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瓶子裡裝的看起來像飲料,實際上是有毒有害食品
「這飲料『上勁』!」在朋友圈裡看到這樣的話,你會怎麼想?讓人難以想像的是,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裡售賣勾兌精神藥品的飲料,飲用後會出現眩暈、精神錯亂、神志不清、妄想等症狀……近日,瀋河警方破獲一起特大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現已刑事拘留16人,涉案價值400餘萬元。
「小黃瓶」內有玄機警方順藤摸瓜搗毀加工窩點
今年7月,警方接到群眾舉報,有人通過微信朋友圈在瀋陽市部分酒吧、KTV、迪吧附近售賣一種被稱為「小黃瓶」的飲品,飲用後會出現眩暈、精神錯亂、神志不清、妄想等症狀。瀋河分局經偵食藥偵大隊立即組織警力展開調査。
經有關部門鑑定,此藥水中含有γ—羥基丁酸,該成分已於2007年被列為國家一類精神藥品。市、區兩級公安機關隨即抽調精幹警力組成專案組展開調查。9月4日晚,專案組在瀋河區某公寓內一舉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5名,搗毀加工窩點一處。
專案組隨後順線追蹤,輾轉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歷經兩個多月,又陸續抓獲其他團夥成員11人,搗毀加工窩點兩處,查獲生產原料200餘公斤、待售藥水500餘箱、待加工飲料600餘箱。
對話嫌疑人「不知道這樣做違法」
經査,從2018年3月至今,22歲的唐某從省外網購γ—羥基丁酸原液、瓶蓋、某品牌飲料,統一集中到租用的公寓內,由王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負責添加、製作、裝箱,其他人利用微信朋友圈在網上兜售從中非法牟利。目前,涉案的1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刑拘。
唐某稱,他曾在網上買了很多箱飲料,準備留給自己和朋友喝,但朋友後來不買了,他手裡就積壓了大量飲料。他偶然聽到別人說在飲料裡「加東西」比較好賣,因為他也曾喝過勾兌過藥品的飲料,於是在網上購買了材料進行勾兌,進價100元一箱的飲料經勾兌後能賣到400元。他稱自己只是把飲料賣給朋友,沒有進入接下來的銷售環節。他表示,自己只有小學文化,對相關法律不了解。
向唐某售賣γ—羥基丁酸原液的江蘇人王某曾從事化工行業多年。王某表示,他並不知道這樣做是違法的。
警方提醒不要隨意購買無明顯標識的「網紅飲料」
瀋河警方提醒,不要隨意在網上購買無明顯標識的「網紅飲料」,如小白瓶、燈泡、奶茶、小黃瓶等,更不要隨意飲用,以免身體受到傷害,或給違法犯罪分子提供作案時機。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李慶海攝影記者王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