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生物脫氮的深入探討(一)

2020-11-26 北極星環保網

思考:生物脫氮的深入探討(一)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總磷總氮在線設備的安裝使汙水廠對出水的總氮要進行嚴格的管理,那麼汙水廠的出水總氮要怎樣才能穩定達標呢?但是隨著各汙水廠對總氮的治理要求,對總氮的生物控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具備實操性的指導,這周公眾號對生物脫氮再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大家共同探討生物脫氮的汙水廠的實際應用。

在前面的文章裡我們了解氮是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的必需的營養元素,因此在微生物的生長過程中是需要一部分氮的,所需要的氮與生長所需的有機物,也就是BOD是成比例,一般來說微生物的生長對有機物和氮的需求如下:微生物每需要100g的BOD,一般要去除3至5g的氮,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00:5:1(1指生長所需的磷元素)的來源。如果汙水廠的進水中的比例符合這樣的比例,是非常好的營養比例,這種比例微生物只需要正常生長就是可以把水中的氮去除了。一般汙水廠的進水在100~150mg/L的BOD,就是說總氮應該在5~7.5 mg/L,但實際上我們的生活汙水是不可能有這麼低的總氮的。各個汙水廠都能從實際的運行數據中看出,總氮的進水濃度一般都高於這個比例數值,也就是說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氮遠遠低於進水中的氮。

那麼汙水中存在高於這個比例的氮濃度的時候,就要進行生物的脫氮反應,利用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把氮轉化為氮氣釋放到空氣中。這是將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的硝化步驟(把銨轉化為硝酸鹽)和反硝化步驟(把硝酸鹽轉化成氮氣)的組合,然後將硝酸鹽還原為氮氣。反應可以用化學式表示如下;

這個過程需要自養細菌(例如亞硝化單胞菌,硝化桿菌)和需氧條件。應該注意的是這個過程是自養細菌進行的,所以對碳源是沒有消耗的,但是需要氧氣的參與。因此我們的硝化反應主要來自於微生物中存在的硝化細菌和生物池裡提供的充足氧氣,這也就是說在汙水廠中氨氮的去除,是需要合理的活性汙泥濃度和充足的溶解氧量的。但是要注意這一類自養細菌的活動能力和硝化能力較弱,需要具有長汙泥齡的活性汙泥作為硝化的基礎。現在除了亞硝化單胞菌和硝化桿菌的經典硝化作用理論之外,還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其他微生物也在銨轉化為硝酸鹽中發揮作用,這也是近年來汙水處理的前沿科技探索的新型的硝化作用。

這個過程需要異養細菌,碳源的存在和缺氧條件(混合且不充氣)。通過化學計量,2.86gBOD足以還原1g硝酸鹽。然而,在實踐中,將需要至少4或5的BOD / N比。這也就是反硝化碳源的來源,很多汙水廠對總氮遲遲不降感到奇怪,或者想盡方法,但是往往忘記了反硝化的基本的要求,反硝化的異養過程是需要碳源參與的,按照BOD和氮的比例5:1的比例進行計算的,因此對於具備反硝化的工藝過程的汙水廠,但是總氮沒有下降,要進行這個比例的核算,如果確實不夠,就需要進行碳源的補充。優質的快速碳源一般為甲醇,乙酸鈉等。由於甲醇的保存難度大,危險性高,如果沒有附近的化工企業保證來源,一般採用化學性質穩定的乙酸鈉作為快速碳源。

我們來看兩種工藝的脫氮反應的過程:

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AO脫氮工藝,這種工藝有嚴格的缺氧和好樣的功能區域的劃分,硝酸鹽是由通過活性汙泥的內回流泵提升進入到缺氧池,而碳源是由進入缺氧池的進水中所含的碳源提供的。這種工藝在運行中需要注意的有:1、缺氧區的停留時間,2、混合液的汙泥濃度MLSS/MLVSS。3、內回流比。4、進水中的碳源含量是否滿足生物脫氮的5:1的比例。6、生物池的溫度(13~15℃為反應良好和較差的分界線)。這些項目在運行中需要進行是實際的檢測和歸納總結,判斷和確定最佳的運行參數。

這個是SBR工藝的總氮去除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硝化段主要集中在曝氣階段,在曝氣階段,滿足了硝化作用的好氧條件,同時具有足夠多的汙泥濃度。而生物脫氮主要是在幾個環節可以實現反硝化的脫氨:1、在進水期進行混合攪拌。這個階段由於經過前端好氧周期所產生的大部分硝酸鹽在SBR池裡,而潷水體積一般只有總容積的20%~30%,因此潷水後留下的大量的硝酸鹽可以在進水期間利用進水中的碳源進行反硝化。2、在曝氣反應期間通過曝氣,攪拌,曝氣,攪拌。。。這樣的間斷運行進行硝化反硝化的反應。3、設置選擇區,實現反硝化反應。

