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1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0月16日,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第一次活動在陝西省西安市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西北工業大學承辦。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曉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副主任孟慶國,天津大學亢一瀾教授,第二屆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段慧玲教授,中國力學學會副秘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玉麗教授,副主任委員李巖、劉正先、徐緋、許春曉,委員蔡志勤、丁淑蓉、董宇紅、段俐、郭建威、侯淑娟、金科、李惠、李韶華、勵爭、邵倩、王媛、楊麗、姚朝暉、張景瑞、張曉晴,以及秘書長邵麗華等來自國內知名高校的30餘名專家學者出席活動。
16日下午,與會人員參觀了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的部分實驗室和校史館,見識了先進的實驗裝備和完善的實驗條件,也對西北工業大學的歷史和發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6日晚,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西北工業大學南山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成功召開。會議由主任委員段慧玲教授主持。
首先,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第一屆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二屆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榮譽主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鄭曉靜院士對第二屆委員會成立表示祝賀。她指出,女性在科學研究和科學教育方面都有她應該發揮的作用,我國女大學生人數在增加,但是越到高層女性越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協在著力推動改變這一現狀,並制定了一系列舉措。希望廣大女科技工作者積極參加委員會活動,更好地發揮潛力,一起推動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學的進步和技術的進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學部孟慶國副主任在致辭中向第二屆委員會成立表示祝賀,提出委員會要根據中國力學學會的要求,從學術交流轉向能力建設,凝練國家重大需求問題,提出科學引領的方向。一個學科的發展必須要有重大科學問題作為引領才能向更高、更深的方向邁進。委員會第一屆是「探路」,第二屆是「實施」,應該規劃如何在原來的道路上走出一條更好的路。習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需要兩條腿走路。要抓住世界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這兩條主線,更好發揮力學學科「雙力驅動」的特徵。建議委員會進一步提升委員的科研能力,促進我國力學學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長和整體提高,並提出與其他有關專業委員會聯合開展學術交流等實質性建議。
天津大學亢一瀾教授指出基金委多年來對女科技工作者給予了特別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導,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長離不開委員會的幫助和支持。
中國力學學會副秘書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玉麗教授代表中國力學學會對委員會的成立表示祝賀,認為女性堅韌、良好的理解力和溝通力,以及特有的細膩和周到在做科研方面也有其優勢,祝願大家在學術、生活各個方面也會因力學而美麗。
主任委員段慧玲教授介紹了委員會的職責及發展情況,強調了委員會的「學術性」、「服務性」和「引領性」特質。她還回顧了上一屆委員組成、開展活動情況及取得的工作成果,最後介紹了本屆的工作規劃,包括通過各種渠道加強交流、擴大影響力,加強國際交往、促進中國女力學科技工作者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己,主辦系列研討會、打造品牌學術活動等。
會上選舉產生了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黨的小組,組長孟慶國、副組長徐緋。隨後,在孟慶國組長的主持下,全體參會人員共同學習了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等內容。他強調,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總的原則。要切實加強政治引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並加強思想引領,團結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強引導監督和組織建設。
在會議討論環節,與會人員分別進行了自我介紹,並對委員會發展建言獻策,就委員會的發展和未來工作計劃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在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開展女科技工作者沙龍活動、舉辦女科技工作成果特刊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和意見。所有與會人員一致表示,會攜手努力,充分發揮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的服務型和學術型作用,進一步提升科研能力,促進我國力學學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成長和整體提高。
10月17-18日,與會委員一同參加了由中國力學學會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主辦,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同承辦,西北工業大學學科辦協辦的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會上,大家圍繞極端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展開學術交流,共同研討了極端力學的科學內涵,交流國內外極端力學方面的研究進展,本次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原標題:《中國力學學會第二屆女科技工作者委員會第一次活動成功舉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