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科學,是歷久彌堅的實踐品格

2020-09-17 中工網

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這樣一種精神氣象,在抗疫鬥爭中蔚然深秀,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大河注入汩汩泉流。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尊重科學」之所以是一種精神,就是因為其中既有勇攀科學高峰的沉潛鑽研,也有護佑生命安全的人文情懷,既有意志品質的集中錘鍊,也有奮進狀態的集合整隊。這樣一種精神氣象,在抗疫鬥爭中蔚然深秀,為疫情防控提供強大支撐,也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大河注入汩汩泉流。

尊重科學,就是尊重科學研究的規律性,尊重科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尊重科學方法的極端重要性。無論是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實行中西醫結合,先後推出八版全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還是搶建方艙醫院;無論是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還是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在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尊重科學凝聚的強大信心,築就的堅實盾牌。

習近平總書記說:「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在浩蕩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歷久彌堅。從「兩彈一星」、多複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到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等創舉,科學技術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國家和民族各項事業在攻堅克難中蓬勃發展。

這樣的實踐品格,在抗疫鬥爭中再次綻放光彩,尊重科學成為科研人員攻堅克難的「金剛鑽」、護佑生命的「殺手鐧」,也是社會大眾抵抗病毒的「免疫力」、抵禦風險的「防波堤」。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研攻關,廣大民眾從最基本的正確戴口罩、正確洗手做起,越來越多的人在疫情相關知識的普及中,在健康文明習慣的踐行中,在科學素養的提升中,為自身健康和社會安全築就了堅實堤壩。

幾天前,再次回到武漢的陳薇院士,講了幾個不為人知的「秘密」:當氣溶膠傳播輿論出現,有市民擔心從金銀潭醫院經過是否會感染。空氣動力學是其所在團隊的強項,她帶領團隊從金銀潭的院外50米一直檢測到ICU,做空氣採樣,並對醫院院感提出風險點防治;有人擔心蚊子等昆蟲會傳播新冠病毒,團隊在武漢布點空氣採樣器,「當時的檢測是沒有發現昆蟲傳播現象的」……這樣的細節正是用科學說話辦事的鮮活例證。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國內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奮力奪取抗疫鬥爭全面勝利,不斷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都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尊重科學」這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讓科學精神在風雨無阻的前進道路上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相關焦點

