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郭英森吧,別慫恿他入魔太深

2020-11-22 上海觀察

 

曾幾何時,永動機和氣功是許多「民間科學家」們最愛鑽研的領域。他們專業素質不夠高,但前赴後繼,動不動想搞個大新聞,比如諾貝爾獎或者哥德巴赫猜想等等。借著引力波的新聞效應,最近有一段視頻刷爆朋友圈,事件的主角是有「諾貝爾哥」之稱的下崗工人郭英森。

 

感動中國有沒有?這或許是多數人對於這個民間科學家的第一反應。連@姚晨這樣的微博大V也要以轉發並附上一句」了不起的工人「以示鼓勵。然而在這個輿論場可以塑造和人造的當下,往往熱鬧背後是一地雞毛。長達十幾分鐘的視頻中,一句輕輕略過的「引力波」提法所創造的的輿論興奮點。

 

在大家在圍繞討論民科這一話題時,微信公眾帳號「詹萬承」提供了另一種解釋——這或許是這家欄目一次精心炮製的炒作行為。

 

來自今日頭條的頭條號「欲劇還影」就是一個出色的議程設置者,它所貼出的視頻播放數一天之內超過20萬,《5年前節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這篇文章在很多微信群轉來轉去。

 

詹萬承還發現,這一事件背後的策源地是微博帳號@思想聚焦和@課代表胖圓圓,只是一次商業炒作的請託。

 

 

在一篇題為《一句句滴著毒液的嘲諷,澆灌出一個奇葩的節目》的文章中中,詹萬承打聽了上述兩個帳號的營銷價格:「260萬粉的微博,一條直發3100塊」,@思想聚焦則是3000元接單了這樣一次傳播。如此價格,就可以保證這樣一檔奚落他人的求職欄目完成了一次爆款傳播。但是這樣的衝擊力,對於一個深陷其中的民間科學家確實不幸。這會不會慫恿他越陷越深呢?

 

所以詹萬承的板子還是最後打向了欄目本身:「我好奇的是,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燒企業贊助商的錢,暴露的卻是節目醜陋落後的價值觀,這樣不顧一切的眼球效應,真的可以給節目加分嗎?」

 

正因如此,胡涵才會在新京報的評論公號「沸騰」上高呼《請郭英森放過科學,請營銷者放過郭英森》。通過五年前的視頻看,這個時候的郭英森的民科入魔之深,已經快成了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了。「種種跡象表明……他在假想的科學世界裡走得太遠,以至於自己變成了偽科學本身,還認為面前的勸阻的人都是大風車和惡魔。」胡涵如是分析道。

 

節目組的這一次借勢傳播很可能還真是一個差評或者弄巧成拙。胡涵也表達了與詹萬承同樣的看法:「在初審選手時,他們不可能看不出來郭英森有問題(如果真看不出來,他們還真沒資格幫別人求職)。最大的可能是,他們覺得這個人雖然奇葩,但可以提高收視率啊。綜藝節目提高收視率,不就是靠奇葩和病人嘛。這樣的手段是極其不負責的。對科學缺乏尊重,更對郭英森不尊重:讓一個精神偏執的『病人』上臺扮演節目收視率的丑角,本身就是一個侮辱人的事。」

 

無論是節目組本身,還是後續的營銷號,基本都是在炒作這樣一個民間科學家來完成自己的傳播業績。在胡涵看來,這種行為與慫恿人跳樓的「快跳呀孫子」並無二致。這樣看熱鬧不嫌事情大的心理,是對郭英森本人和圍觀者的一種傷害。

 

知乎達人韓迪選擇通過扒墳的方式來展現郭英森的另一面。他的關於《如何看待微博上關於「諾貝爾哥「郭英森的報導》回答已經獲得了7千多個贊。在列舉了諸多要錢、無禮和荒謬的事實之後,韓迪如此總結郭英森:

 

