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地球生態超載日提前至7月29日

2020-12-05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本報訊 美國環保組織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FN)近日宣布,7月29日為2019年「地球生態超載日」。1987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是12月19日,1993年是10月21日,2003年是9月22日,2018年是8月1日,2019年「地球生態超載日」是30年來日期最早的一年。

        地球生態超載日又被稱為「生態負債日」,指地球截至當天已經用完了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總量,進入了本年度生態赤字狀態。2019年「地球生態超載日」為7月29日,意味著在其後5個月中,人類每天都是在向地球「透支」未來的資源。GFN表示,人類目前能源資源消耗速度相當於地球生態系統正常更新速度的1.74倍,即人類需要1.74個地球才能滿足其自然資源需求。

        GFN專家將人類生物資源消耗率與地球可再生資源恢復力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變量建立聯繫,通過數據分析,精準計算地球生態超載日。據GFN測算,大概從1970年起,人類對自然的索取開始超越地球生態的臨界點。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辦公室綠色經濟項目主任米哈伊爾·巴邊科表示,即使個別國家在綠色經濟、減少排放和改變消費者行為等方面投入巨資,但遺憾的是,這很難從根本上降低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生態足跡。消費主義仍然是主流的生產與行為方式。如果不改變這種趨勢,那麼幾十年後,全球自然資源將枯竭。例如,俄羅斯森林面積佔其國土面積的比例高達45%,森林作為一種自然資源似乎無窮無盡,然而俄羅斯大部分森林資源已被開發,只有20%的森林未被開發。同時,每年由於伐木、火災、基礎設施建設和礦產資源開採等原因,俄羅斯超過16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消失。以此速度發展,40年後俄羅斯原始森林面積將會失去一半,80年後將全部消失。

        GFN創始人馬特瓦克納格爾強調,大面積毀林、土壤侵蝕、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將會使全球生態系統透支愈演愈烈。為了推遲地球生態超載日的到來,需要各國政府、相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趙丹)