  • 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
    原標題: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指出,「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把握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是貫徹《綱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的題中應有之義。
  • 從政治品格的高度理解求真務實
    鄭昌華  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上號召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強調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從共產黨人政治品格的高度理解求真務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秉持科學精神 遵循科學規律
    尊重科學,是偉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內容。習主席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面對前所未知的新型傳染性疾病,我們秉持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把遵循科學規律貫穿到決策指揮、病患治療、技術攻關、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告訴我們,科學是戰勝疫病的利器。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離不開對科學精神的秉持、科學規律的把握、科學技術的運用。「新技術是中國遏制疫情的秘訣之一」,防疫戰也是科技戰。
  • 6歲前是孩子品格養成的關鍵期,堅持2個原則,培養孩子好品格
    好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好品格,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善良、有素質,誠實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責任。一個孩子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說話沒有禮貌,目無尊長,長大了是不會有好品格的,只會是社會上的人渣。在教育孩子這點上有很多細分,教孩子使用文明禮貌語言,讓孩子變得有禮貌。要求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髒話,如果父母出口就是髒話,這個行為孩子受到影響也會模仿,她會覺得父母可以說,我也沒關係。
  • 性只關乎身體,無關乎品格嗎
    品格和標準戀受關係不像人們通常以為的那樣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良好的關係是建立在良好的品格(美德)的基礎上的、如尊重、責任、信任、仁愛和自製。在學生發展高尚的品格之前,他們必須先了解品格的含義。給品格下定義會有助於學生確定他們要達到的良好品格的目標。發育心理學家湯姆李康納認為,良好的品格是由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組成的。
  • 歷久彌堅-艾迪麥成立15周年贈金活動
    AdmiralMarkets艾迪麥致力於打造外匯行業歷久彌堅的品牌。"歷久彌堅"活動期限自2016年4月1日起至2016年5月31日。入金贈金高達50%。具體活動條款與條件請關注AdmiralMarkets艾迪麥官網http://cn.admiralmarkets.com.au/或在線聯繫我們的客服專員。
  • 明道進德 涵育品格 塑造新君子——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高中生品格...
    1959屆校友、原北大校長許智宏回母校秉承校訓,立項研究 2019年,輔仁高中《新君子人格涵育的明道進德行動》被立項為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在育人實踐中,輔仁高中彰顯「仁愛」教育底色,構建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輔仁德育理念架構和實踐模式,不斷豐富完善德育工作路徑和活動載體。
  • 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自覺
    辯證唯物主義植根實踐、服務實踐,將唯物主義與辯證法、自然觀與歷史觀、認識論與方法論從實踐自覺的高度科學統一起來。這讓辯證唯物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實踐活動。辯證唯物主義強調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
  • 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近日,社交網絡上不少人為「諾貝爾哥」郭英森在5年前的一檔電視節目中「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一事鳴不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因而認為「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更有甚者,居然因此事而為「拱手相讓的諾貝爾獎」叫屈,我覺得這不免就貽笑大方了。  夢想是一回事,科學是另外一回事。
  • 時空評論:依靠科學 尊重知識 才能在風浪面前處變不驚
    在疫情的大戰大考中,醫務工作者、社區「網格員」、科技工作者以及千千萬萬的江蘇兒女,用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文明良好的科學素養、客觀全面的理性思維和擔當作為的責任意識,凝聚贏取抗疫勝利的強大合力。江蘇的抗疫實踐充分證明,無論是面對發展道路上的「灰犀牛」還是「黑天鵝」,只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相信科學、依靠科學,尊重知識、遵循規律,就能在風浪面前處變不驚、化危為機。
  • 以尊重科學的態度審視科技史項目
    不屬於科學技術的東西不應該寫入科技史,尤其不應該將本不符合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標準的東西肆意拔高。這個看似簡單而且合理的原則,在我們日常的科技史教學和研究中卻很難貫徹。於是,我國出版的不少中國科技史專門著作和論文,竟然被寫成了「沒有科學的科學史」和「不尊重科學的科學史」。
  • 死生關懷:儒家的生命意識是「尊重生命」,向死而生
    儒家的生命意識、死亡哲學的第一個方面是「尊重生命」。孔子講「未知生,焉知死」;「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當時他的門徒中,子路非常好勇,他經常告誡子路要尊重生命,不要暴虎馮河,不要去無畏地犧牲。子路最後是死於衛國的內亂,孔子聽說他去了,就知道他可能回不來了。
  • 尊重科學才能科研創新,施一公:年輕科學家應該具備「科學精神」
    大會上,施一公給出了「科學精神」的一個概念。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可以看出科學精神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科學精神,既是科學家應該具有的一種信仰,也應該是一種行業規範,還應該是科學家堅信的真理。
  • 常熟市開展「頌建黨百年 做時代新人」青少年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首長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面推進「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實踐育人」教育,2021年1月12日,江蘇省常熟市「頌建黨百年 做時代新人」青少年主題教育活動暨「繽紛的冬日」啟動儀式在常熟市報慈小學舉行。
  • 央媒刊文: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央媒刊文: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曹丙利/科技日報 2016-02-22 06:57 來源:澎湃新聞
  • 尊重科學——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這樣詮釋偉大抗疫精神!
    10月21日晚,河南衛視「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抗疫特別節目,張改平應邀作」尊重科學「點評10月23日,河南衛視《聚焦》欄目報導張改平及其團隊在科研方面的先進事跡10月25日晚,河南衛視《新聞聯播》報導張改平及其團隊甘於奉獻的擔當精神張改平在點評中呼籲,作為中國的知識分子,科技界的精英們,更應該擔當起新時代創新的主力軍
  • 《這才是心理學》:尊重科學與事實才是思考及判斷一切事物的基礎
    作者告訴我們心理學其實是屬於科學範疇內的一門學科,由於人人都能隨口說出一些自認為是心理學常識的東西,因此人們錯誤的以為心理學遠不及科學那樣嚴謹。而經過反覆實驗且證實後得出的最終數據及結論性導向,其實正是我們再次面對此類事件時做出思考及判斷的科學依據。有了科學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作為思考依據,我們在對任何事物進行判斷時自然會相對理性及客觀,同時,我們能夠清晰地意識到大部分事實其實都能理出頭緒,找到問題真正的根源。最關鍵的,以尊重科學、尊重事實為基礎的思考方式一旦形成習慣,便會徹底改變我們的思維及認知。
  • 北京探索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
    從「需求側的拉動」轉向「供給側的推動」  把「以學生為本」落到實處,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上什麼課,學生自己做主  北京市豐臺區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數字密碼鎖」課堂上,孩子們全神貫注。課桌上,擺著插頭比頭髮絲粗不了多少的二極體、三極體、蜂鳴器、電阻和花花綠綠的導線。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捨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
  • 不懈淬鍊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幹部敢於擔當作為,既是政治品格,也是從政本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忠誠乾淨擔當作為好幹部標準,強調「能否敢於負責、勇於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幹部的黨性和作風」。黨員幹部要深入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勇於擔當系列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不懈淬鍊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打贏三大攻堅戰,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中,勇於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直面風險挑戰、保持鬥爭精神,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