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媒刊文: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央媒刊文: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曹丙利/科技日報 2016-02-22 06:57 來源:澎湃新聞
-
"諾貝爾哥"與引力波:該受尊重的不僅是夢想,還有科學
科學界證實了引力波,這一重大喜事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普及科學的美好前景,可五年前的一期《非你莫屬》卻將一群不明真相的網友捲入偽科學的漩渦。 這兩天,「諾貝爾哥」郭英森和他的「科學夢想」在網絡上可謂是風頭無兩,網友們紛紛斥責節目的主持人和嘉賓,並提出「請尊重別人的夢想」。
-
工人談引力波遭嘲諷 比「民科」郭英森更有趣的是背後的輿論場
2月19日下午2點之前,郭英森並沒有受到媒體的格外偏愛,他與眾多「民間科學家」一樣,主要活躍在相關科目的貼吧裡,滔滔不絕地推銷著自己的「發明」。然而在那個時刻之後,他成了「名震」全國的「諾貝爾哥」。 諾貝爾哥(也有媒體稱之為「諾貝爾郭」)所擁有的下崗工人、業餘研究者等身份,很快為他獲得了草根對抗權威的印象,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
-
諾貝爾哥---郭英森
霍金:發現引力波可能引發天文學革命 一位來自遼寧只是初中畢業的郭英森在2011年2月參加天津衛視真人秀電視節目《非你莫屬》時提到「引力波」。當初郭英森參加電視節目就想找工作,掙點錢繼續研究他的發現。 郭英森執著於物理研究,被稱為「諾貝爾哥」。
-
引力波被證實,你要的郭英森近況都在這裡了!
老郭說,打來電話的有媒體人、朋友、希望合作的公司,還有陌生人。 記者:他們打來電話都說什麼? 郭英森:有的人打來電話,就開始罵我,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我也沒想翻起這段,還有人打電話說支持我。這麼多年,對於這些嘲諷都習慣了,女的裡有鳳姐,男的裡面可能就是我了。 記者:你的說辭不被認同,有沒有想過放棄?為何如此執著?
-
郭英森被打擊並不只「引力波」這一次,11年前就因UFO問題想要挑戰...
引用騰訊專題的總結,老郭之事,有三點熱議之處:其一,認為方舟子等節目嘉賓對於老郭很不尊重;其二,認為老郭在五年前就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如今被證實了,果然「高手在民間」,甚至期待老郭會是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三,認為不管老郭的水平如何,他的研究是值得重視的,夢想是應該有的,並且呼籲專業人士認真研究老郭的理論,有的知名博主還提出來要供吃供喝
-
撫順下崗工人郭英森因提引力波 再成網絡熱點
11年後,美國科研人員宣布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有網友記起五年前郭英森曾在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節目中提到了引力波,就將當年的節目視頻翻出,於是,被稱為「諾貝爾哥」的郭英森再次成為網絡熱點。 在天津衛視五年前那期節目裡,郭英森提到「引力波」,並試圖向現場嘉賓和觀眾解釋自己的「新飛行力學」。郭英森說自己帶來的發明會讓未來的車輛不用車輪,人類生命可以無限延長等。
-
工人談引力波遭諷 郭英森:不怨主持人張紹剛
「我的發明就是幾個有實力爭奪諾貝爾物理學獎新理論與新發現,因此希望在座的各位高瞻遠矚,讓中國成為20世紀真正的創新型國家……」張紹剛打斷郭英森並糾正:「21世紀!20世紀已經過去了。」引發現場一片大笑。
-
郭英森的理論是否科學無關「下崗工人」標籤
兩相對比,似乎有一種隱喻——普通人的夢想不能隨意打擊,說不定哪一天就真的應驗了呢?從這個角度看,郭英森在輿論場上的遭遇是很好的心靈雞湯素材。一些人即便轉發視頻,可能並不明白郭英森到底有什麼理論,只是認同「下崗工人」也可以追逐科學夢想的立場。 這當然沒錯。科學研究是開放的,它不僅無關性別、年齡、國籍,也不因研究者的社會地位而有所限制。
-
放過郭英森吧,別慫恿他入魔太深
借著引力波的新聞效應,最近有一段視頻刷爆朋友圈,事件的主角是有「諾貝爾哥」之稱的下崗工人郭英森。 感動中國有沒有?這或許是多數人對於這個民間科學家的第一反應。連@姚晨這樣的微博大V也要以轉發並附上一句」了不起的工人「以示鼓勵。然而在這個輿論場可以塑造和人造的當下,往往熱鬧背後是一地雞毛。長達十幾分鐘的視頻中,一句輕輕略過的「引力波」提法所創造的的輿論興奮點。
-
紅色年代的郭英森 承受了娛樂時代的滿滿惡意
但是把科學變成選秀的並非郭英森,這不是他的錯。節目方讓郭英森上臺選秀,顯然不是出於對科學創新精神的尊重與推崇,也沒有從專業角度審視過郭的理論是否具有創新和推廣價值,更不是希望用節目幫助郭從個人妄想中走出來,回歸正常生活;而是抱著一種高高在上的審醜心態,利用郭挑起嘉賓的觀點與情緒的對立,製造爭議,最大程度提高節目收視率。
-
郭英森不值得同情,道歉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對郭英森這類玩弄科學者,嘲弄是正確的態度,為何要對這種人道歉?到底誰是流氓?我們還是先回顧事件的來龍去脈吧。郭英森,自稱諾貝爾哥,1956 年出生於遼寧撫順,初中文化。2011年2月,參加求職節目《非你莫屬》的一期節目,郭英森提出它的新科學理論,談到引力波,遭到了在場的來自學術界、文藝界與媒體嘉賓的嘲弄。《一群流氓》一文大罵主持人與嘉賓,指責主持人和嘉賓不尊重人,讓人氣憤!