「可以看出,郭英森明明不懂數學,沒有做出數學證明,卻拍著胸脯撒謊,到處向人保證自己有嚴謹到無懈可擊的數學證明。動不動要人出錢幫助,要人出力證明,其實你就胡編了幾個名詞,大活都被人幹了,回頭人家再給你分利益?麻煩你畫個大餅看看能不能吃先。 結論,此人如果不是一個靠說大話騙錢的騙子。就是個狂妄自大的小丑。」

 

的確,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總會出現這樣的妄人。對待妄人們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態度——我們應該尊重夢想,但「諾貝爾哥」只是瞎想。果殼網這篇已經突破10萬+的文章給了我們一種正確態度。

 

文章沒有科學控對於普通人的吊打,而是擺出一套真正的與夢想有關的方法論:

 

「一個人可以沒有接受過訓練,可以有夢想,甚至可以滿嘴跑火車,但你得知道自己的言說並不可靠。當周圍人,尤其是『初來乍到』的領域的專業人士勸阻你時,最好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及時調整或者退出止損。反過來,不依靠努力,而是靠著各種形式的博取同情去謀求自己在科學領域內『一夜暴富』,甚至視所有勸阻為『陰謀』——助長與烘託這樣的行為,是對所有努力者的努力的嘲弄和踐踏。」

 

