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根澤爾: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2020-10-14 科協身邊事

德國的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榮獲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接到諾獎委員會的電話時,這位68歲的教授正在開視頻會議。當電話中傳來「這是斯德哥爾摩」時,完全沒有想到的他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賴因哈德·根澤爾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沒有期待所以更加驚喜


接受媒體採訪時,根澤爾解釋說:「我並沒有(對諾獎有所期待)。因為八年前,我已經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該獎旨在對諾貝爾獎遺漏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予以獎勵。因此,我想也就這樣了。另外,在過去的幾年中,物理學中的天體物理學獲得了三次諾獎。所以我認為不再可能(落在這個領域了)。今天早上,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奇和高興。」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聯邦教研部長卡爾利切克(Anja Karliczek)在第一時間祝賀了根澤爾獲得諾獎。默克爾總理讚揚了根澤爾「在探索黑洞方面的開創性成就」。卡裡切克則強調,「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這都是非常特別的一天」。歸根結底,根澤爾的榮譽也是「德國整個科學領域的獎項」。根澤爾自己說,下班後,他會和同事們聚在一起「再喝一杯酒」。


在獲獎後的新聞發布會上,根澤爾特別強調,諾獎不僅是對自己多年研究的獎勵,也是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榮譽,是「整個團隊應有的榮譽」。多年來,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為他的團隊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他和他的同事辛苦了30年,以便能夠進行更好,更精確的實驗。不過他不會就此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他將「繼續努力工作」。


數十年如一日研究黑洞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在頒獎儀式上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為研究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開闢了新天地。哈維蘭德依然謹慎地沒有使用黑洞這個詞,迄今為止,黑洞依然是不可見的。即便是根澤爾等人經過20多年的觀測才發現並估計了其大小的黑洞----射手座A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現場。圖源:央視新聞


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根澤爾和同事們開發出了新的方法,可以穿透星際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雲團,更好地觀測銀河系的中心。他們突破了技術的局限,改進了新技術來彌補地球大氣造成的觀測誤差,建造了獨特的儀器並致力於長期研究。最關鍵的是他們沒有徒勞地關注黑洞本身,而是去研究黑洞巨大引力的影響,這最終給科學帶來了突破。他們的開創性工作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一顆超大質量黑洞。


根澤爾的發現需要很多耐心。多年來,他一直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觀察銀河系中心的恆星軌道。像射手座A *這樣超大質量天體可以使恆星繞其運動,並產生所謂的「史瓦西進動」。例如S2星,每16年繞黑洞運行一次。當它接近黑洞時,它會被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二以上。根澤爾解釋說:「當恆星繞著看不見的點移動時,我們以最高的精度對其進行觀測。我們如此精確地測量這些恆星軌道,它們與牛頓或克卜勒的理論不符,我們需要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對於德國科學界而言,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確值得讚譽。除了根澤爾,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主任,來自法國的科學家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也喜獲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德國非大學研究機構多年來堅持開展基礎研究結出的碩果。每年超過18億歐元的預算,約9,000名的訪問學者,以及大膽聘用有潛力的年輕科學家的政策,使得馬普學會一直保持著世界級的學術地位。


埃瑪紐埃爾·沙爾龐捷


幾十年來,根澤爾同時兼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對於世界科技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對於人們常說的,美國可以用很多錢吸引最優秀的科學人才,中國在科學領域也正在崛起,從長遠來看,德國與歐洲能否保持同步的問題,根澤爾給出了肯定地回答:「是的,我們可以跟上!在德國,我不得不說,基礎研究的獨特性使得那些原本可能去美國或瑞士的科學人才來到德國成為可能。這是獨一無二的。此外,歐洲合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沒有他們是行不通的。美國人實際上在這方面放鬆了。」


談到尊重科學,根澤爾在為德國應對新冠危機的措施感到驕傲之餘,對美國的現狀深表憂慮,他說:「美國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是一場災難。當我與來自美國的同事交談時,人們幾乎不會相信他們有多悲觀。一個一百年來如此成功的國家實際上正在崩潰。正如他們所說,一方面,一部分人當然繼續做著出色的事情。另一方面,僅出於政治動機的一小部分人拒絕接受(科學),甚至沒有討論,因此導致該國的災難性惡化。這是一場災難。」(記者 李山)


