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就是尊重

2021-01-13 冀事本

人與人之間

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

遠遠近近自己定

原則是讓自己愉快

讓別人輕鬆

親人之間  距離是尊重

愛人之間  距離是美麗

朋友之間  距離是愛護

同事之間  距離是友好

陌生人之間  距離是禮貌



別小看這些生活裡的距離,有多少情感都最終敗在距離上。


遠了生出不滿,近了又生出矛盾。


俗話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距離產生美。其實,距離更是彼此尊重,是能夠隨時退一步的海闊天空。


在和別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都應該保持距離,不是不交心,而是給對方的心留下一小片空間,我們沒有權利侵犯別人的隱私。


也不是不熱情,而是給自己留一點緩和的餘地,以免過熱招致別人的反感。要把自己的熱心用對地方,你終究不是別人,別人也不是你。



適當的距離是我們表達愛的最佳方式,距離使人體會思念的意味深長。

距離使一種情感蓄在心中,使一種思念穿越時空,縈繞心間,愛不是枷鎖,更不是手段。


人與人之間要用愛來溝通,但別用愛來說事較真。距離就提供了這樣一個空間,裡面有自己,也有別人,可以相處輕鬆,合作愉快。


就算有朝一日我們走的路不再相同,也能夠問心無愧的分手告別。



沒有距離的相處是一種自私的表現,因為只想著自己,而沒有顧及別人的感受。如果就算那是愛,自私的愛又能走多遠?