去偽存真,這篇文章撩撥我們的並非是一個五年前的痴人之夢,而是普通人對夢想的追逐和對自我們夢想的肯定。與之響應的或許是另一個時代旋律: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毫無意外的,郭英森成了媒體的新聞人物,還接受了媒體採訪。郭英森可以不埋怨節目和主持人,但公眾可以就這麼算了麼?一次愚弄他人的惡意炒作,對一個還算有理想的人的惡意嘲弄,這樣可以算了麼?當然,憑藉這個視頻,我們還是希望郭英森不要成了張尚武,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就好,哪怕有人處於炒作的目的幫助他回歸正常生活也好!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發明引力波的不是郭英森,而是他的師父……
    弦理論你聽說過吧?圈量子呢?要不要圈量子?」最後記者委婉的表示,如果他能跟我們講講「諾貝爾哥」郭英森,我們或許可以聽聽他講一講「量子力學」,這位民科猶豫了一下,終於沒有掛斷電話:「引力波,肯定不是郭英森發明的。」
  • 發明引力波的不是郭英森,而是他的師父……| 國產洋蔥
    弦理論你聽說過吧?圈量子呢?要不要圈量子?」最後記者委婉的表示,如果他能跟我們講講「諾貝爾哥」郭英森,我們或許可以聽聽他講一講「量子力學」,這位民科猶豫了一下,終於沒有掛斷電話:「引力波,肯定不是郭英森發明的。」
  • 郭英森《非你莫屬》談引力波 科學必須有「腳踏實地」作基礎
    這幾天,5年前曾經在一檔電視求職節目中出鏡的遼寧人郭英森,因在描繪自己的構想時談及了引力波而成了話題人物。節目剛開始,郭英森提到了引力波概念,並準備有圖紙,當郭英森拿出「相對論量子力學」公式時,方舟子說:我看不懂,因為這個是你自己發明的。而當郭英森試圖解釋該公式時,方舟子再次表示:是你自己發明的。另一位CEO則說:「自己對長生不老、變萬年龜這種話題更感興趣。」郭英森拿出自己寫的新論據,試圖說服。而主持人張紹剛則阻攔,勸CEO趕緊告訴郭英森,自己對他的解釋並無興趣。
  • 諾貝爾哥---郭英森
    霍金:發現引力波可能引發天文學革命      一位來自遼寧只是初中畢業的郭英森在2011年2月參加天津衛視真人秀電視節目《非你莫屬》時提到「引力波」。當初郭英森參加電視節目就想找工作,掙點錢繼續研究他的發現。       郭英森執著於物理研究,被稱為「諾貝爾哥」。
  • 引力波被證實,你要的郭英森近況都在這裡了!
    打死他也想不到,拯救他的,竟然是美國人.....《非你莫屬》五年前的春節特別節目中,被稱為「諾貝爾哥」的遼寧撫順前管道工郭英森曾提到過引力波,但被嘉賓和主持人打斷,並當面嘲笑。節目剛開始,郭英森提到了引力波概念,並準備有圖紙,當郭英森拿出「相對論量子力學」公式時,方舟子說:我看不懂,因為這個是你自己而當郭英森試圖解釋該公式時,方舟子再次表示:是你自己發明的。
  • 郭英森不值得同情,道歉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對郭英森這類玩弄科學者,嘲弄是正確的態度,為何要對這種人道歉?到底誰是流氓?我們還是先回顧事件的來龍去脈吧。郭英森,自稱諾貝爾哥,1956 年出生於遼寧撫順,初中文化。2011年2月,參加求職節目《非你莫屬》的一期節目,郭英森提出它的新科學理論,談到引力波,遭到了在場的來自學術界、文藝界與媒體嘉賓的嘲弄。《一群流氓》一文大罵主持人與嘉賓,指責主持人和嘉賓不尊重人,讓人氣憤!
  • 被嘲諷的初中生郭英森和引力波
    五年前,一個普通工人郭英森,在張紹剛主持的《非你莫屬》職場節目上,提出了引力波理論,遭到了張紹剛、方舟子等人的冷嘲熱諷。「郭英森,55歲,遼寧人,初中學歷。」郭英森一出場,主持人張紹剛這樣介紹。一段當時錄製的視頻,在網絡上被網友們瘋狂點擊。大家不是衝著引力波是什麼鬼去看的,而是去瞧一瞧張紹剛、方舟子等人當年的嘴臉。
  • 「引力波民科」郭英森走紅 有人諮詢靈魂出竅
    原標題:郭英森:活在侮辱和道歉夾縫裡的真實人生  4小時內,郭英森接了24個電話。  電話大多是網友的鼓勵和探討,郭英森多次笑答,喊老郭就行,不用叫老師。  也有商談資助合作的,老郭委婉地說,不想給中小企業增加負擔。  接著,他又回絕了一家媒體提出的跟蹤拍攝他日常生活的提議,原因是「不想張揚、被戲劇化」。
  • 郭英森:活在侮辱和道歉夾縫裡的真實人生
    郭英森的最高學歷,是初中。 1972年,郭英森從撫順三中九年級六班畢業。在教師評語中,他愛好無線電、半導體,刻苦認真,特別愛好理科。 畢業成績,郭英森的物理考96分,化學90分,數學69分。 郭英森1955年底生於撫順的一個工人家庭,媽媽在機械廠工作,姐姐在石油廠,還有兩個弟弟。
  • 工人談引力波遭諷 郭英森:不怨主持人張紹剛
    郭英森法晚記者隨後聯繫到參加節目的郭英森,他表示當時參加節目就是為找工作,對於遭譏諷一事他說不怨節目主持人張紹剛在做進一步闡述時,郭英森被節目嘉賓方舟子打斷:「我看到他的介紹是初中學歷,我是覺得他可能連初中都沒有學好,只記住了幾種術語,就開始亂用。什麼引力波、物質波的。」隨後,郭英森想用「數學表達式」來進一步闡述自己的「理論」。
  • 紅色年代的郭英森 承受了娛樂時代的滿滿惡意
