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丙利/科技日報
2016-02-22 06:57 來源:澎湃新聞
近日,社交網絡上不少人為「諾貝爾哥」郭英森在5年前的一檔電視節目中「首提引力波遭嘉賓嘲諷」一事鳴不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因而認為「如今他們都欠他一個道歉」。更有甚者,居然因此事而為「拱手相讓的諾貝爾獎」叫屈,我覺得這不免就貽笑大方了。
夢想是一回事,科學是另外一回事。節目中某些專家不由分說地打斷與嘲諷,固然是對郭英森夢想的不尊重,但不顧科學事實就一擁而上冠之以「諾貝爾郭」的稱號,則是對科學的不尊重。我們理應尊重郭英森的夢想,但這並不意味著也要鼓勵他在自認為的「科學」道路上走得更遠。
大概為郭英森鳴不平的大多數人,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真正接觸過像他那樣的「民科」。如果能夠面對面地聽他們進行數小時不間斷的講解,然後再試著稍稍深入地了解一下他們所闡釋的、據稱「突破」了主流科學的「新理論」,我相信但凡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人都會改變看法。
由於工作的原因,這些年裡我接觸過的像郭英森那樣的「民科」不下百人,將他們稱之為奮鬥在現代科學城堡之外的堂吉訶德並不為過。曾經有一位業餘研究者在一段時間內,幾乎每周都給我寄一封同樣內容的信(複印件),並在經過反覆多次耐心的溝通之後依然故我。這種執著的精神雖然令人感懷,但從科學的價值角度判斷,其論述實在沒有什麼可取之處。這一類研究者,幾乎都是走了偏門或彎路而不自知,甚至跟科學共同體都不能進行基本的交流。
畢竟,夢想和科學之間有著不小的距離。尊重夢想,更要尊重科學。
(原文標題為《尊重夢想,更要尊重科學》)(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郭英森,引力波
相關推薦
評論(1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