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動物也有喜怒哀樂,也會像我們一樣感到悲傷。
狗會哀悼它們的主人,也會哀悼自己的同伴;貓也會因為自己沒有按時吃到食物而悲傷,因為它們的主人喜歡在周六睡懶覺。
靈長類動物黑猩猩則表現得更明顯,它能和我們一樣哀悼。據科學家研究後發現,當一個群體中的某一個黑猩猩死亡後,群體中的其他人會絕食幾天,原本活潑的都會變得沉默,還會長時間盯著屍體。
科學家認為,很多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會對死亡的成員進行哀悼,而像人類特有的埋葬,為死者舉行葬禮,是一般動物做不到的。
但也有例外,喜鵲是例外。
喜鵲是我們比較常見的鳥類,分布很廣,除了南極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外,遍布世界每個角落。
喜鵲在民間也有「吉祥」的含義,認為喜鵲是能報喜的,成語「喜上眉梢」,就是最好的說明,在民間也有很多關於喜鵲的傳說。
喜鵲不僅寓意好,而且是一種益鳥。它吃的食物中,至少有80%以上都是害蟲,因此對農業有幫助。
就連喜鵲肉也是可以入藥的,可以治療久病體虛等症狀。儘管如此,喜鵲也不能隨意捕捉哦,在2000年,喜鵲就被列為國家保護的有益陸生野生動物名單。
不起眼的喜鵲會舉行葬禮。
據報導,人們觀察到的喜鵲行為,看起來不僅僅是悲傷,更像是一種悼念儀式。
當一隻喜鵲碰到另一隻喜鵲的屍體後,它可能會走近,仔細地啄屍體,好像在說「醒醒!醒醒!」試圖確認是否還活著。
如果屍體沒有任何反應,喜鵲就會飛走,幾分鐘後帶著幾片草回來,放在屍體旁邊。
研究人員觀察到不止一隻鳥會這麼做,其他喜鵲也會加入這個特殊的葬禮,每隻喜鵲都帶來自己的草,然後會在屍體旁邊站一會兒,再飛走。
最後
這種行為在烏鴉和渡鴉中也有發生,可見這不是一種反常現象,也不是一種局限於單一物種的行為。
很多科學家曾質疑,認為用草或者樹葉掩蓋屍體的現象,並不能意味著埋葬屍體,這可能只是動物的一種防禦機制,將屍體覆蓋住後,能避免捕食者或者食腐動物被屍體吸引。
但小編認為,這樣的防禦機制在鳥類中並不是必須的,畢竟鳥是經常在飛的,不能說是居無定所,但起碼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因此作為防禦機制,完全沒有必要。
由於我們並不能成為當事人,因此這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對於喜鵲銜草行為,是葬禮,還是普通行為?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