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主流生物脫氮理論的匯總

2020-11-26 中國水網

1. 引言

汙水處理行業從業者對汙水脫氮又熟悉又頭疼。說熟悉,是因為現階段絕大多數的汙水處理設施中都會加入具有氨氮及總氮去除的功能單元;說頭疼,則是因為很多現有設施的氮素去除效果無法滿足各地區愈發嚴格的排放標準限制。考慮到易行性、經濟性等因素,國內外汙水處理中對於氮素汙染物的去除普遍採用基於生物法的處理工藝。除了傳統的硝化-反硝化理論外,近年來突破常規認知的生物脫氮新理論也不斷出現,在環保展會中,硫自養反硝化、厭氧氨氧化等脫氮新技術都非常吸引眼球。本文主要介紹傳統生物脫氮過程及新型生物脫氮過程的基本理論,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生物脫氮過程。

2. 傳統生物脫氮過程

2.1 傳統生物脫氮過程簡介

目前在工程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傳統生物脫氮過程主要包含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兩部分組成,其過程如圖1所示。進水中蛋白質等有機氮經過氨化細菌的脫氨作用轉化為氨氮,隨後氨氮在好氧條件下由自養型的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逐漸氧化為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在缺氧條件下由異養型的反硝化細菌還原為亞硝酸鹽氮,並繼續還原為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及氮氣等氣體離開系統完成脫氮。

由圖1可知,進水中氮素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經歷了由多種不同細菌參與的轉化過程,由於細菌是生物轉化的「執行者」,假如環境條件對於負責某項功能的細菌不利,那麼這一部分轉化過程就可能出現問題。在工程中為改善生化系統脫氮性能,調試人員大多會從溶解氧含量、有機物含量、鹼度及環境條件衝擊等幾方面入手。其實,在這些宏觀參數的調節背後,技術人員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脫氮過程中不同微生物的生長代謝特點,簡單來說就是「投其所好」。因此,借鑑這一微生物視角對汙水處理生化系統進行分析,為執行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提供更好的生長代謝條件,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高效脫氮。

2.2 傳統生物脫氮細菌特點

本文簡單總結傳統生物脫氮不同功能微生物的特點如圖2所示,供大家參考。在實踐中,大家可根據針對對象及功能菌群菌的特點,通過參數調節促進那些我們所需要的微生物的良好生長代謝。

由圖2可知,氨化細菌可以利用有機物獲取能量並進行生長代謝,且其在好氧和缺氧環境都可生長,這些特點使得氨化細菌生長迅速、分布廣泛,在生化系統中很少成為問題所在。因此,我們主要探討亞硝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

2.2.1 亞硝化菌

亞硝化菌主要參與系統中氨氮被氧化為亞硝酸鹽的過程,是生化系統中氨氮去除的主要功能菌。從微生物學角度來看,亞硝化細菌是一類在好氧條件利用無機碳源合成自身菌體、利用氧化氨氮釋放能量的化能(能量來源)-好氧(溶氧要求)-自養(碳源類型)細菌。

針對碳源類型,亞硝化菌需要利用無機碳源進行合成代謝,亞硝化細菌生長緩慢,在生化系統中所佔總量較小,因此其對於外界環境影響較為敏感,低溫環境、負荷衝擊、毒物流入、汙泥流失等不良條件均可能導致亞硝化菌活性下降,使得系統出現氨氮去除率低,出水氨氮偏高的現象;針對能量來源和溶氧要求,亞硝化菌通過在好氧環境下氧化氨氮獲取化學能供給自身的生長代謝,因此充足的溶解氧以及適宜的氨氮濃度是維持亞硝化菌良好生長的必需條件。此外,由於亞硝化過程會導致系統鹼度下降,而亞硝化菌的最適pH值範圍約為在7.0-7.5,因此應注意曝氣池pH值,避免pH值過低導致亞硝化菌活性下降,氨氮去除不佳。

2.2.2 硝化菌

硝化菌主要參與系統中亞硝酸鹽被氧化為硝酸鹽的過程,其與亞硝化細菌經常出現在相近區域,特點也較為相似。從微生物學角度來看,硝化細菌是一類在好氧條件利用無機碳源合成自身菌體、利用氧化亞硝酸鹽釋放能量的化能(能量來源)-好氧(溶氧要求)-自養(碳源類型)細菌。

針對碳源類型,硝化菌需要利用無機碳源進行合成導致其生長緩慢,在生化系統中所佔總量較小,因此其對於外界環境影響較為敏感,低溫環境、負荷衝擊、毒物流入、汙泥流失等不良條件均可能導致硝化菌活性下降,使得好氧池中出現亞硝酸鹽積累的現象;針對能量來源和溶氧要求,硝化菌通過在好氧環境下氧化亞硝酸鹽獲取化學能供給自身的生長代謝,因此充足的溶解氧以及適宜的亞硝酸鹽濃度(主要來自於氨氮被氧化生成的亞硝酸鹽)是維持硝化菌良好生長的必需條件。此外,由於硝化過程會導致系統鹼度下降,而硝化菌的最適pH值範圍約為在7.0-8.0,因此應注意曝氣池pH值,避免pH值過低導致硝化菌活性下降。

