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度越高,空氣密度就越小。而空氣密度與發動機推力息息相關。一般來說,空氣密度越小,發動機的推力就會越小。可以說,發動機的性能決定了飛機能飛多高。飛得越高意味著越不容易被監測,也就越安全。之前有媒體公布了一項全球軍機的飛行高度排名,其中排名前四的分別是米格-31、U-2、SR-71,第一竟然是米格-25,而F-22並未進入前四。
第四:米格-31
米格-31是針對美國第四代戰機而研發的全天候截擊戰鬥機,服役時間是1983年,由米格-25改進而來,搭載了兩個D-30F-6發動機,推力約為151.9千牛,其最大飛行速度為2.83馬赫,作戰半徑是720千米,實用升限為24000米。據了解,米格-31在經過現代化改造之後,其作戰能力進一步加強,配備的空空飛彈可以實現對隱形飛機、巡航飛彈等敵方武器的打擊。
第三:U-2
U-2是由美國研發的單座單發高空偵察機,於1956年開始服役,原本預計在2011年全部退役,但由於替代者「全球鷹」仍然尚未完善,所以退役時間一再被推遲。其最大飛行速度為每小時830千米,最大巡航高度為27430米,實用升限為24384米。而U-2偵察機採用的發動機是J57或J75-P-B,其推力約為48.9千牛。
第二:SR-71
SR-71偵察機也被稱為「黑鳥」,搭載兩臺普惠J-58-1變循環發動機,其實用升限為26600米,作戰半徑1930千米,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3.2馬赫,在實戰中從未被擊落過。
第一:米格-25
出人意料的是,排名第一的竟是米格-25。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由蘇聯研發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它的研發是專門針對美國的XB-70超音速轟炸機和SR-71偵察機。其最大飛行速度為3.2馬赫,是世界上首型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作戰半徑1130千米,而它的最大飛行高度為24400米。在冷戰期間,許多國家曾進口過米格-25,比如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現如今,米格-25仍在部分國家空軍服役。據了解,米格-25曾在1977年創下過37650米高度的飛行記錄。
而美國著名的F-22作為全球第一種進入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其實用升限為19812米,連2萬米都不到,所以並未能進入榜單前四。現如今,大部分第五代戰鬥機的飛行高度都能超過2萬米,但飛行高度並不是主要的作戰優勢。除了飛得高,還要飛得快,除了能隱身,還要具備相當火力的打擊能力,多方面的綜合性能才是評價一架戰機戰力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