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生物脫氮技術原理、影響因素和3大關鍵菌種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本篇主要講解汙水生物脫氮原理,包括汙水脫氮方法簡介、生物脫氮技術原理、汙水生物脫氮影響因素、生物脫氮作用中的三類關鍵菌種。

01、汙水脫氮方法簡介

目前含氮汙水脫氮,常用的方法有生物法、物理法、化學法、電化學法等四種方法,其中物理法大多採用加鹼吹脫,化學法最常用的是折點加氯法,電化學法通過外加直流電,在陽極產生強氧化劑,在陰極產生強還原環境和鹼性環境,相互作用脫氮。不過物理法和化學法、電化學法都不是咱們註冊考試考察重點內容,《排水工程》考察重點脫氮方法為生物脫氮方法。

02、生物脫氮技術原理

說到生物脫氮,就離不開缺氧的概念,一定要注意缺氧和厭氧的區別,其中缺氧是沒有分子氧但是有硝酸根、亞硝酸根,而厭氧則是既沒有分子氧也沒有氮的氧化物,要求要比缺氧更加嚴格。

水體中的總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有機氮+氨氮,其中有機氮+氨氮=凱氏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硝態氮,所以總氮=凱氏氮+硝態氮。這是一個知識常考點,需要大家弄清楚這幾個氮的相互包含關係。

生物脫氮的原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4步驟描述:

1.有機氮在氨化細菌的作用下,發生氨化作用生成氨氮,注意氨化作用在厭氧環境、好氧環境均能進行,且氨化作用能夠產生鹼度。

2.水中氨氮再亞硝酸菌的亞硝化作用下,生成亞硝酸根,亞硝化過程消耗鹼度,且在好氧條件下進行。

3.亞硝酸菌在硝酸菌的作用下,發生硝化作用,繼續生成硝酸根,這個過程也是在好氧條件下進行的,這個過程也消耗鹼度,但是消耗量要比亞硝化過程少。

4.生成的硝酸根在缺氧條件下,由反硝化細菌發生反硝化作用,生成氮氣排入大氣,這個過程能夠大大增加鹼度,可以適當彌補前面階段消耗的鹼度。

對於最常規的生物脫氮,就是以上4步驟,但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還有短程反硝化脫氮,也就是進行到第2步,生成亞硝酸根時,就在缺氧條件下由反硝化細菌把亞硝酸根轉變為氮氣排除進入大氣中,省略了第3步驟,從而提高了脫氮效率。

03、汙水生物脫氮影響因素

對於生物脫氮來說,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有4點,分別是碳源、pH值、溶解氧、溫度四項。

1.對於碳源來說,BOD5/TKN(總凱氏氮)>4才能有比較理想的脫氮效果;

2.對於pH值來說,最佳pH值在6.5~7.5,pH>8或pH<6,反硝化速率逐漸下降,並影響產物;

3.對於溶解氧來說,反硝化菌是異養型兼性厭氧菌,需要無分子氧而有硝態氮的條件下,利用這些離子中的氧進行呼吸,使硝酸鹽還原。

4.對於溫度來說,反硝化菌適宜溫度為20~40℃,低於15℃,反硝化菌的增殖速率和代謝速率都會降低,從而降低反硝化速率。冬季保溫、延長缺氧池水力停留時間,降低負荷,又能夠有效保證脫氮效率。

04、生物脫氮作用中的三類關鍵菌種

在汙水生物處理技術當中,好氧環境指的是有溶解氧或兼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厭氧指的是沒有溶解氧也沒有硝態氮的環境狀態;缺氧指的是有硝態氮沒有溶解氧的環境狀態。

而對於生物脫氮,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三種細菌:分別為氨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對於三種菌種的描述如下所示。

1.氨化菌是一種兼性菌,有氧或厭氧條件下君能夠使有機氮發生氨化作用,生成氨氮,其中氨化作用就是指含氮有機物經微生物降解釋放出氨的過程。

2.硝化菌包括亞硝酸菌和硝酸菌,均屬於化能自養菌,專性好氧菌,只有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才能夠增殖,缺氧、厭氧條件下都不能夠增殖,但是在好氧、缺氧、厭氧環境下都能夠衰減死亡。

3.反硝化菌是一種化能異養型兼性厭氧菌,在厭氧條件下,進行厭氧呼吸,以有機物(有機碳)為電子供體,硝態氮為電子受體

05、本節總結

本節需要掌握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1.水體中的總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有機氮+氨氮,其中有機氮+氨氮=凱氏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硝態氮,所以總氮=凱氏氮+硝態氮。這是一個知識常考點,需要大家弄清楚這幾個氮的相互包含關係;

2.常規硝化-反硝化脫氮步驟;

