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動物的生存和境遇,就是尊重人自身

2021-01-08 騰訊網

評論君說

寵物管理並不是一件太複雜的事情,真正複雜的,是人性。

作者|連清川

我家收養的第一隻貓「大喬」(公貓),完全出於一次意外。

那時它一直在我們小區裡晃蕩,有一天偶然地站在了我家窗口。我老婆不謹慎地拿了幾顆狗糧放在手裡給它。它大概是餓狠了,一口下去就把她的手給咬破了,嚇得我趕緊帶她去打狂犬疫苗。

我對它有些懷恨在心,所以儘管之後的一個月時間,它一直在我家的窗口遊蕩,雖然也給它吃的,但是我並不打算收養它。哪怕有時候颳風下雨,它躲在空調機上避雨,看著可憐,我也狠著心不讓它進門。它也沒有勉強,只是遊蕩著,每天我們上班時,把我們送到小區門口,然後就回去。

那一天早上,我們快出門的時候,聽見空調鐺鐺鐺一聲聲作響,趕緊跑出去看,是一個大概十來歲的小男孩,拿石頭在打它。我們馬上衝出去護著,然後大叫道:幹嘛打它,它又沒有得罪你。

這時候衝出來一位中年男子,衝著我們吼道:關你們屁事,打流浪貓怎麼樣?打死它也跟你們沒關係。

吵了一架之後,無疾而終。但是我們知道再也無法坐視不理,就讓它進了門。

這是我們的幸運。它是一隻極其乖巧粘人的小貓,脾氣十分溫順,每天都要爬到身上和我們親熱。但是它有嚴重的應激反應,只要家裡來了陌生人,它一定會躲起來,怎樣也不肯出來,一直到它能夠確認來人是我們的朋友親人,之後就開始發嗲。

每次看見它這樣,我們就很心酸。

在太原國家電網門口,保安用開水燙懷孕的流浪母貓,導致腹中五隻小貓當即死亡,其後母貓也救治無效死亡的新聞,的確非常令人憤怒。但這樣的義憤與譴責,最終基本無效,既不能防止未來虐待動物事件的發生,也不會讓流浪動物的處境變得更好。

我們在過去看到過不少虐貓、虐狗的新聞,其中夾雜著烈性犬咬死人的新聞,使人們對於城市流浪貓狗和寵物的態度矛盾重重。一方面,人們對於流浪貓狗的處境報以一定同情,並對於那些喪心病狂虐待流浪動物的行為痛恨痛斥;但是另一方面,對於城市中日益增加的流浪動物數量憂心忡忡,對於貓狗攻擊路人的行為極其擔憂和憤怒。

這樣的矛盾心理,可謂不值一哂。因為人們無法充分理解的是,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前者所涉及的事情,是人性;而後者所涉及的事情,是法律。

從現代社會建立以來,人們對於生命權的概念在不斷地擴展。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性的崛起使歐洲思想家們借用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格拉的格言,喊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樣的響亮口號,它背後所倡導的理念,是人人平等,是將人性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但這一格言同時還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哲學觀念,它催促人們去研究和徵服自然,從而提高人類的福利。在這樣的精神鼓舞之下,出現了大航海,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大爆發。

而現代社會在工業革命的後遺症,環境汙染、生物大滅絕、海洋和氣候危機中逐漸意識到,人類並不是萬物的主宰。當人們過度開發自然的時候,自然會反噬人類,給人類自身造成生存危機。於是,生命權逐漸從人類身上,擴展到動物,甚至擴展到植物。

動物福利主義,是從19世紀就開始的一項動物權利運動,到1960年代,逐漸成為各國的立法,到現在為止,已經有100多個國家設立了與動物福利相關的立法。按照聯合國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定義,「動物福利是指動物如何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科學證明,如果動物健康、感覺舒適、營養充足、安全、能夠自由表達天性並且不受痛苦、恐懼和壓力威脅,則滿足動物福利的要求。」

如果說這樣的要求看似繁縟的話,那麼最簡單的一個概念就是,尊重動物的生存與境遇,便是尊重人自身。因為人就是從被可以任意虐待、奴役和殺害之中,通過不斷的抗爭和努力,才發展成為平等的一個物種,而現代文明的基本標誌,就在於對於他人的生命權的尊重。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人的生命權,也就能夠理解動物的生命權。動物福利主義的缺失,並不是因為我們對於動物權利理解的不足,而是我們對於人的生命權的理解和尊重不足夠,我們對於人性,也就是人之所以為人這件事情的理解不足夠。

當我們自己的權利容易被侵奪和支使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的反應,就是去侵奪和支使我們能夠侵奪和支使的生命,比我們弱小的、弱勢的、更加缺乏保護和依靠的人,以及動物。

虐殺動物,除了極少數的心理疾病人群之外,多數是弱勢人群對於更加無助的動物的侵害,它更多的是對自我弱勢心態的移情和轉移。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豈非對於虐殺動物的惡行無解?