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根澤爾: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 科技日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賴因哈德·根澤爾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有期待所以更加驚喜接受媒體採訪時,根澤爾解釋說:「我並沒有(對諾獎有所期待)。因為八年前,我已經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的克拉福德獎。該獎旨在對諾貝爾獎遺漏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予以獎勵。因此,我想也就這樣了。
  • 德國這家研究所為何今年兩獲諾獎: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
    不過他不會就此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他將「繼續努力工作」。尊重科學才能繼續進步對於人們常說的,美國可以用很多錢吸引最優秀的科學人才,中國在科學領域也正在崛起,從長遠來看,德國與歐洲能否保持同步的問題,根澤爾給出了肯定地回答:「是的,我們可以跟上!在德國,我不得不說,基礎研究的獨特性使得那些原本可能去美國或瑞士的科學人才來到德國成為可能。這是獨一無二的。此外,歐洲合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沒有他們是行不通的。美國人實際上在這方面放鬆了。」
  •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兩名獲獎者,根澤爾與格茲提供了迄今為止證明黑洞存在的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上世紀90年代起,根澤爾與格茲二人專注於研究銀河系中心的區域。他們通過研究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且看不見的物體,這個物體大約有4百萬個太陽那麼大,而且能夠擾亂恆星。
  • 諾獎得主根策爾:尊重科學才能不斷進步
    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榮獲了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接到諾獎委員會的電話時,這位68歲的教授正在開視頻會議。當電話中傳來「這是斯德哥爾摩」時,完全沒有想到的他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不過他不會就此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他將「繼續努力工作」。數十年如一日研究黑洞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在頒獎儀式上表示,今年獲獎者們的發現為研究緻密和超大質量天體開闢了新天地。哈維蘭德依然謹慎地沒有使用黑洞這個詞,迄今為止,黑洞依然是不可見的。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兩名獲獎者,根澤爾與格茲提供了迄今為止證明黑洞存在的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上世紀90年代起,根澤爾與格茲二人專注於研究銀河系中心的區域。他們通過研究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且看不見的物體,這個物體大約有4百萬個太陽那麼大,而且能夠擾亂恆星。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帶你了解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兩名獲獎者,根澤爾與格茲提供了迄今為止證明黑洞存在的最令人信服的證據。上世紀90年代起,根澤爾與格茲二人專注於研究銀河系中心的區域。他們通過研究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且看不見的物體,這個物體大約有4百萬個太陽那麼大,而且能夠擾亂恆星。
  •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明年可能會發現黑洞-中子星並和
    12月19日,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Rainer Weiss先生和加州理工學院費曼理論物理學教授Kip S. Thorne在北京參加未來論壇、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聯合主辦的第36期理解未來講座。Thorne教授樂觀表示,明年LIGO可能會發現黑洞-中子星並和。
  • 霍尼韋爾將首次直播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演講
    北京2016年11月7日電 /美通社/ -- 霍尼韋爾(紐交所代碼:HON)將於2016年11月9日上午9點30分至12點直播世界著名物理學家、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喬治·斯穆特教授 (George Smoot) 走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相關活動,包括主題報告「宇宙大爆炸的奧秘 -- 宇宙及其歷史測繪」,及媒體見面會
  • 每經專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巴裡·巴裡什:傾盡所能是科學研究不可...
    身處科學技術加速迭代、科技創新深度影響未來發展的今天,我們不禁想要探求:怎樣才能進一步培養科學精神、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
  • 「前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這樣說
    來源/諾貝爾獎官網對於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再一次頒給天體物理學,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諾貝爾物理學獎通常會有「板塊輪換」,而去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已經有一組天體物理學家奎洛茲認為,彭羅斯是黑洞「幕後操控手」,因為有了他的理論支持,天文學家們才能更好地在這個領域翱翔。奎洛茲說,格茲的獲獎對諾貝爾物理學獎非常重要。格茲出生於1965年,並且成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史上的第四位女性。這證明了他們年輕的一代也可以閃耀諾貝爾獎。
  • 2020年諾貝爾物化生三大獎8位得主,2人獲李嘉誠資助
    截止目前,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獎得主已經都公布了。今年三個獎項得主一共有8人,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人、諾貝爾物理學獎3人、諾貝爾化學獎2人,下面是獲獎人國籍及獲獎理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3人:羅傑·彭羅斯(
  • 【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誕生】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
    2020-10-07 05:15:08來源:FX168 【第四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誕生】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黑洞|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物理學獎|萊因哈德·根澤爾|羅傑...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與黑洞研究相關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三名科學家。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因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而獲獎;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而獲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在港逝世
    新華社香港9月23日電(記者丁梓懿 張雅詩)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3日對高錕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特區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她表示,高錕出類拔萃,是香港人的驕傲。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五年得主】2018年,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諾貝爾物理學獎第四位女性得主季姿:現在對教學工作有更大的熱情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6日下午6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安德烈婭·季姿(Andrea Ghez)接受了現場記者的連線採訪。以下是《知識分子》精選出的部分問題及其看法。
  • 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垂青天文學 失去霍金的宇宙並不失色
    【歐洲時報網】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6日揭曉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獎項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默克爾當天通過發言人在推特發文向根策爾表示祝賀:「這是對您從事黑洞研究所作出開創性貢獻莫大的認可,衷心祝賀賴因哈德·根策爾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樣也要祝賀安德裡亞·格茲和羅傑·彭羅斯」。 物理學領域女性科學家嶄露頭角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第四位獲獎的女性得主。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波爾
    1914年10月,波爾又應邀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任副教授,主講熱力學、運動學、電磁學和電子理論,並繼續進行實驗研究和原子結構理論及帶電粒子制動理論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22年,波爾因對研究原子的結構和原子的輻射所做得重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的...
    記者 | 田思奇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6日中午,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的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與黑洞相關的研究成果。這是在2019年之後,諾貝爾物理學獎連續第二年頒給天文學領域。諾貝爾獎官網稱,本年度的獎項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