除去這兩種生物池的生物脫氮以外,還有氧化溝的生物脫氮,氧化溝的構型決定了在流動過程中,好氧和缺氧的間斷交織,如何進行合理的判斷氧化溝內的水流情況,區分好氧、缺氧區域,檢查短流的區域等,來進行控制反硝化的反應,是氧化溝的生物脫氮的重要控制內容。關於氧化溝的生物脫氮反應,近期有幾個項目正在同步開展調試,後期公眾號會有專門的文章針對氧化溝的生物脫氮進行細緻的討論,歡迎持續關注《治汙者說》公眾號並參與討論。

最後我們來了解一下在汙水處理工藝中,各種處理過程及操作對氮化合物去除效果的比較表:

汙水處理中各種過程及操作對氮化合物的影響表

原標題:生物脫氮的深入探討(一)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國內外主流生物脫氮理論的匯總
    除了傳統的硝化-反硝化理論外,近年來突破常規認知的生物脫氮新理論也不斷出現,在環保展會中,硫自養反硝化、厭氧氨氧化等脫氮新技術都非常吸引眼球。本文主要介紹傳統生物脫氮過程及新型生物脫氮過程的基本理論,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物脫氮過程。2.
  • 生物脫氮與同步硝化反硝化
    生物脫氮與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生物脫氮過程中,廢水中的氨氮首先被硝化菌在好氧條件下氧化為NO-X,然後NO-X在缺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還原為N2(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既可在活性汙泥反應器中進行,又可在生物膜反應器中進行,目前應用最多的還是活性汙泥法。
  • 廢水脫氮脫磷技術小結脫氮技術
    一、生物脫氮因為化學法成本高,而且會產生二次汙染,所以生物脫氮技術往往成為首選。汙水生物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1. 氨化反應 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轉化為氨態氮NH4+或NH3。2. 硝化反應 硝化菌把氨氮轉化為硝酸鹽。3. 反硝化反應 反硝化菌把硝酸鹽轉化為氮氣。
  • 全面解析汙水生物脫氮技術詳細流程
    由於生物脫氮一般能夠滿足有關方面對汙水淨化的要求,而且價格低廉,產生的二次汙染物較易處理,因此生物脫氮方法是當前最活躍的研究與投資開發領域。一、生物脫氮技術生物脫氮技術主要是利用汙水中某些細菌的生物氧化與還原作用實現的。
  • 中國城市生活汙水脫氮技術的未來判斷
    然而,在當前提標改造的脫氮技術路線中,一些脫氮工藝存在通過碳源增加帶來藥劑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場地的增加、複雜的運營維護等諸多問題,尚不具備技術、管理與資本的可持續發展。以汙水脫氮為話題,極限脫氮是否是中國汙水處理的未來趨勢?中國特有的汙水特徵下,如何實現高排放標準下汙水脫氮的高效、穩定運行?以國際經驗看我國脫氮技術的未來方向又是什麼?
  • 生物脫氮的典型工藝
    生物脫氮的典型工藝主要有Sp工藝、氧化溝工藝和厭氧/好氧工藝(即A/O工藝)等,下面介紹一下A/O工藝。  ⑴工藝流程  汙水先進入缺氧池,再進入好氧池,同時將好氧池的混合液與部分二沉池的沉泥一起回流到缺氧池,確保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有足夠數量的微生物,同時由於進水中存在大量的含碳有機物,而回流的好氧池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鹽氮,這樣就保證了缺氧池中反硝化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氮的去除效果。
  • 低CN比廢水生物脫氮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傳統生物脫氮方法在廢水脫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氨氮完全硝化需消耗大量的氧,増加了動力消耗;對C/N比低的廢水,需外加有機碳源;工藝流程長,佔地面積大,基建投資高等。近年來,生物脫氮領域開發了許多新工藝,主要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和全程自養脫氮。
  • 關於生物脫氮:分類、影響因素和主流工藝
    分 類氨化反應氨化反應是指含氮有機物在氨化功能菌的代謝下,經分解轉化為 NH4+的過程。含氮有機物在有分子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被相應的微生物所分解,釋放出氨。生物脫氮過程示意圖(3)pHpH值是影響廢水生物脫氮工藝運行的重要參數之一。多數實驗表明,生物脫氮功能菌對 pH值的變化非常敏感,硝化菌的最適pH為 8.0~8.4,當pH值不在6.0~9.6範圍,即高於9.6或低於6.0時硝化反應將受到抑制而停止。
  • 生物脫氮機理、AO工藝脫氮過程全解析
    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態氮的基礎上,先利用好氧段經硝化作用,由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的協同作用,將氨氮通過反硝化作用轉化為亞硝態氮
  • 汙水生物脫氮技術原理、影響因素和3大關鍵菌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本篇主要講解汙水生物脫氮原理,包括汙水脫氮方法簡介、生物脫氮技術原理、汙水生物脫氮影響因素、生物脫氮作用中的三類關鍵菌種。不過物理法和化學法、電化學法都不是咱們註冊考試考察重點內容,《排水工程》考察重點脫氮方法為生物脫氮方法。02、生物脫氮技術原理說到生物脫氮,就離不開缺氧的概念,一定要注意缺氧和厭氧的區別,其中缺氧是沒有分子氧但是有硝酸根、亞硝酸根,而厭氧則是既沒有分子氧也沒有氮的氧化物,要求要比缺氧更加嚴格。
