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汙水中技術氮回收——不具經濟性!

2020-12-05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回收資源與能源日益成為當今世界汙水處理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汙水目前似乎已從昔日萬人「嫌」的廢棄物變成如今的眾人「愛」聚寶盆。更甚之,有人還提出了對汙水進行全元素回收的說辭,並將氮回收與磷回收相提並論,試圖以直接元素回收或營養物回收的方式一併將氮、磷從汙水中去除並回收,以實現汙水脫氮和營養物人工循環的雙重目標。國際上之所以要磷回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磷在自然界呈直線式流動,是從陸地(磷礦)向海洋不斷運動的過程,日益枯竭的磷礦(不足100年的開採期限)最終流向大海而固封難取,單向流動、難以再生的磷資源著實給了人類永續生存之幻想一個下馬威。

然而,氮與磷的本源和歸宿截然不同。如圖1所示,氮來源於大氣,最終依靠氮循環依然回歸大氣。眾所周知,大氣成分中78%均為氮氣(N2)成分,無論是氮的自然循環還是人工循環,從大氣中被固定到植物或殘留在土壤、水體中的氮最終都會藉硝化/反硝化、甚至是厭氧氨氧化(ANAMMOX)而回歸大氣。正因如此,大氣中的氮才是名副其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種宏量營養物,無論人類怎樣「折騰」也無消耗殆盡之虞。所以,氮回收並不具有與磷回收一樣的資源急迫性。對此,是否需要從汙水中技術回收氮?這需要詳細分析其適用技術的經濟性,在能耗方面的信息和數據,並與目前盛行的工業合成氮肥技術進行比較。否則,高成本回收的氮產品可能無「下家」願意接受,甚至成為一種造成二次汙染的新汙染物。

為此,本研究試圖通過對不同汙水技術氮回收的經濟性進行梳理與總結,並估算技術氮回收所創造的綜合經濟效益,並將之與傳統工業合成氮肥相比較,以說明從汙水中技術氮回收的經濟可行性。

汙水氮回收實際上是將不同存在形式氮元素進行技術處理/轉移,最後將氮從汙水中分離,達到脫氮並回收氮的雙重目的。現今氮回收技術多種、多樣、且各具特點,但從回收產品形式無外乎液態(含NH4+營養液)、氣態(NH3)、固態(晶體,主要是各類氨化合物晶體)三種形式。本文即從回收這三種形式產品的技術入手,分析他們各自的技術、經濟性。

圖1 氮素自然與人工循環過程

1 液態回收——汙水直接利用

液態回收氮的最簡單形式便是汙水直接用於農業灌溉,這也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對人類進化的最大生態貢獻,被有識之士稱之為「原生態文明」。其實,汙水農灌不僅回收的是氮,其他營養元素磷/鉀、胺基酸、植物激素等亦一併回收、利用。然而,這一原生態文明的做法在化肥大量使用的今天正在被農民逐漸拋棄,再加上衛生、農業部門的負面宣傳和技術人員的私益,汙水中存在的病原菌、重金屬等成為阻礙汙水農灌的藉口和理論根據。

實際上,非工業廢水介入的汙水,特別是農村生活汙水基本不存在重金屬的問題;關於病原菌的問題,在原生態文明下的漚肥方法已能解決大部分病菌。否則,中國絕不可能成為目前的世界人口大國。其實,這種最簡單的汙水營養物利用形式之所以不被農民看好,主要是其施用作物的產量不高、只有環境效益而不具經濟效益。因此,汙水直接農灌這種無技術含量的方式顯然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換句話說,以液態回收氮的似乎只有濃縮方式可行,如,沼氣池殘留的沼液、沼渣等,但施肥時需謹慎,否則過高濃度NH4+會在植物根區造成酸化、NH4+被微生物硝化轉化為NO3-而進入地下水,形成汙染。無論怎樣,以液態形式回收氮的前景暗淡,一無技術、二無效益,亦常常被工程技術人員嘲諷。

2 氣態回收—NH3

因此,研究人員將汙水氮回收的視野轉向氣態回收,即,形成NH3後去生產氮肥,以減少工業合成氨的成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就是氨氮吹脫法。

氨氮吹脫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反應式中NH3/ NH4+化學平衡。在中性pH或低溫環境下,氨氮主要主要以NH4+形式存在,而在鹼性或中高溫環境中氨氮則以游離NH3的形式存在。據此,可以通過提高液體溫度或pH的方式提高氨離解率,再通過曝空氣或水蒸氣等載氣方式將形成的NH3與液體分離。被收集的混合氣體富含NH3,可用於氮肥生產,亦可藉助其他吸收劑轉化為化工原料,如,(NH4)2SO4等而予以回收。圖2顯示了某養豬場汙泥消化液利用氨氮吹脫法回收氨氮裝置示意圖。