    這兩天,一篇《5年前節目中他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的視頻刷屏了谷哥的朋友圈。正是這種群體性的知識與身份傲慢,導致節目出中那個耐人尋味的衝突細節:最後支持郭英森,給他留燈的三個人,都被貼上了「娛樂明星」的身份標籤,其中隱含著從郭英森那裡轉移過來的歧視與輕蔑,激怒了演員孫浩,爆發了戲劇性的嘉賓爭吵一幕。在我看來,這正是這個娛樂節目最壞的地方。
  • 郭英森的理論是否科學無關「下崗工人」標籤
    主角是遼寧下崗工人郭英森,他在節目中提到自己發明了幾個新理論,可以實現「未來的各種車輛都不用有車輪」等。當時他這番言論遭到了包括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內多位嘉賓的嘲笑。在同一段視頻中,他還提到了時下火熱的名詞「引力波」,為郭英森鳴不平者,就是以引力波已被實驗證實,而要求方舟子等人向郭英森道歉。
  • 下崗工人郭英森五年前發現引力波 遭方舟子等譏諷
    法晚記者隨後聯繫到參加節目的郭英森,他表示當時參加節目就是為找工作,對於遭譏諷一事他說不怨節目主持人張紹剛。上周,美國宣布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了引力波。這個消息讓整個物理學界和天文學界為之沸騰。節目下崗工人提「引力波」遭專家譏諷「郭英森,55歲,遼寧人,初中學歷。」郭英森一出場,主持人張紹剛這樣介紹。
  • 工人談引力波遭嘲諷 比「民科」郭英森更有趣的是背後的輿論場
    2月19日下午2點之前,郭英森並沒有受到媒體的格外偏愛,他與眾多「民間科學家」一樣,主要活躍在相關科目的貼吧裡,滔滔不絕地推銷著自己的「發明」。然而在那個時刻之後,他成了「名震」全國的「諾貝爾哥」。 諾貝爾哥(也有媒體稱之為「諾貝爾郭」)所擁有的下崗工人、業餘研究者等身份,很快為他獲得了草根對抗權威的印象,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同。
  • 「諾貝爾哥「郭英森引力波事件的感想
    之後,一位在電視節目上偶然提到「引力波」的下崗工人郭英森,突然火起來了,被媒體炒作成了「引力波」的提出者或證實者。節目嘉賓方舟子等對這位工人的打擊,也讓網友憤怒,成了科學界打壓「異己」的罪證。其實,最早提出引力波的是愛因斯坦,證實引力波存在的是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都與這位工人毫無關係。他只是碰巧在節目上提了一下引力波而已。
  • 撫順下崗工人郭英森因提引力波 再成網絡熱點
    11年後,美國科研人員宣布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有網友記起五年前郭英森曾在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節目中提到了引力波,就將當年的節目視頻翻出,於是,被稱為「諾貝爾哥」的郭英森再次成為網絡熱點。  在天津衛視五年前那期節目裡,郭英森提到「引力波」,並試圖向現場嘉賓和觀眾解釋自己的「新飛行力學」。郭英森說自己帶來的發明會讓未來的車輛不用車輪,人類生命可以無限延長等。
  • 網紅民科「郭英森」的民科到底是什麼圈子?
    既引力波、sunshine組合這些事件出現後,近日一個叫郭英森的民間科學家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當中。他在五年前參加了一個節目,提出了和引力波有關的理論,但是卻遭到節目嘉賓方舟子和主持人的諷刺,以至於最後沒能闡述完他的理論。五年之後,當引力波火爆於網絡,此事突然又被網友翻了出來,大量網友紛紛力挺郭英森,認為方舟子「應該道歉」。
  • ...下崗工人,引力波,民科,民間,科學家,科學,郭英森 ——快科技...
    這兩天,網上頻繁出現大新聞,繼引力波、sunshine組合這些事件出現後,一個叫郭英森的民間科學家出現在了人們的視線當中。他在五年前參加了一個節目,提出了和引力波有關的理論,但是卻遭到節目嘉賓方舟子和主持人的諷刺,以至於最後沒能闡述完他的理論。
  • 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近日,社交網絡上不少人為「諾貝爾哥」郭英森在5年前的一檔電視節目中「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一事鳴不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因而認為「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更有甚者,居然因此事而為「拱手相讓的諾貝爾獎」叫屈,我覺得這不免就貽笑大方了。  夢想是一回事,科學是另外一回事。
  • 央媒刊文:要尊重郭英森夢想,但稱「諾貝爾郭」是不尊重科學
    【編者按】5年前,初中畢業的下崗工人郭英森參加電視節目《非你莫屬》,在闡釋他「發現」的一種可以讓汽車不要輪子,讓人長生不老的理論時,提到了「引力波」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