3.短程反硝化脫氮步驟及原理;

4.好氧。缺氧、厭氧三種環境的區別;

5.氨化菌屬於兼性菌、硝化菌屬於專性好氧的化能自養型、反硝化菌屬於化能異養型兼性厭氧菌。

原標題:《排水工程》第57講:汙水生物脫氮技術原理、影響因素和3大關鍵菌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關於生物脫氮:分類、影響因素和主流工藝
    主要影響因素(1)溫度生物硝化反應的適宜溫度範圍為20~30℃,15℃以下硝化反應速率下降,5℃時基本停止。反硝化適宜的溫度範圍為20~40℃,15℃以下反硝化反應速率下降。(3)pHpH值是影響廢水生物脫氮工藝運行的重要參數之一。多數實驗表明,生物脫氮功能菌對 pH值的變化非常敏感,硝化菌的最適pH為 8.0~8.4,當pH值不在6.0~9.6範圍,即高於9.6或低於6.0時硝化反應將受到抑制而停止。
  • 廢水脫氮脫磷技術小結脫氮技術
    一、生物脫氮因為化學法成本高,而且會產生二次汙染,所以生物脫氮技術往往成為首選。汙水生物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1. 氨化反應 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轉化為氨態氮NH4+或NH3。2. 硝化反應 硝化菌把氨氮轉化為硝酸鹽。3. 反硝化反應 反硝化菌把硝酸鹽轉化為氮氣。
  • 全面解析汙水生物脫氮技術詳細流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般以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氰和硝酸鹽氮四種形式存在。生活汙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態是有機氮和氨氮。通常採用的二級生化處理技術對氮的去除率是比較低的,一般將有機氮化合轉化為氨氮,卻不能有效地去除氮。汙水脫氮,從原理看,可以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大類。
  • 【技術前沿】納米材料對汙水生物處理的影響
    1、納米材料對汙水生物處理過程效果的影響納米材料一般不會對汙水生物處理過程效果產生短期影響,但是長期投加則會對汙水脫氮除磷產生較大影響,並且不同的納米材料對汙水處理過程效果的影響各不相同。研究發現Ag NPs對汙水有機物降解和生物除磷效果影響不大。
  • 中國城市生活汙水脫氮技術的未來判斷
    然而,在當前提標改造的脫氮技術路線中,一些脫氮工藝存在通過碳源增加帶來藥劑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場地的增加、複雜的運營維護等諸多問題,尚不具備技術、管理與資本的可持續發展。以汙水脫氮為話題,極限脫氮是否是中國汙水處理的未來趨勢?中國特有的汙水特徵下,如何實現高排放標準下汙水脫氮的高效、穩定運行?以國際經驗看我國脫氮技術的未來方向又是什麼?
  • 低CN比廢水生物脫氮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傳統生物脫氮方法在廢水脫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如:氨氮完全硝化需消耗大量的氧,増加了動力消耗;對C/N比低的廢水,需外加有機碳源;工藝流程長,佔地面積大,基建投資高等。近年來,生物脫氮領域開發了許多新工藝,主要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和全程自養脫氮。
  • 提高AO工藝的脫氮效果 你需要控制好這幾個因素!
    AO脫氮工藝中缺氧池(A池)在前,汙水中的有機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其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反硝化反應產生的鹼度可以補償好氧池中進行硝化反應對鹼度的需求。好氧在缺氧池之後,可以使反硝化殘留的有機汙染物得到進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質。BOD5的去除率較高可達90~95%以上,但脫氮效果稍差,脫氮效率70~80%。
  • 城市汙水脫氮除磷技術獲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
    在1月8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山東省環保局副局長張波主持完成的「城市汙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與控制措施研究」榮獲200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內外主流生物脫氮理論的匯總
    引言汙水處理行業從業者對汙水脫氮又熟悉又頭疼。說熟悉,是因為現階段絕大多數的汙水處理設施中都會加入具有氨氮及總氮去除的功能單元;說頭疼,則是因為很多現有設施的氮素去除效果無法滿足各地區愈發嚴格的排放標準限制。考慮到易行性、經濟性等因素,國內外汙水處理中對於氮素汙染物的去除普遍採用基於生物法的處理工藝。
  • 汙水中硝態氮含量過高處理工藝技術
    一、硝態氮處理工藝技術控制水體中的硝酸鹽濃度是當下水處理行業十分關注的關鍵問題,而硝態氮處理工藝技術的研究也較多,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大方面。1.物理硝態氮處理工藝技術包括膜分離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膜分離技術投資大、膜更換等系統運行成本高,且產生的濃鹽廢水處理較困難;離子交換技術的再生效率低,再生過於頻繁,也會產生大量再生廢液。物理法的缺點在於不能徹底去除水體中的硝態氮。