  • 你想知道的脫氮方法全在這裡了
    你想知道的脫氮方法全在這裡了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脫氮技術包括化學法和生物法,由於化學法會產生二次汙染,而且成本高,所以一般使用生物脫氮技術。一、生物脫氮汙水生物處理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
  • 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
    廢水生物脫氮利用自然界氮素循環的原理,在水處理構築物中營造出適宜於不同微生物種群生長的環境,通過人工措施,提高生物硝化反硝化速率,達到廢水中氮素去除的目的,一般由三種作用組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 酒廠廢水脫氮除磷方法看這裡
    在酒廠汙水處理中脫氮除磷漓源環保主要採用生物處理方法。汙水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傳統二級生物處理中,在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氮的基礎上硝化轉化為亞硝態氮、硝態氮,然後再利用反硝化菌將硝態氮轉化為氮氣,從而達到從酒汙水中脫氮的目的。
  • 城市汙水脫氮除磷技術獲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
    在1月8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主持完成的「城市汙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與控制措施研究」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笑氣N2O傳感器用於汙水脫氮中N2O濃度監測
    工採網獲悉一些相關研究發現,汙水生物脫氮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N2O。為了防止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對大氣有二次汙染的氣體,有必要對汙水脫氮過程中產生的N2O進行監測。廢水脫氮過程包括兩種不同的代謝反應:硝化和反硝化。硝化作用主要由硝化細菌(如氨氧化細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而反硝化作用主要由反硝化細菌(如異養細菌)在缺氧條件下進行。
  • 重慶研究院在脫氮微生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環境微生物與生態研究中心在高效脫氮微生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含有高濃度氨氮的廢水是廢水處理領域的一大難題,高濃度的氨氮會嚴重抑制汙水處理中多種功能微生物的活性,使得經濟有效的生物處理方法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研究團隊於垃圾滲濾液中,分離篩選出具有對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都有很強降解功能的菌株,將其命名為DN-7菌株。
  • 不同碳源條件下A/O-MBR的脫氮性能對比研究
    傳統的生物脫氮過程包括好氧硝化和厭氧反硝化2個過程,分別由不同的生物群落在各自適宜的條件下相互耦合完成。有機物作為脫氮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直接控制著反硝化過程的進行。進水有機物較低時,反硝化過程因電子供體不足而受到抑制,脫氮效率低下〔1, 2〕。因此,在實際工程中常常利用外增碳源,提高進水中有機物的含量,改善反硝化條件,從而提高脫氮效果。常用的外增碳源主要有甲醇、葡萄糖等。
  • 滾氮吧 總氮君-汙水廠的總氮的去除(上)
    在前面的總氮的定義中可以了解,總氮包含的有硝酸鹽氮(NO3-),亞硝酸鹽氮(NO2-),氨氮(NH4+),有機氮這幾類。從這樣看來,氨氮是總氮的組分之一,當氨氮下降了,總氮也應該下降達標才對啊,為什麼總氮會超標呢?
  • 汙水中重要汙染物-氮去除工藝有哪些,有何發展?
    氮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元素,脫氮是汙水處理的重要步驟。傳統的生物脫氮理論認為,汙水中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相繼發生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步反應,從而達到脫氮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多種生物脫氮工藝,主流工藝為A/O、A/O 工藝等。
  • 【水草造景】水草對脫氮作用的影響
    不過本文打算探討的,並不是脫氮過濾器的效用,而是在水草的存在之下,脫氮作用會有何變化?水草一方面吸收氨氮(NH4+)和硝酸(NO3-),另一方面又從根系釋放出氧氣於底床之中,如果依照一般的邏輯想法,種植水草肯定是不利於脫氮作用的進行。學界對於水生植物根系與硝化和脫氮作用的探討,還是有一些研究成果可提供水族愛好者來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