根據計算(過程見原文,此處省),當pH≥11、液體溫度雖為5 ℃時,氨解離率達92%;但當pH=7時,即使溫度上升至55 ℃,其解離率也僅為3.9%。所以,pH對氨氮吹效率影響最大,次要影響因素還有溫度、氣水比、氨氮濃度等。

圖2 氨氮吹脫法回收豬場汙泥消化液中氮工藝流程

圖3 不同pH、溫度下氨解離率變化趨勢

延伸閱讀:

汙水脫氮處理反硝化工藝分析

低溫厭氧氨氧化—汙水脫氮過程新突破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德國汙水汙泥處理處置政策及磷回收技術解析與啟示
    在德國,原則上不允許在0級和Ⅰ級處置有機碳含量超過1%的廢物,包括汙水汙泥。3 磷的供需矛盾磷僅以結合態存在於自然界中,通常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磷酸鹽不可再生,大部分取自磷礦。磷礦的長期供應則取決於礦藏的可利用性及其技術利用經濟性。全球對磷資源的需求正在穩步增長。
  • 汙水中硝態氮含量過高處理工藝技術
    一、硝態氮處理工藝技術控制水體中的硝酸鹽濃度是當下水處理行業十分關注的關鍵問題,而硝態氮處理工藝技術的研究也較多,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三大方面。1.物理硝態氮處理工藝技術包括膜分離技術和離子交換技術。膜分離技術投資大、膜更換等系統運行成本高,且產生的濃鹽廢水處理較困難;離子交換技術的再生效率低,再生過於頻繁,也會產生大量再生廢液。物理法的缺點在於不能徹底去除水體中的硝態氮。
  • 汙水中的氮循環
    汙水中的NH3可以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生成N2從汙水中脫除,這是最早和最流行的汙水生物脫氮技術。成功實現這個技術的前提是,汙水中存在足夠的氧氣(O2)和有機物(可以換算成化學需氧量,即COD)。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通常需要向汙水中大量供氧,這是一個極其耗能的過程。
  • 廢水脫氮脫磷技術小結脫氮技術
    一、生物脫氮因為化學法成本高,而且會產生二次汙染,所以生物脫氮技術往往成為首選。汙水生物脫氮主要是靠一些專性細菌實現氮形式的轉化。1. 氨化反應 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轉化為氨態氮NH4+或NH3。2. 硝化反應 硝化菌把氨氮轉化為硝酸鹽。3. 反硝化反應 反硝化菌把硝酸鹽轉化為氮氣。
  • 中國城市生活汙水脫氮技術的未來判斷
    然而,在當前提標改造的脫氮技術路線中,一些脫氮工藝存在通過碳源增加帶來藥劑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場地的增加、複雜的運營維護等諸多問題,尚不具備技術、管理與資本的可持續發展。以汙水脫氮為話題,極限脫氮是否是中國汙水處理的未來趨勢?中國特有的汙水特徵下,如何實現高排放標準下汙水脫氮的高效、穩定運行?以國際經驗看我國脫氮技術的未來方向又是什麼?
  • 鳥糞石在汙水處理脫氮除磷過程中的應用
    雖然鳥糞石在自然界中儲量有限,但是在汙水處理過程中,人們發現會生成鳥糞石晶體:當溶液中含有Mg2+,NH4+以及PO43-,且離子濃度積大於溶度積常數時,會自發形成鳥糞石。隨後鳥糞石結晶技術逐漸被應用於汙水脫氮除磷技術領域,鳥糞石在汙水中的形成機理如下:
  • 全面解析汙水生物脫氮技術詳細流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般以有機氮、氨氮、亞硝酸鹽氰和硝酸鹽氮四種形式存在。生活汙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態是有機氮和氨氮。通常採用的二級生化處理技術對氮的去除率是比較低的,一般將有機氮化合轉化為氨氮,卻不能有效地去除氮。汙水脫氮,從原理看,可以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大類。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22個汙水處理技術大全
    本文介紹了22個農村汙水處理技術大全,詳情如下:  1、活性汙泥技術:  活性汙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汙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汙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這一方法自1914年由E.Arden和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
  • 城市汙水脫氮除磷技術獲國家科學進步二等獎
    近30年來,汙水脫氮除磷技術一直是汙水處理領域研究的熱點。但這些工藝流程長、基建投資與運行費用高、工藝系統複雜、要求具有較高管理水平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管理。因此,從我國國情出發,研究開發簡捷、高效、經濟的城市汙水脫氮除磷技術,對解決我國水體的氮、磷汙染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HPB技術在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中的創新與實踐
    HPB技術在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中的創新與實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城鎮人口的增加及汙水收集率的提高,汙水排放量與日俱增。另外,汙水處理廠還面臨著從一級B標準提升至一級A標準、準IV類或更高標準的任務。