-
下崗工人郭英森五年前發現引力波 遭方舟子等譏諷
法晚記者隨後聯繫到參加節目的郭英森,他表示當時參加節目就是為找工作,對於遭譏諷一事他說不怨節目主持人張紹剛。上周,美國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個消息讓整個物理學界和天文學界為之沸騰。節目下崗工人提「引力波」遭專家譏諷「郭英森,55歲,遼寧人,初中學歷。」郭英森一出場,主持人張紹剛這樣介紹。
-
郭英森《非你莫屬》談引力波 科學必須有「腳踏實地」作基礎
對此,郭英森本人在北京青年報的採訪中表示,「他們確實欠我一個道歉」,不過「別人的道歉都能夠接受,方舟子的不會接受。」假如這個道歉僅僅基於當時節目組對於郭本人禮貌上的不尊重,大抵是可以有的。本身一檔貌似高端的求職節目採取「非誠勿擾」式的滅燈就夠不嚴肅了,還找來郭英森出鏡,這個「選材」本身就暴露出了一種出於戲謔輕佻和居高臨下的優越感。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根澤爾: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德國的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榮獲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接到諾獎委員會的電話時,這位68歲的教授正在開視頻會議。當電話中傳來「這是斯德哥爾摩」時,完全沒有想到的他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根澤爾: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 科技日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賴因哈德·根澤爾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有期待所以更加驚喜接受媒體採訪時,根澤爾解釋說:「我並沒有(對諾獎有所期待)。因為八年前,我已經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該獎旨在對諾貝爾獎遺漏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予以獎勵。因此,我想也就這樣了。
-
「引力波民科」郭英森走紅 有人諮詢靈魂出竅
同時又有一片質疑之聲,對於這樣一個只會口誦科學術語,卻與科學無甚關係的「妄人」,夢想可以尊重,但不要瞎想。 郭英森小心地應對著近來的陡然走紅和又一輪的論戰。 每日人物(微信號:meirirenwu)薛雷實習生邱慧發自北京、遼寧 現在是個機會 「三四天前,突然有網友打我電話,說你快上網看看,已經爆了。
-
郭英森:活在侮辱和道歉夾縫裡的真實人生
同時又有一片質疑之聲,對於這樣一個只會口誦科學術語,卻與科學無甚關係的「妄人」,夢想可以尊重,但不要瞎想。 郭英森小心地應對著近來的陡然走紅和又一輪的論戰。 現在是個機會 「三四天前,突然有網友打我電話,說你快上網看看,已經爆了。我才知道上《非你莫屬》節目的視頻被翻出來了。
-
發明引力波的不是郭英森,而是他的師父……
只有一位民間科學家在掛斷電話前問記者:「引力波我不知道,你想知道量子力學嗎?相對論呢?弦理論你聽說過吧?圈量子呢?要不要圈量子?」最後記者委婉的表示,如果他能跟我們講講「諾貝爾哥」郭英森,我們或許可以聽聽他講一講「量子力學」,這位民科猶豫了一下,終於沒有掛斷電話:「引力波,肯定不是郭英森發明的。」
-
方舟子回應道歉門:郭英森還扯到陰陽八卦力學
方舟子回應道歉門,再因科學問題備受關注,「網友痛罵我把中國一個諾貝爾獎給搞沒了」,方舟子的這篇文章或可以看到諾貝爾哥是一個怎樣的人。方舟子回應道歉門,稱不是他們欠諾貝爾哥郭英森一個道歉,而是「誰欠我一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