不是。現代社會的人人平等觀念,並不能真正地導致社會的公平、公正和正義。事實上的不平等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現代社會之所以被稱為文明社會,是因為我們建立了一套公共有效的秩序,從而防止「每個人與每個人的戰爭「的發生,因而也防止了包括私刑、血仇甚至看上去是「俠義」行為的類似於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哪怕是弱勢群體被侵害,被剝奪,被欺凌,他們/她們也只能通過法律手段去逐漸地追求公正和正義。

因而,對於虐殺動物問題的根本性解決,在於立法,是通過法律的形式,制止和懲罰那些不尊重動物基本權益、侵害文明原則和傷害人性尊嚴的行為,這種行為,應當明確列為犯罪行為。它甚至與動物福利無關,它只是對現代文明原則和法治精神的一種確認。

而至於流浪貓、流浪狗的減少,核心在於,其一,對寵物繁育場的監管和管理,其二,對於購買寵物者的權利約束。因為城市流浪貓流浪狗的增加,問題的核心在於遺棄和遺失。

另外,對於那些由於疏於對寵物的管理造成人身傷害,畜養烈性寵物(包括藏獒、羅威納犬)行為,同樣需要納入法律監管的行列。

寵物管理並不是一件太複雜的事情,因為人類對常見動物的研究和理解,已經足夠讓我們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來進行有效的約束。而真正複雜的,是人性。是什麼造成了人們對於動物持續不斷的虐殺和殘暴?