  • 汙水生物脫氮技術原理、影響因素和3大關鍵菌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本篇主要講解汙水生物脫氮原理,包括汙水脫氮方法簡介、生物脫氮技術原理、汙水生物脫氮影響因素、生物脫氮作用中的三類關鍵菌種。01、汙水脫氮方法簡介目前含氮汙水脫氮,常用的方法有生物法、物理法、化學法、電化學法等四種方法,其中物理法大多採用加鹼吹脫,化學法最常用的是折點加氯法,電化學法通過外加直流電,在陽極產生強氧化劑,在陰極產生強還原環境和鹼性環境,相互作用脫氮。
  • 汙水處理工藝技術方法總結
    1 物理處理法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作用, 以分離、 回收汙水中不溶解的、 呈懸浮狀的汙染物質(包括油膜和油珠), 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其化學性質。 常用的有過濾法、 沉澱法、 浮選法等。(1) 過濾法:利用過濾介質截流汙水中的懸浮物。
  • 淨水技術 | 生活汙水排放導致受納水體氮磷指標的失衡?
    尤其是城市生活汙水排放,由於不同營養物汙水處理去除效率差異導致出水中氮磷元素比相比十年前增加近2倍,提出需警惕對受納水體中營養元素平衡和水生態功能的負面影響(部分水生物滅絕、多樣性喪失)。這一研究成果表明,未來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不僅應該考慮除氮、除磷功能,同時需要注意汙水處理前後元素計量比變化對受納水環境的影響,提出在未來城市生活汙水排放中增加氮磷元素計量比限值的指標。
  • 淨水技術|生活汙水排放導致受納水體氮磷指標的失衡?
    尤其是城市生活汙水排放,由於不同營養物汙水處理去除效率差異導致出水中氮磷元素比相比十年前增加近2倍,提出需警惕對受納水體中營養元素平衡和水生態功能的負面影響(部分水生物滅絕、多樣性喪失)。這一研究成果表明,未來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不僅應該考慮除氮、除磷功能,同時需要注意汙水處理前後元素計量比變化對受納水環境的影響,提出在未來城市生活汙水排放中增加氮磷元素計量比限值的指標。
  • 盤點| 22個農村汙水處理技術大全
    本文介紹了22個農村汙水處理技術大全,詳情如下:  1、活性汙泥技術:活性汙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性微生物繁殖培養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汙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汙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
  • 汙水低溫脫氮:硫自養反硝化法效果顯著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在冬季低溫影響下,汙水處理廠氮汙染物去除效果也容易出現反覆。硫自養反硝化法以運行成本低、效率高、工藝簡單等特性受關注,尤其是在低溫低碳氮比條件下的應用更是突出。本文以顆粒硫磺和黃鐵礦的硫自養反硝化反應器為研究對象,進行詳細數據記錄。
  • 笑氣N2O傳感器用於汙水脫氮中N2O濃度監測
    目前,大氣中的三種主要溫室氣體是CO2、CH4和N2O。其中,N2O是一種痕量氣體,其在大氣中的濃度以每年0.25%的速度增加。N2O的全球溫室效應大約是CO2的298倍,它可以在大氣中穩定存在114年。研究表明,N2O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貢獻已經達到6%。此外,N2O還能破壞臭氧層,促進酸雨效應。工採網獲悉一些相關研究發現,汙水生物脫氮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N2O。
  • 在汙水處理中浮萍的應用
    1 浮萍科植物適用於汙水處理的特點 1.1 快速吸收轉化汙水中氮磷 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浮萍植物具有非常高生長速率,根據Reddy等的研究統計,北美地區浮萍的年生產力為6—26 t(DW)/a·hm。而Oron曾經報導自然條件下,在汙水中生長的浮萍相對生長速率可以達到0.10~0.35 g(DW)/g(DW)·d,相當於每2~7 d生物量即增加一倍。
  • 汙水低溫脫氮:硫自養反硝化法效果顯著,汙水處理,汙泥處理,尾水脫...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在冬季低溫影響下,汙水處理廠氮汙染物去除效果也容易出現反覆。硫自養反硝化法以運行成本低、效率高、工藝簡單等特性受關注,尤其是在低溫低碳氮比條件下的應用更是突出。本文以顆粒硫磺和黃鐵礦的硫自養反硝化反應器為研究對象,進行詳細數據記錄。
  • 工業廢水及生活汙水生物去氮技術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厭氧氨氧化技術因其無需外加有機碳源、汙泥產量低和無需曝氣,能大大減少汙水處理的運行成本而受到廣泛關注.  ANAMMOX雖然是一種高效、節能的生物脫氮技術,卻因為是自可養型生物而易受有機物影響.因此,ANAMMOX工藝多用來處理低碳氮比廢水.在有機物濃度較高時,ANAMMOX難以與快速增長的異養菌競爭,從而導致反應器脫氮效能下降.目前,關於厭氧氨氧化反應研究大多停留在實驗室條件下的小試實驗階段,並且多通過人工配水來完成.但實際上,工業廢水或生活汙水中幾乎都含有不同濃度和種類的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