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葬禮,並非只有人類才擁有尊重死亡的態度!

2021-01-15 豪哥百家談

很多動物對死亡的同類懷有「惻隱之心」「悼念之情」,並且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葬禮」,有些「葬禮」還很隆重。

大象表現得最為突出。老象一死,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捲起土塊,朝死象投去。接著眾象也紛紛照辦,很快將死象掩埋。然後,為首的雄象跟著踩土,不多時就長成一座「象墓」。此時雄象一聲嚎叫,眾象便繞著「墓」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猴子的情感更深沉。老猴斷氣後,猴兒們會圍著它悽然淚下,然後一齊動手挖坑掩埋。它們會把死猴的尾巴留在外面,然後靜悄悄地注意觀察動靜。如果吹來一陣風,把死猴的尾巴吃動,眾猴就高高興興地把死猴挖出來,百般撫摩,以為它會復活。當它們發現死猴毫無反應時,只得又萬分悲慟地將它掩埋。

鶴,是極富情感的禽類。生活在北美沼澤地的灰鶴,每發現死亡的同類,便會久久在屍體上空盤旋徘徊。然後,由首領帶著大隊飛落地面,默默地繞著屍體團團轉,悲傷地「瞻仰」死者的遺容。而西伯利亞的灰鶴卻保持著不同的葬禮形式。它們停立在屍體跟前,發出悽楚的叫聲。突然首領長鳴一聲,頓時大夥便默不作聲,眼中似乎淚光閃閃,一個個低垂著腦袋,儼然在開肅穆的「追悼會」一般。

在一個深山裡,一群烏鴉,在山坡上排成弧形,中間橫躺著一隻死烏鴉,有一隻像首領的烏鴉站在一旁,呱呱直叫,好像在致「悼詞」。叫畢,有兩隻烏鴉飛過去,把死烏鴉銜起來,送到附近池塘裡,最後眾烏鴉由首領帶隊,集體飛向池塘上空,哀鳴著盤旋幾個圈向「遺體」告別,然後才各自散去。

非洲一種獾類選擇了「水葬」。如果有一隻獾發現了同類的屍體,它就會招來同伴一起合力將屍體放入附近的河水之中。然後,傷心的獾便站在河畔,一邊望著洶湧的河水,一邊哀鳴不止。

澳洲草原上的野山羊見到同類的屍骸便傷心不已,它們憤怒地用頭或角猛撞枝幹,使之發出陣陣轟響。這同人類「鳴槍致哀」似有異曲同工之妙。

亞馬孫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著一種體態嬌小的文鳥,它們的葬禮也許是動物世界中最為文明的。它們銜來綠葉、漿果和五顏六色的花瓣,撒在同類的屍體上,以示悼念。

生老病死,是動物的常情,在每一個動物的一生中,都會面對無數死亡的風險。對於人來說,這些風險包括疾病、自然災害、人為事故、遭遇戰爭甚至被謀殺;在動物世界,遭遇爭鬥與殺害更是它們的家常便飯,它們的一生都要用來躲避其它動物的捕獵。只是,動物世界的戰爭,不是為了搶奪財富、或者保衛所謂的榮譽,而是為了填飽肚子。