2.2.3 反硝化菌

反硝化菌主要參與系統中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被還原的過程,是生化系統中硝酸鹽氮去除的主要功能菌。從微生物學角度來看,常規的反硝化細菌是一類在缺氧條件利用有機碳源合成自身菌體、利用氧化有機物釋放能量的化能-缺氧-異養細菌。在反硝化過程中,有機物充當電子供體,硝酸鹽充當電子受體,在電子傳遞過程中,有機物失去電子被氧化,硝酸鹽得到電子被還原,化學能被釋放用於微生物的合成及其他生命活動。

由於反硝化菌可以利用有機碳源,其生長較快,汙水處理中生化系統汙泥普遍存在大量反硝化細菌,佔據較大的生物量比例。因此,為了促進硝酸鹽在反硝化過程中被去除,充足的有機碳源、良好的缺氧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有機碳源方面,進水提供的有機物的可生化性(BOD/COD比例)和含量(BOD/TN比例)多用於判斷有機物碳源是否適宜並足夠系統用於脫氮去除。溶解氧方面,由於好氧條件下氧氣會取代硝酸鹽充當細菌電子傳遞中的電子受體,導致反硝化無法順利進行,同時好氧下反硝化細菌用於反硝化的硝酸鹽還原酶及相關酶系會受到抑制,也導致反硝化無法進行。