  • 含磷廢水的微生物除磷過程原理 汙水生物除磷工藝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含磷廢水的微生物除磷過程原理:本節主要講解汙水生物除磷原理以及汙水生物除磷工藝。01、汙水生物除磷名詞解釋汙水生物除磷指的是在活性汙泥法處理汙水時,通過排放聚磷菌較多的剩餘汙泥,去除汙水中磷的過程。
  • 我國農村小型生活汙水處理的工藝技術路線
    人工溼地汙水處理技術通過物理過濾、生物降解和植物截留等作用機理除去有機質,並通過水生植物與微生物的協同作用除去N和P,特別適用於生活汙水、河道和自然湖泊水系的處理與回用等。2.關鍵技術環節:在給定汙染物負荷(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輸入的汙染物數量)和水力負荷(水力停留時間)條件下,影響二級汙水處理出水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微生物細菌對有機汙染物降解的有效性。
  • 提高AO工藝的脫氮效果需要控制好的14個因素
    AO工藝運行過程控制不要產生汙泥膨脹和流失,其對有機物的降解率是較高的(90~95%),缺點是脫氮效果較差。為了提高脫氮效果,AO脫氮工藝主要控制幾個因素:1、MLSS一般應在3000mg/L以上,低於此值AO系統脫氮效果明顯降低。
  • 富凱迪沃王昶:農村生活汙水處理中礦化、脫氮、除磷、汙泥零排放...
    富凱迪沃(天津)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凱迪沃」)多年深耕汙水處理領域,在2018(第四屆)環境施治論壇上,富凱迪沃技術總監王昶介紹了農村生活汙水處理中礦化、脫氮、除磷、汙泥零排放的集成技術。
  • 鳥糞石在汙水處理脫氮除磷過程中的應用
    雖然鳥糞石在自然界中儲量有限,但是在汙水處理過程中,人們發現會生成鳥糞石晶體:當溶液中含有Mg2+,NH4+以及PO43-,且離子濃度積大於溶度積常數時,會自發形成鳥糞石。隨後鳥糞石結晶技術逐漸被應用於汙水脫氮除磷技術領域,鳥糞石在汙水中的形成機理如下:
  • 生物脫氮的典型工藝
    生物脫氮的典型工藝主要有Sp工藝、氧化溝工藝和厭氧/好氧工藝(即A/O工藝)等,下面介紹一下A/O工藝。  ⑴工藝流程  汙水先進入缺氧池,再進入好氧池,同時將好氧池的混合液與部分二沉池的沉泥一起回流到缺氧池,確保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有足夠數量的微生物,同時由於進水中存在大量的含碳有機物,而回流的好氧池混合液中含有硝酸鹽氮,這樣就保證了缺氧池中反硝化過程的順利進行,提高了氮的去除效果。
  • 從汙水中技術氮回收——不具經濟性!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回收資源與能源日益成為當今世界汙水處理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汙水目前似乎已從昔日萬人「嫌」的廢棄物變成如今的眾人「愛」聚寶盆。更甚之,有人還提出了對汙水進行全元素回收的說辭,並將氮回收與磷回收相提並論,試圖以直接元素回收或營養物回收的方式一併將氮、磷從汙水中去除並回收,以實現汙水脫氮和營養物人工循環的雙重目標。
  • 思考:生物脫氮的深入探討(一)
    但是隨著各汙水廠對總氮的治理要求,對總氮的生物控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具備實操性的指導,這周公眾號對生物脫氮再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大家共同探討生物脫氮的汙水廠的實際應用。在前面的文章裡我們了解氮是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的必需的營養元素,因此在微生物的生長過程中是需要一部分氮的,所需要的氮與生長所需的有機物,也就是BOD是成比例,一般來說微生物的生長對有機物和氮的需求如下:微生物每需要100g的BOD,一般要去除3至5g的氮,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00:5:1(1指生長所需的磷元素)的來源。
  • 你想知道的脫氮方法全在這裡了
    你想知道的脫氮方法全在這裡了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脫氮技術包括化學法和生物法,由於化學法會產生二次汙染,而且成本高,所以一般使用生物脫氮技術。一、生物脫氮汙水生物處理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
  • 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研究進展
    從光合細菌汙水資源化技術對營養型廢水的資源化、對高氨氮廢水的高效氮去除、對其他類型廢水的處理、光合細菌汙水處理重要影響因素、主要促進方法5個方面進行了綜述。最後對未來的研究進行了展望。全球面臨的水資源短缺、水汙染嚴重和能源危機,推動著汙水處理從簡單的汙染物去除向資源轉化發展。國際水協在2018年全球水與廢水前沿技術大會上提出,近幾年汙水處理的主題就是資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