可見在自然界中,並非只有人類才擁有尊重死亡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動物福利法:人類對生命的尊重與善意
    原標題:動物福利法:人類對生命的尊重與善意【新聞回放】2016年8月,山東省地方標準《肉雞福利屠宰技術規範》通過質監部門批准發布,這也是我國首個關於肉雞福利屠宰的行業標準。這些法律成果源於100多年來人類在道德、倫理方面的思考和進步,表達的是人類對其他物種和生命的尊重與善意。為動物福利立法歐美大部分國家早在19世紀就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動物的立法。19世紀初,歐洲一些學者希望人類學會與動物溝通並了解它們。他們提出:動物和人一樣有感情、有痛苦,只是它們無法用人類的語言表達見解。最早實踐這一思想的是英國。
  • 為什麼要尊重動物權利?
    此前,全國動物園曾多次發生過類似悲劇,剛剛生產完畢的動物媽媽因為受了人類驚擾性情大變,拒絕哺乳或將孩子咬死、摔死。  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會長吳登明呼籲,眼下野生動物數量越來越少,活動範圍也越來越窄,如果真是愛護野生動物,人類就應該儘量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幹擾,讓它們跟人類一樣,在相對私密的環境裡繁衍生息。  尊重動物權利意味著什麼?
  • 《小鳥的葬禮》:學會面對生命不幸的正確態度,才能更從容地活著
    文丨C媽學堂最近剛好讀了一本名字叫做《小鳥的葬禮》的書。剛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給我一種比較異樣的感覺,作為一本兒童讀物,採用這樣的主題是不是有點太過殘忍了。但是熟讀之後,卻發現,這本書給孩子造就的並不是一個殘忍的世界,而是一種面對生命不幸的正確態度。生命是非常神奇的東西,它讓人捉摸不透,它讓人難以言喻。
  • 人類並非唯一擁有自我意識的動物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動物學報》的一項研究中稱,他們的研究發現能夠模擬環境和設想未來的任何動物都必然擁有某種自我意識的形式。  研究的合著者Thomas Hills稱:「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那些能夠模擬未來行為的動物們必然能夠區分它們的設想行為和真正的經歷。」Hills和他的團隊受到20世紀50年代老鼠穿梭迷宮研究的啟發,他們重點探索了支持老鼠做出選擇的神經系統。  Hills稱:「這項研究回答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動物是否擁有自我意識?我們最初的目的是去了解動物能夠打算未來的神經學證據。
  • 幼兒園給昆蟲辦葬禮,家長覺得沒必要,老師說「死亡教育」要儘早
    幼兒園開設死亡教育課,引發家長熱議前段時間,江蘇常州一所幼兒園開設了一堂死亡教育課,這堂生命教育課是由一隻皮球蟲的死亡引發的。幼兒園老師經過教研討論,決定由此給孩子上一節關於生命與死亡的課程,帶領孩子們集體給皮球蟲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
  • 拒絕人類「偷窺」 動物 也有「隱私權」
    此前,全國動物園曾多次發生過類似悲劇,剛剛生產完畢的動物媽媽因為受了人類驚擾性情大變,拒絕哺乳或將孩子咬死、摔死。   重慶綠色志願者聯合會會長吳登明呼籲,眼下野生動物數量越來越少,活動範圍也越來越窄,如果真是愛護野生動物,人類就應該儘量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幹擾,讓它們跟人類一樣,在相對私密的環境裡繁衍生息。 尊重動物權利意味著什麼?
  • 尊重動物就是尊重生命
    ■朱四倍(教師)    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已完成,今天起正式公示徵集意見。該法第七章「其他動物的法律保護」是建議稿中的亮點:不能讓動物做一些它不能做到或者傷害動物的事情,例如讓獅子跳進火堆,否則當事人將負法律責任並處以高額罰款。
  • 尊重動物的生存和境遇,就是尊重人自身
    在太原國家電網門口,保安用開水燙懷孕的流浪母貓,導致腹中五隻小貓當即死亡,其後母貓也救治無效死亡的新聞,的確非常令人憤怒。但這樣的義憤與譴責,最終基本無效,既不能防止未來虐待動物事件的發生,也不會讓流浪動物的處境變得更好。
  • 動物明明擁有智慧,為什麼只有人類演化出了文明?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人類很聰明是因為腦容量高。這樣觀點的主要證據來自,人類考古學的研究成果。從化石證據來看,從古猿到人的過程確實存在著腦容量不斷增加的現象。從另外一個解剖學的證據看,人類的腦容量相比於其它動物,單位體積上確實很大。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腦容量越大越聰明的結果。然而,如果就這樣輕易地下結論,並不符合科學的態度。
  • 李劍 | 動物為何擁有權利?——兼論強、弱兩種動物權利論