當我們最終在愛裡失去了別人,又因此失去了自己,在痛苦裡最終失去了善良,又因此失去了世界的時候,你就會明白,距離原來是愛的翅膀。


用距離來節制愛,才是最恰當的愛護與情誼。不必靠太近,還有各自的生活,不必離太遠,只有一個轉身的距離。



讓我們慢慢走近,不必問彼此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遇見就好。


如果路不同,就讓我們這麼擦肩而過,又慢慢的走遠,你依舊帶著你的美麗,總會有一個人把你深情凝望。


活得通透的人,都會帶著合適的距離感,尊重對方,同時也是尊重自己。

願我們都能學會交往的至高境界

親而有間  密而有疏

和而不同  美美與共


來源:綜合網絡

相關焦點

  • 距離產生美,適當的距離是對彼此的尊重
    人類是群居動物,不管一個人的性格是孤僻還是熱情,是喜歡冷清獨處還是喜歡人多熱鬧,每個人都不會離開他人而獨自存在,總會和很多人產生各種各樣關係,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等等,生活中人與人相處本身就是個大學問,要不斷學習,不斷參悟,不斷調整,讓整體和諧前進,讓別人愉快,讓自己輕鬆,使生活更有序更幸福
  • 尊重動物就是尊重生命
    (9月18日《法制晚報》)  「不能做傷害動物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理念的更新換代。首先,我們不能認為人的利益都比動物更重要,不能一切隨著人的利益而轉移,一切隨著人的情緒而改變。  其次,要跳出誤區,不以人的權利為坐標來衡量動物的權利。尊重生命、善待動物、不虐待動物的理念直接源於一百多年來人類在道德、倫理方面的思考和進步。
  • 尊重動物的生存和境遇,就是尊重人自身
    如果說這樣的要求看似繁縟的話,那麼最簡單的一個概念就是,尊重動物的生存與境遇,便是尊重人自身。因為人就是從被可以任意虐待、奴役和殺害之中,通過不斷的抗爭和努力,才發展成為平等的一個物種,而現代文明的基本標誌,就在於對於他人的生命權的尊重。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人的生命權,也就能夠理解動物的生命權。
  • 顧明遠:發展特殊教育就是尊重人的多樣性
    發展特殊教育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多樣性、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以來,隨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特殊教育發展環境的重大變化,實現所有殘疾人公平公正地享有尊嚴、幸福生活,與殘疾人接受教育方式和質量的矛盾日益凸顯。
  • 「無動於衷」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尊重
    野生動物間的廝殺,你或許阻止得了一次,但你阻止不了十次、八次,因為那就是生存,那就是競爭。」因為不幹涉,他們在30年的時間裡拍攝了25部震撼人心的野生動物紀錄片,8次獲得艾美獎。因為不幹涉,他們讓更多人理解了一點:有時,「無動於衷」就是對大自然最好的尊重。
  • 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近日,社交網絡上不少人為「諾貝爾哥」郭英森在5年前的一檔電視節目中「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一事鳴不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因而認為「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更有甚者,居然因此事而為「拱手相讓的諾貝爾獎」叫屈,我覺得這不免就貽笑大方了。  夢想是一回事,科學是另外一回事。
  • 央媒刊文: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央媒刊文: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曹丙利/科技日報 2016-02-22 06:57 來源:澎湃新聞
  • 尊重,永遠都是相互的(精闢)
    你眼裡有我,願意為我著想,尊重我的感受,那我也願意尊重你,替你考量。身份高不咄咄逼人,身份低也不諂媚他人。朋友之間,平等相待,互相尊重,這樣關係才算健康,這樣關係才能長久。尊重永遠是相互的,尊重別人就是莊嚴自己。《禮記》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戰國時有一年,齊國發生災荒,很多人被餓死。
  • 蓬佩奧稱中國距離北極太遠「近北極」是幻想 外交部:美國距離南海...
    華春瑩回應:「蓬佩奧先生距離算得很準啊。他測算出中國距離北極圈900英裡。我不知道他有沒有量過,美國本土距離南海有多遠?」美國本土距離南海應該有8300多英裡,夏威夷距離南海也有5800多英裡。那美方為什麼還常年派軍機軍艦去南海開展頻繁密集的軍事演習和抵近偵察?僅2020年12月一個月內,美國海軍無人機就在南海、東海上空開展了至少9次空中偵察飛行活動。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幻想是什麼?
  • 尊重科學,是歷久彌堅的實踐品格
    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這樣一種精神氣象,在抗疫鬥爭中蔚然深秀,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大河注入汩汩泉流。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 男人會尊重這兩種女人
    想要摸透男人的心,是女人一直都想做到的,其實男人會尊重這兩種女人,第一生他的女人,第二拒絕他的女人,當然這個拒絕他的女人並不能只滿足拒絕這一個條件,她還需要滿足以下幾個特質,如果這個女人只是淡淡地拒絕男人,是不能讓男人格外掛心的哦!
  • 尊重自然 順應自然規律
    這個鬥,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安徽省考察調研時指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我們面臨一系列重大而緊迫的考驗。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同時自然災害的發生不可能完全避免。
  • 原來,這就是「刺蝟效應」
    我一直都覺得做人一定要有距離感,不僅是對自己,也是對別人。對自己有距離感的人,更能與自己和平相處;對別人有距離感的話,能更好的懂得尊重別人。一旦突破了那個距離,即使關係再好,也會慢慢疏離。一向以「高情商」吸粉的黃磊,最近鬧出了糗事:在綜藝節目的互動中,他和張鈞甯的肢體接觸太曖昧了。
  • 西方人尊重科學?那就是一個笑話,連進化論都排斥
    很多人都以為西方人是很尊重科學的,其實不是的,對於違背他們宗教觀念意識的,他們都會排斥,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排斥進化論,進化論可是大部分科學家都認可的科學理論,那麼西方人為什麼會那麼排斥進化論呢?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尊重「復旦投毒案」獨立審判空間
    原標題:尊重「復旦投毒案」獨立審判空間(人民時評)   一方面,法院應尊重公眾知情權;另一方面,公眾和輿論應理解、尊重法院的獨立審判空間,以有節制的報導、理性的評說,營造理性的輿論環境   13個小時的庭審;控辯雙方從上午持續到子夜的激辯;上訴人對一審認定犯罪事實的質疑——12月8日,備受矚目的復旦投毒案二審,再度激蕩輿論
  • 新民藝評|觀交響詩劇《龍亭侯蔡倫》:我們可曾尊重過紙?
    圖說:《龍亭侯蔡倫》劇照 尹雪峰攝 下同「紙在我們的生活裡無處不在,我們手裡的戲票、節目單就是紙做的。但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從竹簡到紙張的進步有多重要!」在舞臺上說這番話的是摺紙專家劉通。隨後,大幕拉開,舞臺布景就是由一張對摺的紙構成——天幕位置面向觀眾的紙,中間鏤出一座山脊的模樣,裂縫處透出光,這一面的左下角以篆體寫著「蔡侯紙」;另一面構成一個略有角度的斜坡,也就是舞臺的底面。中央,站著披著黑金兩色鬥篷、背對著觀眾的戲曲名家關棟天,正是由他飾演蔡倫。當他一甩鬥篷,轉身一個亮相面對觀眾時,理查·史特勞斯的《英雄的生涯》響起。
  • 過度自由就是放縱?NS《動物之森》遭全網下架,或因不尊重領導人
    在去年12月份時,國行Switch也是正式發售,但是顯然國內很多人對於主機類型的遊戲並是不很感冒,而一些老玩家們手中估計早就是有日版,港版的NS了,加上國行的種種限制,所以也是覺得沒有必要選擇去入手國行NS,這也就導致了其實國行NS銷量並沒有預想中那麼的高。
  • "獅語者"評遊客與野生動物關係:遵守規定 保持尊重
    原標題:"獅語者"評遊客與野生動物關係:遵守規定 保持尊重本周,在南非約翰尼斯堡野生獅子園裡,一名29歲的美國女遊客被母獅咬死,引人深思。為此,雅虎旅遊頻道專訪南非著名「獅語者」凱文·理察森。
  • 周國全:學生們的喜愛和尊重就是我的追求
    先後推導並發表了任意平板三角形,任意邊框三角形,任意平板四邊形勻質剛體繞質心軸的轉動慣量公式; 在研究轉動帶電體的磁矩的計算規律時,發表了其磁矩計算的推廣的平行軸定理;研究克卜勒二體運動系統的初等教案,發展了Runge-lenz矢量的一種張量積形式;研究狹義相對論的張量理論,發現並發表了若干標量形式的勾股定理,等等…… 我從事教學研究的體會,就是對感興趣的問題要鍥而不捨
  • ...將木乃伊展出於博物館是否對死者不尊重?還有,海外博物館的埃及...
    這其實就是在考慮人們可能在道德上對怎樣展示遺骸是有不同的標準的。考古學界更重視這個事兒了。畢竟我們這行和死人打交道是十有八九。198 9年在Vermillion的南德科他州大學,考古學界也提出了一個行業準則,強調要部分人種和宗教地尊重人類遺骸,尊重死者生前對自己將如何埋葬的遺囑,處理和研究人類遺骸需要得到當地社區團體在法律框架下的商議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