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力波」得到了科學家的證實,這個新聞很快刷爆了朋友圈。之後,一位在電視節目上偶然提到「引力波」的下崗工人郭英森,突然火起來了,被媒體炒作成了「引力波」的提出者或證實者。節目嘉賓方舟子等對這位工人的打擊,也讓網友憤怒,成了科學界打壓「異己」的罪證。
其實,最早提出引力波的是愛因斯坦,證實引力波存在的是加州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都與這位工人毫無關係。他只是碰巧在節目上提了一下引力波而已。看過這個節目就知道,這位工人的理論是很不靠譜的。他聲稱自己的理論完全可以得諾貝爾獎,並認為他的理論能讓人長生不老,很有一股江湖術士的味道。力挺他的嘉賓,也並不是支持他的觀點,恐怕更多的是為了與其它嘉賓爭勝。
網友們為何要力挺這位不太靠譜的業餘物理學愛好者呢?我猜想還是源於普通大眾對科學界的「不滿「。科學一向是神聖的,高高在上的。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如果不是物理學專業的,對於各種高深的物理概念,也完全是一頭霧水。在物理學面前,所有人都變成了低能兒。正好有業餘愛好者發聲對抗科學界,那就不管他們對不對,就是要支持他們,以證明高高在上的科學界也不過如此。
媒體對郭英森的吹捧,完全就是一場鬧劇。大家看看熱鬧就行。如果真的認為郭英森的理論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那實在是病的不輕。專業人士永遠比業餘愛好者可靠,更何況是不靠譜的業餘愛好者。就像我們看病時,都知道要去醫院找醫生,誰敢把自己的身體交給滿口神秘概念的江湖郎中?
我自己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從身份上來說,跟郭英森有類似之處。曾經也覺得所謂專業人士,也不過如此。不過,隨著知識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是越來越佩服歷史學界的專家們。他們的專業素養、文化底蘊,遠非業餘愛好者所能比。平時查找資料,專業人士的論文總是最讓人信服的。各位歷史學者的專著,總是讓人醍醐灌頂、受益匪淺。聽網上公開課,各大院校教授、博士的課程,也比百家講壇等節目有用的多。
因為業餘愛好者的研究深度,完全不能與專業人士相比擬。百家講壇上有幾位知名的歷史老師,如易中天、王立群。他們都是大學教授,但他們自己的專業是文學,所以只能算是高級別的業餘歷史愛好者。他們的講座,還主要集中在講故事、分析人物的層面。這是大眾所能理解的層次,也是大多數業餘愛好者達到的層次。更深層次的,比如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的研究,是一般大眾不感興趣,業餘愛好者也不願接觸的。有的能夠更進一步,借鑑一些專業學者的結論。如易中天,他的觀點多來自歷史學者呂思勉,藉此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水準。但他只是將專業學者的觀點以一種通俗幽默的手法講了出來,我們直接去看呂思勉老師的作品,豈不是受益更多?近年來,易中天老師也想進行深入的歷史學研究,他開始編著《易中天中華史》。但這樣的通史,錢穆、范文瀾、呂思勉、白壽彝等歷史大家早已完成。《易中天中華史》能超越這些大師的經典作品嗎?非專業人士多半只能通過史料講個好故事,給我們的生活添加些感動,或者添加些情趣。從史料中進行歸納總結,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歷史,並提煉出嚴肅的、有益於現實政治、經濟、文化的觀點,提升我們認識社會人生的大智慧,這些事情,卻只有專業人士能夠做到。
專業人士最值得尊敬、學習,業餘愛好者也值得肯定。至于堅持荒誕不經理論的「民科」們,卻只適合當作笑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