    弱的動物權利論主張人有比動物更高的道德權利,人類的道德情感能力及人類共同體的成員身份都保證了人的道德地位高於動物。[關鍵詞]動物權利  人類義務  捕食問題  道德平等  反應態度動物擁有權利嗎?筆者主張動物擁有道德權利,不過動物擁有權利的理由並不能給予動物與人類一樣的道德地位。從「動物擁有道德權利」不能推論出動物與人擁有平等的基本道德權利,動物權利的地位低於人類。而人類擁有比動物更高的道德地位,並不意味著我們對動物的貶低和漠視;恰恰相反,主張人類在道德上的優越性,要求我們去尊重和保護動物依其所屬物種的特徵而生存的自由或福祉。
  • 並非科幻片裡這麼簡單,「太空葬禮」的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像!
    前言:並非科幻片裡這麼簡單,「太空葬禮」的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像!死亡是每個人作為生物物種都要面對的事情,當然人死了就不能對自己的屍體做主了,但是我們活著的時候仍然可以設想一下自己如何被安葬,或者可以提前告知家人。
  • 靈長類動物對死亡也有認識
    從這種簡單的事情開始,人類創造了喪葬習俗,使人類對待死亡的態度成為了人類這個物種的一個標誌。隨著對其它生物的理解日益加深,人類發現並不是人類是唯一一個在面對死亡時會發生行為變化的物種。研究者們從認知、心理和生理方面廣泛研究了非人類動物的死亡,這也被稱為「比較性死亡學」【1*】。
  • 尊重死者,坦然面對死亡——《寵物墳場》
    一眼不見,只有三四歲的小兒子蓋吉溜達到了新家旁邊的公路上,不遠處一輛大卡車正呼嘯而來。路易斯已經來不及奔到蓋吉面前,眼看兒子即將命隕車輪,鄰居老大爺突然出手相救,挽救了一個可愛的小生命。大爺告訴路易斯,這條公路總有超速的卡車橫行,已經有太多的寵物死在車輪底下了,不遠處的山坡上還特意蓋起了寵物墳場,所以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和寵物。
  • 它活了700歲終走向死亡!人類為它舉辦葬禮!徹底敲響警鐘
    2019年8月18日,來自冰島的人們舉行了一個特殊的葬禮,給全人類敲響了警鐘!死者的身份是一座巨大的冰川,名為Okjokull(「jokull」在冰島語中是冰川的意思)。據了解,Okjokull是冰島首座死亡的冰川,壽命大約700歲,這天哀悼者聚集在冰島,紀念在大約700歲時去世的Okjokull!
  • 喜鵲銜草給屍體,是人類一樣哀悼死者的葬禮,還是一種防禦機制?
    據科學家研究後發現,當一個群體中的某一個黑猩猩死亡後,群體中的其他人會絕食幾天,原本活潑的都會變得沉默,還會長時間盯著屍體。 科學家認為,很多動物,尤其是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會對死亡的成員進行哀悼,而像人類特有的埋葬,為死者舉行葬禮,是一般動物做不到的。
  • 地球上那麼多動物,為何只有人類的智慧最高?
    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言論,是說地球上的人類其實是外星人的後代,外星人把自己的基因和人類的基因結合在了一起,才創造出了我們現在的人類,所以我們人類才擁有如此高的智慧。面對這樣的一種說法,大家是否覺得可信呢?其實,在當今的世界上,西方和東方國家在神話傳說上,對於人類的起源都有不同的說法,我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告訴我們,人是由女媧用泥巴給捏出來的,西方世界也有上帝創造人一說。
  • 央視播出「90後導演」用鏡頭記錄城市動物與人類生活,看完驚呆
    人類的發展無可避免,社會的進步必然伴隨著大自然的犧牲。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至少可以選擇心存善意,尊重、愛護每一個生命,讓那些無家可歸的動物在這座冷漠的水泥森林裡,有最後一方立足之地。02尊重是最穩健的橋梁黑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全國僅有1000多隻,瀕危程度和大熊貓相當。但在十渡鎮上,一群黑鸛正面臨著死亡的威脅。
  • 人的靈魂只有21g重?微妙的傳說,擁有不卑不亢的靈魂才是真實
    西方人傳說:人的靈魂只有21g。那麼這個傳說來源於哪裡?依據是什麼?為什麼人云亦云了這麼久,而大家卻沒有懷疑,它是真的嗎?在人們眼中,靈魂不過就是一種精神體,它是我們的想像,是一種很玄乎的東西,說這種東西存在,但確實虛幻的,那麼它哪裡來的重量,又怎麼會明確地知道它只有21g。
  • 為什麼人類看到同類殘骸會害怕?而看到其他動物的卻不太會?
    然而,有一種恐懼症比密集恐懼症影響的人群更多,只是我們很少談及,那就是屍體恐懼症(Necrophobia),主要表現特徵是對人類遺體,甚至是棺材、墓地、墓碑的恐懼。在處理同類屍體上,人類很特殊,我們為了緬懷先人會舉行葬禮,有研究發現幾十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就已經在舉行葬禮了。
  • 參加葬禮的六條注意事項
    後來在管理員群討論,大家更關心的是,參加葬禮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很多師兄平時是不信的,給他提這些,他就說是迷信。但是他自己去參加的時候,又想迷信一把,輪到自己頭上了才著急。嚴格來說,參加葬禮也沒啥可怕的。尤其是吃肉的同修,你有啥可怕?葬禮,葬禮,關鍵在於一個「葬」字。安葬誰?安葬一具屍體。誰的屍體?人的屍體!屍體指生物死後留下的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