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明道進德 涵育品格 塑造新君子——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高中生品格提升德育實踐側記
1959屆校友、原北大校長許智宏回母校
成人儀式
毅行者——環蠡湖3萬米徒步
圍城話劇展演
無錫市輔仁高級中學是一所江南百年名校,江蘇省首批國家級別示範高中,首批江蘇省四星級高中。輔仁創立百餘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傑出代表包括著名學者錢鍾書、許倬雲以及原北大校長許智宏在內的12名兩院院士等。進入新世紀,學校堅持「人文立校,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彰顯「仁愛謹嚴」的校風、「務實拓新」的教風和「求真持恆」的學風,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深化課程改革、強化校本師訓、創新德育舉措方面形成了新的特色,促進了學生自主全面發展,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每年都有大批畢業生被國內一流著名高校錄取,飲譽錫城。
百年輔仁 譜育人華章
百年積澱,底蘊厚實 191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無錫同學會出資在無錫創辦了私立輔仁中學,這是無錫地區首所實施新式教育的完全中學。創校之時,採朱恩沐先生之建議,取「輔仁」為校名,立「明道進德」為校訓。校名出自《論語》:「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校訓出自宋代朱熹對「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註解:「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時任上海聖約翰大學校長卜舫濟先生在輔仁開校典禮上勉贈學校英文校訓,「Live to learn,Learn to live」,意為「因生而學,因學而生」。國學大師錢基博先生在1923年輔仁中學第二屆畢業禮上演講時說:「獨念貴校以輔仁二字命名,所以表見貴校教學之目的,在造就君子。」從此,「明道進德,造就君子」成為學校百年遵循傳承的教育信仰,成為輔仁辦學之靈魂、行動之司南。
輔仁浩氣,英才輩出 輔仁百年辦學,以不渝之志深耕錫城教育,以赤誠之心培育桃李萬千,惠澤桑梓,奉獻社稷。從輔仁校園裡,走出了著名學者錢鍾書、中國油脂化工奠基人顧毓珍、音樂家楊蔭瀏、太空衣之父唐鑫源、經濟學家薛葆鼎、著名史學家許倬雲、著名學者金開誠與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的王忍之、李國光等,走出了錢鍾韓、裘維藩、王序、顧夏聲、季國標、秦伯益、秦國剛、陳丙珍、蓋鈞鎰、過增元、許智宏、許健民等12位兩院院士,走出了陳路、翟志強、吳嘉煒、孫尚武、朱濤等一批優秀青年科學家和業界精英,更走出了數以萬計高素質的國家和社會的建設者。
志潔行芳 傳世紀薪火
與時俱進,立德樹人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輔仁人充分認識到: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基在於立德。要完成好這一根本任務,關鍵就在於緊緊抓住並做好立德這一核心教育理念。
作為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江南名校,始終秉持「明道進德」的校訓,把德育植根於輔仁百年積澱的文化沃土,從豐厚的校本資源中提煉育人理念、繼承優秀傳統、汲取精華養分,對立德樹人進行了輔仁表達:「講學以會友,則道益明;取善以輔仁,則德日進。」輔仁要培養時代新君子。
秉承校訓,立項研究 2019年,輔仁高中《新君子人格涵育的明道進德行動》被立項為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在育人實踐中,輔仁高中彰顯「仁愛」教育底色,構建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輔仁德育理念架構和實踐模式,不斷豐富完善德育工作路徑和活動載體。得「明道進德」校訓的感召,受「仁愛謹嚴」校風的濡染,輔仁學子自覺認同學校文化,將學校育人理念內化為自身行動準則,在實踐中涵育新君子人格,努力成長為新時代輔仁君子。
品格提升 塑時代君子
確立目標,涵育君子 輔仁要培養什麼樣的君子?君子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是美好心性和高尚德行的化身,內涵十分豐富。輔仁高中緊扣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國家育人要求,立足學校百年育人文化,結合中國古代先賢對君子的一系列論述,提出了輔仁的育人目標:塑造正氣、文氣、朝氣、大氣之新時代輔仁君子。
正氣,體現的是德行操守,君子立己達人,輔仁學子要心性良善,持守正義。文氣,體現的是人文素養,君子文質彬彬,輔仁學子要內外兼修,溫文爾雅。朝氣,體現的是人生姿態,君子自強不息,輔仁學子要意志堅韌,樂觀向上。大氣,體現的是境界格局,君子兼濟天下,輔仁學子要有家國情懷,能擔當奉獻。