相關焦點

  • 熱議 | 2019年7月29日,地球已經撐不下去了!…
    29日),我們迎來了一個較沉重的消息:今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到來了,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Earth Overshoot Day, EOD)又可以叫生態負債日,是指每年地球進入了生態赤字狀態的日子,即,全球的生態消耗超越了地球這一年可用的生態承載力。
  • 「地球超載日」提前到來:人類已用光本年度地球資源
    這可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好日子,到達Earth Overshoot Day意味著地球在這一天開始進入了本年度生態赤字狀態,也就是說,人類已經在8個月的時間裡用完了這一年地球的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總量。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合作夥伴,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的測算,地球在今年的8月9日突破了「收支平衡」,開始了生態負債。該數據來源是聯合國各大經濟類數據分析報告,如全球漁業、林業和能源領域等等。
  • 「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關注地球生態超載
    6月1日,由《世界環境》雜誌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支持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解讀活動今日在北京舉辦。《世界環境》雜誌於2019年末啟動全球十大環境熱點的評選活動,通過專家評選和網友投票,最終涉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海洋塑料汙染、固體廢物處理等內容的「2019年度全球十大環境熱點」在眾多環境新聞中被評出。而地球生態超載日也在繼續提前。2019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比以往時候來的都要早。
  • 美環保機構:受疫情影響,今年「地球超載日」比去年晚三周
    8月22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載日」,意味著在這一天人類已經耗盡了2020年一整年的自然資源「預算」,然而好消息是,受新冠病毒影響,這一天比去年晚了將近三周時間才來臨。據《紐約時報》8月19日報導,位於美國的環保機構「全球足跡網絡」執行長勞瑞爾·漢斯科姆(Laurel Hanscom)表示,該機構調查了來自聯合國的全球每個國家的1.5萬多個數據站,利用「(地球的生物承載力/人類的生態足跡)x 365 =地球超載日」這一公式最終得出今年「地球超載日」是8月22日這一天的結果。
  • 美環保機構:受疫情影響,今年「地球超載日」比去年晚三周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8月22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載日」,意味著在這一天人類已經耗盡了2020年一整年的自然資源「預算」,然而好消息是,受新冠病毒影響,這一天比去年晚了將近三周時間才來臨。據《紐約時報》8月19日報導,位於美國的環保機構「全球足跡網絡」執行長勞瑞爾·漢斯科姆(Laurel Hanscom)表示,該機構調查了來自聯合國的全球每個國家的1.5萬多個數據站,利用「(地球的生物承載力/人類的生態足跡)x 365 =地球超載日」這一公式最終得出今年「地球超載日」是8月22日這一天的結果。
  • 2020年「地球超載日」:您猜對是哪天了嗎?
    2020年6月5日,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數字信息部門負責人專門致信綠會國際部,圍繞剛剛正式發布的多語種新聞稿,談已經揭曉的2020年「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的日期。「地球超載日」(又稱「地球生態超載日」) ,從字面上看就一點也不令人歡欣鼓舞。
  • 地球生態超載日的推遲為我們指...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致力於生態保護和減速全球氣候變暖的國際組織「全球足跡網絡」,就2020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發布了一篇評論文章,闡述了人類關注地球超載這一概念的重要性,並呼籲人類時刻謹記節約、保護生態資源。在此,綠會國際部將文章進行了編譯,以饗讀者:新冠病毒使人類的生態足跡開始減少,地球生態超載日也比去年推遲了三個多星期。
  • 2020年「地球超載日」:您猜對是哪天了嗎?|綠會國際部世界環境日速遞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2020年6月5日,全球生態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數字信息部門負責人專門致信綠會國際部,圍繞剛剛正式發布的多語種新聞稿,談已經揭曉的2020年「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的日期。
  • 猜猜2020年地球生態超載日會是哪一天?
    圖/網絡地球生態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被稱為「生態越界日」或「生態負債日」,是指地球當天進入了本年度生態赤字狀態,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總量。 1970年-2019年,每年地球生態超載日的時間節點的變化。
  • 報告:人類已用光2019自然資源定量,滿足人類需求要1.75顆地球
    【天極網IT新聞頻道】7月31日消息,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報告顯示,截止7月29日,人類已用光2019年全年的水、土壤和清潔空氣等自然資源定量。「地球生態超載日」在過去的20年中提前到來了2個月,今年這一天的到來是史上最早的。  報告顯示,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需要1.75顆地球生產的自然資源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
  • 2019年11月29日廣州日落全年最早
    11月29日,廣州全年日落最早,天黑也最早。當天17時40分,夕陽已西沉地平線,18時05分可見「四星連珠」。    11月29日,廣州日落25分鐘後,在西方偏南的低空,可觀賞到木星、金星、彎月和土星由西向東依次在黃道上排成一條弧線,像神奇的仙女朝蒼穹灑落一串閃閃發光的珍珠,令人眼前一亮。這就是少見的「四星聯珠(四星一線)」天象。    11月29日中午,廣州日上中天出現在12時15分01秒。
  • 4月29日,巨行星奔向地球
    通過邁克·沃爾 - Space.com高級作家 7小時前從1998年到1998年,我們沒有什麼好擔心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於2020年4月18日拍攝了這張1998年或2號大小行星的雷達圖像。1998年或2號將於4月29日以390萬英裡(630萬公裡)的距離飛越地球。
  • 震情周報(11月23日至11月29日)
    國內地震活動情況上周,我國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10次,其中3.0到3.9級9次,4.0到4.9級1次,5.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11月29日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的4.4級地震。上周全國三級及以上地震活動分布圖(四級以上紅色標註)今年以來(截止至11月29日),我國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549次,其中3.0到3.9級400次,4.0到4.9級122次,5.0到5.9級24次,6.0級到6.9級3次,7.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7月23日在西藏那曲市尼瑪縣發生的6.6級地震。
  • 2020年6月29日至7月1日,由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辦的2020年國
    2020年6月29日至7月1日,由國際極地保護協會主辦的2020年國際極地環境變化與保護大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ar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rotection
  • 2019年7月天象預報:日全食、土星衝日、月偏食
    月初時升起時間約17時20分左右,月末時提前至15時15分左右,與太陽的距角保持在125°以上。亮度約-2.4等,一年中最佳觀賞期。 土星:在人馬座逆行。月初時升起時間約17時30分左右,月末時提前至17時30分左右。7月10日土星衝,亮度約0.1等,本月為一年中土星的最佳觀賞期。
  • 2020年7月28日至29日寶瓶座流星雨什麼時候開始?
    截圖來自@人民日報  2020年寶瓶座流星雨什麼時候開始?  7月28日至29日,寶瓶座流星雨將迎來峰值,屆時預計每小時有多達20顆的流星划過地球的天空。  極大值:2020年7月30日凌晨,寶瓶座δ流星雨同時迎來極大期,預計每小時有20顆流星划過夜空。  流星雨特點:寶瓶座δ南支流星雨,該流星雨特點是流星路徑短,流速較慢。
  • 今年地球資源已透支,這個國家消耗最快
    (新華社發,楊植森攝)位於美國的環保機構「全球足跡網絡」日前發布報告稱,7月29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載日」,即人類已於當日耗盡了2019年一整年的自然資源「預算」,比20年前提早了2個多月並創下新紀錄。該機構追蹤人類對地球自然資源的消耗(即「支出」)和地球的生物承載力(即「供給」)。超載日指從這一天起,人類當年對自然資源的已有「支出」超過地球在本年度生物承載力總「供給」。
  • 關注丨本年度地球資源已透支!這個國家消耗最快……
    位於美國的環保機構「全球足跡網絡」日前發布報告稱,7月29日是今年的「地球超載日」,即人類已於當日耗盡了2019年一整年的自然資源
  • 航天周報(6月29日至7月5日)
    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第三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有效載荷完成開通,經過遙測數據判讀,星載基準頻率合成器、原子鐘、導航任務處理單元、星間鏈路等載荷設備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號正常。升級後的「安加拉-A 5M」火箭首飛將在2024年進行,其性能將更加出眾,結構重量將得到進一步減輕,並將使用改進型發動機和控制系統。7月1日消息:由於運載火箭突然出現問題,美國宇航局(NASA)決定將其「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推遲一周。現在,發射可能於7月30日之後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進行。
  • 2020年09月29日上市公司公告
    4、【華海藥業:前三季度淨利預增60%-70%】 9月29日訊,華海藥業公告,公司2020年1-9月實現的淨利潤預計在8.2億元至8.7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60%到70%。業績預增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製劑及原料藥銷售大幅增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