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內容裡我們就已經分享了劉炳森先生的顏體楷書的字帖,但是那是顏體楷書《千字文》的上部,也就說只有500個字。為了滿足大家對書法欣賞的完整性,我們將剩下的500個字分享給大家,希望螢屏前的您能夠喜歡。有人說:「最初看劉炳森的隸書,覺得非常好,他已經形成了自己筆畫與結構特徵,獨具一格。不過看得多了,又覺得,劉炳森的隸書缺一點儒雅之氣,或說是文氣,不知有人與我一樣感覺沒有。」也有人把劉炳森和二田相比,非要論個高低。小編認為劉炳森和二田沒有可比性,二田學的是歐楷,劉炳森的楷書學的是顏體。二田擅長楷書,劉炳森拿手的是隸書。
如果真要評論劉炳森和二田的書法的話,我倒是覺得,二田和劉炳森都是書法的佼佼者,而且還是領頭羊,自然也會被別人拿來比較。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在同時代,你如果成為大師誰都不服氣,楷書,隸書,不像草書一樣可以變化多端,他們只能寫得很工整,很美觀,可是工整美觀,又被人看成是印刷體美術字。那以後寫楷書的時候可以潦草一點,不要那麼工整,也不要那麼好看,這就是書法嗎。
書壇領袖劉炳森500個顏體楷書常用字欣賞:
書者介紹:
劉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樹庵,號海村,幼年自號劉五先生。1962年夏於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山水科本科畢業,同年秋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古代法書繪畫的臨摹複製和研究工作至今。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劉炳森隸書有一些爭議,但還是值得稱道的,但直接學習他的隸書就走上歪路了,寫這個字的人就是如此,如果題主再學習這個字,那就是取法下之又下,極不可取。隸書應該是主要在模仿劉炳森隸書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自由發揮,但由於臨帖太少,基礎薄弱,導致寫的字不僅有很多錯誤筆法而且很江湖氣,不值得學習。學書法臨摹最好都是學古不學今。
寫在文末: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歡迎您在清雅閣駐足欣賞藝術,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評論。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