在輔仁高中,「明道進德」的校訓、「仁愛謹嚴」的校風與「造就君子」的育人目標實現了緊密關聯。明做人之道,進仁愛之德,遵循言行與品德的統一,堅守正氣;明求學之道,進謹嚴之德,體現方法與態度的統一,涵養文氣;明成長之道,進自強之德,把握內因與外因的統一,激揚朝氣;明成功之道,進奉獻之德,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成就大氣。
多維升格,完善體系 在品格提升工程中,輔仁高中著力抓好德育配套軟體建設。一是加強管理團隊建設。由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牽頭組織,德育處、教務處、教科室分工協同,統分結合,組織全員德育工作培訓和班主任專題研訓,召開項目推進專題研討會,開展學習考察活動,每年編輯校本班主任培訓教材——《輔仁班主任工作十講》,通過校本化經驗總結,指導班主任更有效地開展輔仁特色的德育工作。立足於學校豐厚而有特色的文化積澱,在明晰新君子人格的主要內涵和文化意蘊的基礎上,學校通過對校本德育資源的梳理整合,將零散不成體系的德育資源分類統整為物型平臺系統、課程資源系統、實踐活動系統和支持保障系統,實施「明道進德」行動,以涵育新君子人格為目標,建構起「明道進德」校本德育行動體系,不僅讓輔仁學子在系統的德育行動體系中實踐、體悟、成長,培育正氣、文氣、朝氣、大氣的新君子人格氣質,為終身發展奠基,同時也是在打造人才培養的「輔仁樣本」。
二是修訂完善配套管理制度。根據學校特點和學生情況,學校不斷優化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並組織編撰制度彙編,初步形成《為成功護航》《為成長導航》等系列學生手冊和教師手冊,初步形成具有輔仁特色的德育保障機制。
三是梳理辦學歷史和育人文化,彙編德育校本教材。學校已經編撰校本教材近40種,其中德育類有10餘種,如《明道進德》《成功軌跡》《輔仁新語》等。在品格提升的項目建設中,學校根據輔仁講堂和校本課程的開設情況,繼續組織編寫系列校本教材,目前已編輯完成輔仁先賢文集《穿越時空的聲音》。
四是充分保證德育課程、課時的落實。分學段設置相應德育課程,校內課程每學期不少於25課時,校外主題德育實踐活動每學期不少於一周時間。
砥礪奮進 看後浪奔騰
文化認同,融入輔仁 輔仁學生在入學伊始,就在各種活動中接受輔仁文化的薰陶。如新生入學之初,輔仁校園景點打卡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迅速熟悉校園,更可以便於他們了解並認同輔仁文化。後續活動中,「輔仁講堂」開設校史專題講座和校友講座、「追尋校友之路」——錢鍾書故居志願服務、「尋根輔仁」——王選紀念館實踐活動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輔仁深厚的文化積澱,沐浴輔仁君子之風,認同輔仁育人文化並引以為豪,真正融入輔仁,做輔仁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自主踐行,自覺塑造 輔仁高中通過生涯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定位自我,塑造自我。學校制定了《新君子人格涵育的「明道進德」行動指南》和《與未來的自己對話——輔仁學生生涯規劃實踐手冊》。學生對自己高中生涯的發展目標和成長路徑進行自主規劃,不僅關注到學業發展,更關注了個人品格的提升。
輔仁學子自主實踐,在體驗中感悟君子之品。對照新君子品格的涵育內容,輔仁學子明確目標,立足校內,拓展校外,在課程教學、主題活動、學生社團、校外實踐中,積極策劃,開展活動到反饋提升,輔仁學子迸發出驚人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在實踐中不斷茁壯成長。以學生社團活動為例,學校現有學生社團40餘個,在學期伊始,每個社團對學期的日常活動和重點活動進行規劃。學生活動前有計劃,活動中有記錄,活動後有總結。學校的音樂社、志願者社、機器人社、天文社等一批社團,已經在當地具有相當的知名度。
輔仁學子自我塑造,在活動中內省感悟君子之德。通過《為成長導航——輔仁學生時間管理手冊》的學習,學生將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親身體驗感悟與成長規划進行比照,增強了自身成長的責任感與緊迫感,不斷提升自覺反思和主動塑造意識,把活動體驗不斷內化為個人品格,在內心中將知、情、意、行融為一體,努力塑造新時代輔仁君子。
百年辦學,輔仁培養的學子形成了「嚴謹仁愛於內,溫潤謙和於外」的群體氣質。「明道進德」不僅是輔仁傳承百年的校訓,也是輔仁的育人模式,更是輔仁學子的成長方式。近年來,輔仁高中「新君子人格涵育」學生品格提升工程的實施,推動了學校從管理育人到文化育人的轉型。一批又一批作為「後浪」的輔仁新生代,都成了學校「明道進德、造就君子」育人文化的生動表達。輔仁教育這束浪花也早已匯入教育改革發展的大潮,融入辦人民滿意學校的光榮事業,將輔仁夢深深地植根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長 車)(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