編輯:王媛媛

相關焦點

  • 關於生物脫氮:分類、影響因素和主流工藝
    分 類氨化反應氨化反應是指含氮有機物在氨化功能菌的代謝下,經分解轉化為 NH4+的過程。含氮有機物在有分子氧和無氧的條件下都能被相應的微生物所分解,釋放出氨。生物脫氮過程示意圖(3)pHpH值是影響廢水生物脫氮工藝運行的重要參數之一。多數實驗表明,生物脫氮功能菌對 pH值的變化非常敏感,硝化菌的最適pH為 8.0~8.4,當pH值不在6.0~9.6範圍,即高於9.6或低於6.0時硝化反應將受到抑制而停止。
  • 廢水脫氮脫磷技術小結脫氮技術
    一、生物脫氮因為化學法成本高,而且會產生二次汙染,所以生物脫氮技術往往成為首選。汙水生物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1. 氨化反應 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轉化為氨態氮NH4+或NH3。2. 硝化反應 硝化菌把氨氮轉化為硝酸鹽。3. 反硝化反應 反硝化菌把硝酸鹽轉化為氮氣。
  • 思考:生物脫氮的深入探討(一)
    但是隨著各汙水廠對總氮的治理要求,對總氮的生物控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具備實操性的指導,這周公眾號對生物脫氮再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大家共同探討生物脫氮的汙水廠的實際應用。4、進水中的碳源含量是否滿足生物脫氮的5:1的比例。6、生物池的溫度(13~15℃為反應良好和較差的分界線)。這些項目在運行中需要進行是實際的檢測和歸納總結,判斷和確定最佳的運行參數。
  • 低CN比廢水生物脫氮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傳統生物脫氮方法在廢水脫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氨氮完全硝化需消耗大量的氧,増加了動力消耗;對C/N比低的廢水,需外加有機碳源;工藝流程長,佔地面積大,基建投資高等。近年來,生物脫氮領域開發了許多新工藝,主要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和全程自養脫氮。
  • 生物脫氮與同步硝化反硝化
    生物脫氮與同步硝化反硝化  在生物脫氮過程中,廢水中的氨氮首先被硝化菌在好氧條件下氧化為NO-X,然後NO-X在缺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還原為N2(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既可在活性汙泥反應器中進行,又可在生物膜反應器中進行,目前應用最多的還是活性汙泥法。
  • 城市汙水脫氮除磷技術獲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
    在1月8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主持完成的「城市汙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與控制措施研究」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生物除磷理論及實踐新突破:從主流EBPR到側流EBPR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語:基於傳統生物除磷理論的帶有前置厭氧區的主流生物除磷脫氮工藝在過去近半個世紀的水體富營養化控制過程中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本文基於汙水處理生物除磷脫氮技術發展史視角,從主流汙水脫氮除磷工藝技術發展史梳理開始,對側流EBPR現象發現及側流發酵機理、Tetrasphaera發現、生化代謝模型及其生態位(ecological niche)、雙PAOs模型的建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梳理和總結,並結合國內外研究成果及實際案例,總結了側流活性汙泥水解發酵技術工藝構型新發展及工程化應用現狀,在此基礎上展示了未來側流EBPR技術的發展前景
  • 全面解析汙水生物脫氮技術詳細流程
    由於生物脫氮一般能夠滿足有關方面對汙水淨化的要求,而且價格低廉,產生的二次汙染物較易處理,因此生物脫氮方法是當前最活躍的研究與投資開發領域。一、生物脫氮技術生物脫氮技術主要是利用汙水中某些細菌的生物氧化與還原作用實現的。
  • 生物脫氮的典型工藝
    生物脫氮的典型工藝主要有Sp工藝、氧化溝工藝和厭氧/好氧工藝(即A/O工藝)等,下面介紹一下A/O工藝。  ⑴工藝流程  汙水先進入缺氧池,再進入好氧池,同時將好氧池的混合液與部分二沉池的沉泥一起回流到缺氧池,確保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有足夠數量的微生物,同時由於進水中存在大量的含碳有機物,而回流的好氧池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鹽氮,這樣就保證了缺氧池中反硝化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氮的去除效果。
  • 生物脫氮機理、AO工藝脫氮過程全解析
    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態氮的基礎上,先利用好氧段經硝化作用,由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的協同作用,將氨氮通過反硝化作用轉化為亞硝態氮
  • 你想知道的脫氮方法全在這裡了
    你想知道的脫氮方法全在這裡了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脫氮技術包括化學法和生物法,由於化學法會產生二次汙染,而且成本高,所以一般使用生物脫氮技術。一、生物脫氮汙水生物處理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
  • 汙水生物脫氮技術原理、影響因素和3大關鍵菌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本篇主要講解汙水生物脫氮原理,包括汙水脫氮方法簡介、生物脫氮技術原理、汙水生物脫氮影響因素、生物脫氮作用中的三類關鍵菌種。不過物理法和化學法、電化學法都不是咱們註冊考試考察重點內容,《排水工程》考察重點脫氮方法為生物脫氮方法。02、生物脫氮技術原理說到生物脫氮,就離不開缺氧的概念,一定要注意缺氧和厭氧的區別,其中缺氧是沒有分子氧但是有硝酸根、亞硝酸根,而厭氧則是既沒有分子氧也沒有氮的氧化物,要求要比缺氧更加嚴格。
  • 中國城市生活汙水脫氮技術的未來判斷
    然而,在當前提標改造的脫氮技術路線中,一些脫氮工藝存在通過碳源增加帶來藥劑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場地的增加、複雜的運營維護等諸多問題,尚不具備技術、管理與資本的可持續發展。以汙水脫氮為話題,極限脫氮是否是中國汙水處理的未來趨勢?中國特有的汙水特徵下,如何實現高排放標準下汙水脫氮的高效、穩定運行?以國際經驗看我國脫氮技術的未來方向又是什麼?
  • 汙水中重要汙染物-氮去除工藝有哪些,有何發展?
    氮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元素,脫氮是汙水處理的重要步驟。傳統的生物脫氮理論認為,汙水中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相繼發生氨化、硝化、反硝化三步反應,從而達到脫氮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多種生物脫氮工藝,主流工藝為A/O、A/O 工藝等。
  • 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
    廢水生物脫氮利用自然界氮素循環的原理,在水處理構築物中營造出適宜於不同微生物種群生長的環境,通過人工措施,提高生物硝化反硝化速率,達到廢水中氮素去除的目的,一般由三種作用組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 最前沿的生物脫氮工藝匯總!
    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基本原理是在二級生物處理過程中,先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再通過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作用將氨氮轉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最終通過反硝化作用將硝態氮轉化為氮氣完成脫氮。近年來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人們發現了一些與傳統生物脫氮理論相反的生物脫氮方法,如SND工藝、SHARON工藝、ANAMMOX工藝、SHARON-ANAMMOX組合工藝、OLAND工藝、CANON工藝。
  • 酒廠廢水脫氮除磷方法看這裡
    在酒廠汙水處理中脫氮除磷漓源環保主要採用生物處理方法。汙水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傳統二級生物處理中,在將有機氮轉化為氨氮的基礎上硝化轉化為亞硝態氮、硝態氮,然後再利用反硝化菌將硝態氮轉化為氮氣,從而達到從酒汙水中脫氮的目的。
  • 關於脫氮、除磷的經驗值匯總!
    汙水處理中脫氮除磷是常見的排放要求,本文匯總一些標準規範中的經驗數值,供各位同行參考,如有脫氮除磷問題也可以進入汙託邦社區交流!  1、脫氮除磷水質的要求   1、汙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與總凱氏氮之比是影響脫氮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 硝態氮超標,怎麼高效去除?
    一、廢水中硝態氮的來源自然界中的氮以氨氮、硝態氮和有機氮為主要存在形式,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汙染日益嚴重,水中的氮含量也增加,許多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硝態氮,如國防炸藥製造過程中用到大量的硝酸鹽作為原料,機械化學等工業使用硝酸鹽作為氧化劑,煉油等一些行業產生的含氨氮廢水經過硝化後也轉化為硝態氮
  • 【乾貨】汙水脫氮反硝化碳源如何計算
    反硝化的時候,如果不包含微生物自身生長,方程式非常簡單,通常以甲醇為碳源來表示。反硝化的時候,如果包含微生物自身生長,如(3)式所示。NO3- + 1.08 CH3OH → 0,065C5H7NO2 + 0.47 N2 + 1.68CO2 + HCO3- (3)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計算出C/N=3.70。3. 附註:本來事情到這裡已經算完了,但是偶還想發揮一下第一種情況,以下計算只是一種化學方程式的數學計算,不代表真的發生這樣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