,媽媽可以試試用小被子把他包裹起來,但是不要包的特別緊,尤其是四肢要給他們活動的空間。
2. 寶寶2個月:睡眠需求逐漸減少,醒著的時間逐漸延長
寶寶2個月的時候,睡眠需求減少到15-16小時,而且大部分睡眠時間都在晚上;白天的時候,寶寶醒著的時間逐漸延長,媽媽可以跟寶寶做一些活動,比如趴臥和翻身的練習,都是不錯的選擇。
PS:乖巧的寶寶開始學會哭鬧了,但是哭鬧背後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身體不舒服,可能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媽媽需要仔細觀察寶寶的表現,查找原因,儘可能的滿足寶寶的需求。千萬不要把寶寶扔在一邊,不管不顧。
3.寶寶6個月:有不少寶寶已經可以睡整覺了
寶寶6個月的時候,睡眠需求減少到了11個小時左右,通常白天上午和下午各睡一次小睡,每次1-2小時左右。
這個階段,很多寶寶已經可以睡整覺了,媽媽順其自然即可,千萬不要過度幹預;但是如果寶寶有奶睡、頻繁夜奶等問題存在的話,就得幹預了!
叮麻寄語:
對於小寶寶來說,吃喝拉撒睡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還有把這幾個方面護理好,才能滿足寶寶的基本需求,才能確保寶寶健康成長。如此以來,才有更好的體質,進行更多的練習,為後期的大動作發育打下基礎!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