因為有的人,人性的進化還沒有全面、完全進化到文明的程度。

※ 編輯|甘瓊芳

※ 澎湃評論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尊重動物就是尊重生命
    ■朱四倍(教師)    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已完成,今天起正式公示徵集意見。該法第七章「其他動物的法律保護」是建議稿中的亮點:不能讓動物做一些它不能做到或者傷害動物的事情,例如讓獅子跳進火堆,否則當事人將負法律責任並處以高額罰款。
  • 為什麼要尊重動物權利?
    菲律賓《1998年動物保護法》的主旨是,為了「通過督導及管制一切作為商業對象或家庭寵物之目的而繁殖、保留、養護、治療或訓練動物之場所,以對菲律賓所有動物的福利進行保護及促進」。新加坡《畜鳥法》和香港《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中的「動物」概念都非常徹底,一個公民不能欺負一隻狗,同樣也不應惡意地殘害一隻蟲子。其理念就是所有動物都不應該受到虐待。  為什麼要尊重動物權利?
  • 動物福利法:人類對生命的尊重與善意
    這些法律成果源於100多年來人類在道德、倫理方面的思考和進步,表達的是人類對其他物種和生命的尊重與善意。為動物福利立法歐美大部分國家早在19世紀就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動物的立法。19世紀初,歐洲一些學者希望人類學會與動物溝通並了解它們。他們提出:動物和人一樣有感情、有痛苦,只是它們無法用人類的語言表達見解。最早實踐這一思想的是英國。
  • 顧明遠:發展特殊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多樣性
    教育是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特殊教育是促進殘疾兒童全面發展、幫助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基本途徑。發展特殊教育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多樣性、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特殊教育發展環境的重大變化,實現所有殘疾人公平公正地享有尊嚴、幸福生活,與殘疾人接受教育方式和質量的矛盾日益凸顯。
  • 距離,就是尊重
    人與人之間
  • 「無動於衷」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尊重
    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從年輕就一直居住在非洲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長達30年。在拍攝過程中,不管畫面怎樣驚心動魄,他們始終不去介入,只專注於拍攝。有人曾這樣問朱伯特夫婦:「當肉食動物在捕殺弱小動物時,你們也眼睜睜地看著,不上去幫一丁點忙嗎?」朱伯特夫婦的回答是:「是。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無動於衷』。」一句「無動於衷」,朱伯特夫婦的行為讓很多人感到不解。2011年,朱伯特夫婦拍攝製作的紀錄片《最後的獅子》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上映。
  • 張越:一個虐待動物的民族,一定也不會尊重人的生命
    張越老師,它基金理事長,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尊重生命才是東方文化核心視頻來源:畢嘯南工作室● 虐殺意味著虐待如果這個人竟以虐待為樂,那Ta就喪失了人性。● 所謂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之心;所謂不忍之心,就是不忍心看見別人受苦、受難、受折磨的善心。● 這是道德的底線也是道德的起點。一個人只要有了這樣一份善心,Ta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好人。
  • 尊重自然 順應自然規律
    在同自然災害抗爭過程中,探索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為科學把握人與自然關係提供基本遵循,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責任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已經按下「快進鍵」。
  • 尊重其他物種的存在空間
    所謂自然界,是宇宙間所有生物與無生物的總稱,包含動物、植物和礦物三界。人類只是動物界裡的哺乳類之一種,卻往往以「高等智慧生物」自居,而自認有主宰宇宙的權利。其實人類也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樣,都是由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進化而來,只因人類進化快速,才取得了領導世界的權利。
  • 【我們的責任】尊重生命 愛護動物
    大家先停下腳步,看下邊的選擇題(不要忘記選擇寶貝所在的班級喲)活動時間:2月2日18點—3日18點評選5個愛護動物標兵班只不過爆發的地點從廣州變成了武漢也許你並不清楚:目前,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野生動物
  •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時評:尊重動物權利 實現人類救贖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人民網發布: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時評:尊重動物權利 實現人類救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部分考查的主要就是大家考生對於問題的分析能力和思考程度,因此大家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聽
  • 【新華社】動物紀念碑背後的生命尊重
    到目前為止,動物實驗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還無可替代。 「實驗動物是生命科學研究和發展重要的基礎和支撐條件,為人類健康和醫學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們的生命應該得到尊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廖侃研究員說。2002年,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搬遷到新址時,決定為實驗動物們建立一座紀念碑。當時,這在我國科學界尚屬首次。
  • 每一個動物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他們是我們的朋友
    每一個動物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他們是我們的朋友這些天出現了流浪狗傷人事件,據報導,有一隻流浪狗咬傷了70多人,現在還未被捕獲,為何突然發生這種事件?而且還不是一隻流浪狗傷人,面對這樣的事情,怎樣解決最合適呢?難道我們要將他們趕盡殺絕嗎?
  • 4人一組和老虎獅子拔河!被指人類不尊重動物,回應:幫助鍛鍊
    4人一組同老虎獅子拔河!被指人類不尊重動物,回應:幫助鍛鍊,近日,英國達特穆爾動物園組織的一項「拔河比賽」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該「比賽」於2月16日至24日舉行,每4人一組和老虎或者獅子隔著圍欄拔河。繩子的一端綁著肉做誘餌,老虎或獅子上前咬住後,拔河比賽就開始了。園方稱這樣有利於保持老虎和獅子的健康,能訓練它們獵食並鍛鍊肌肉。
  • 為什麼人類社會對權利的尊重遠超動物社會?
    無論是動物和人類,都有強者和弱者。強者在何種範圍內會自發尊重弱者的產權?這是一個更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引發出第三方實施力量(法庭、警察和政府等人類社會建構)的重要性,以及解釋人類社會的秩序為什麼遠比動物社會深刻和廣泛。Dong and Zhang(2016)考慮了競爭能力非對稱,尤其是入侵者強於先佔者的地盤爭奪情形,得到了一些有意義的結論。
  • 尊重科學,是歷久彌堅的實踐品格
    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這樣一種精神氣象,在抗疫鬥爭中蔚然深秀,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大河注入汩汩泉流。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 「每日一習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習近平: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 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 過度自由就是放縱?NS《動物之森》遭全網下架,或因不尊重領導人
    在去年12月份時,國行Switch也是正式發售,但是顯然國內很多人對於主機類型的遊戲並是不很感冒,而一些老玩家們手中估計早就是有日版,港版的NS了,加上國行的種種限制,所以也是覺得沒有必要選擇去入手國行NS,這也就導致了其實國行NS銷量並沒有預想中那麼的高。
  • "獅語者"評遊客與野生動物關係:遵守規定 保持尊重
    原標題:"獅語者"評遊客與野生動物關係:遵守規定 保持尊重本周,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野生獅子園裡,一名29歲的美國女遊客被母獅咬死,引人深思。為此,雅虎旅遊頻道專訪南非著名「獅語者」凱文·理察森。
  • 最好的尊重是不幹涉
    ——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從年輕就一直居住在非洲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長達30年。有人曾這樣問朱伯特夫婦:「當肉食動物在捕殺弱小動物時,你們也眼睜睜地看著,不上去幫一丁點忙嗎?」朱伯特夫婦的回答是:「是。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