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目前,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獎得主已經都公布了。今年三個獎項得主一共有8人,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人、諾貝爾物理學獎3人、諾貝爾化學獎2人,下面是獲獎人國籍及獲獎理由。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3人:哈維·阿爾特(美國)、麥可·霍頓(英國)和查爾斯·賴斯(美國);獲獎理由:發現C型肝炎病毒。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3人:羅傑·彭羅斯(英國)、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美國);獲獎理由: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而根澤爾與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2人: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法國)和珍妮弗·道德納(美國);獲獎理由: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這8人中5人是美國國籍,2人是英國國籍,1人是法國國籍,今年的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的三大獎依然與中國無緣。
這不禁讓很多人表示很生氣,西方人的獎難道就專門不想發給國人?還是我國真的就沒有培養獲得諾貝爾獎人的實力?其實這8人諾獎得主有2人都是中國人資助的,我國並不是沒有培養高端人才的經濟實力。
這位用錢「砸」出來諾獎的中國人就是李嘉誠。
醫學獎、化學獎兩個獎項,有2名科學家得到了李嘉誠的資助,一位是化學獎得主杜德納,一位是醫學獎得主霍頓。
2011年李嘉誠基金會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捐款4000萬美元,興建「李嘉誠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中心」;2014年又捐資1000萬美元支持基因組學創新計劃,同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立李嘉誠基因組學工程中心,這個IGI計劃執行總監正是杜德納,算下來,李嘉誠為此投資超3億人民幣。
當然,杜德納也沒讓李嘉誠失望,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另一位被資助的諾獎得主是醫學獎得主霍頓,2010年,李嘉誠基金會向阿爾伯特大學捐贈2500萬加元(近1.3億人民幣),作為有史以來獲得最大筆的現金捐款,學校當時就專門設立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霍頓後為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的總監。
作為李嘉誠重金資助的對象,今年霍頓也獲得了諾貝爾獎,發現C型肝炎病毒,對以後C肝的治療有著重大的突破。
可以看到,在重金資助之下,這些研究人員做出的突破是驚人的,兩三個億「砸「出一個諾獎。在感嘆李嘉誠眼光毒辣的同時,編者覺得,如果我國能全心全意支持一些前景不錯的科研項目,不以資歷論人才,拿諾獎應該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