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這樣一種精神氣象,在抗疫鬥爭中蔚然深秀,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大河注入汩汩泉流。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尊重科學」之所以是一種精神,就是因為其中既有勇攀科學高峰的沉潛鑽研,也有護佑生命安全的人文情懷,既有意志品質的集中錘鍊,也有奮進狀態的集合整隊。這樣一種精神氣象,在抗疫鬥爭中蔚然深秀,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大河注入汩汩泉流。
尊重科學,就是尊重科學研究的規律性,尊重科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尊重科學方法的極端重要性。無論是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實行中西醫結合,先後推出八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還是搶建方艙醫院;無論是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還是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在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尊重科學凝聚的強大信心,築就的堅實盾牌。
習近平總書記說:「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在浩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歷久彌堅。從「兩彈一星」、多複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到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等創舉,科學技術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國家和民族各項事業在攻堅克難中蓬勃發展。
這樣的實踐品格,在抗疫鬥爭中再次綻放光彩,尊重科學成為科研人員攻堅克難的「金剛鑽」、護佑生命的「殺手鐧」,也是社會大眾抵抗病毒的「免疫力」、抵禦風險的「防波堤」。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研攻關,廣大民眾從最基本的正確戴口罩、正確洗手做起,越來越多的人在疫情相關知識的普及中,在健康文明習慣的踐行中,在科學素養的提升中,為自身健康和社會安全築就了堅實堤壩。
幾天前,再次回到武漢的陳薇院士,講了幾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當氣溶膠傳播輿論出現,有市民擔心從金銀潭醫院經過是否會感染。空氣動力學是其所在團隊的強項,她帶領團隊從金銀潭的院外50米一直檢測到ICU,做空氣採樣,並對醫院院感提出風險點防治;有人擔心蚊子等昆蟲會傳播新冠病毒,團隊在武漢布點空氣採樣器,「當時的檢測是沒有發現昆蟲傳播現象的」……這樣的細節正是用科學說話辦事的鮮活例證。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奮力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都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尊重科學」這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讓科學精神在風雨無阻的前進道路上枝繁葉茂、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