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群居動物,不管一個人的性格是孤僻還是熱情,是喜歡冷清獨處還是喜歡人多熱鬧,每個人都不會離開他人而獨自存在,總會和很多人產生各種各樣關係,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等等,生活中人與人相處本身就是個大學問,要不斷學習,不斷參悟,不斷調整,讓整體和諧前進,讓別人愉快,讓自己輕鬆,使生活更有序更幸福。
人和人相處首先要做到互相尊重,像朋友或者親戚你一定不要太多幹涉別人的事物,可能你很熱心或者很樂於助人,但是要注意掌握分寸,如果對朋友的事過於操心,關係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差,對人並不是不熱情,而是給自己留一點緩和的餘地,以免過熱招致別人的反感,要把自己的熱心用對地方,你終究不是別人,別人也不是你。
古人云:「恩不可過,過施則不繼,不繼則怨生;情不可密,密交則難久,中斷則有疏薄之嫌。」意思是施恩不可以過分,因為過分的施捨是不能永遠持續下去的,一旦中斷施捨,就會有怨恨產生;交情不可以過於密切,因為密切的交往是很難保持永久不變的,一旦中斷,就讓人有了疏遠冷淡的嫌疑。
即使是自己最親的人,也要有適當的距離,心中有點距離感更能讓自己尊重和敬畏,因為過於親近往往容易忽略某些東西。
我一直認為感情親近就應該無話不談,說話不用太過腦子,所以有時候就不會注意說話的語氣和內容,從而不經意間傷害最親的人,有一次我需要媽媽幫助我去照看幾天孩子,提前一天她就開始收拾了很多東西,包括一些給我們的日常用的東西,大包小包有好多個,我們開車去接她,當然那天時間上有些緊我也有些著急,怕天黑到不了家,在車上我就一直抱怨,類似於為什麼要帶這麼多東西,一個小包一個小包的很麻煩,為什麼不能提前都放在一個大袋子裡,你動作總是很慢等等,我也沒注意到她的情緒,後來她說我收拾了好久辛苦了一天,儘量想的很細緻周全,你一句話就全否定了我的所有努力,讓她覺得非常委屈,所以我才意識到我確實錯了,我不應該不照顧到她的心情,不應該不尊重她的努力的成果,我應該感恩,感謝她肯去幫助我,並且還幫我們準備了很多東西,那時候我才慢慢意識到在我心裡媽媽和我親密無間以至於我忽略了對長輩的照顧和尊重。
子女和父母要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子女煲好一碗湯送往父母處,剛好保持享用的溫度,近了太燙,遠了太涼,恰到好處才舒服。
夫妻也是彼此最親密的人,相處起來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尊重對方的愛好和隱私,不要一味地想要控制或者改變對方,掌握分寸互敬互愛,才能相伴到老。劉若英曾說,夫妻間最好的狀態就是「窩在愛人懷裡孤獨」。在他們家裡,中間的廚房和餐廳是共同空間,兩頭的書房是各自的獨立空間。生活是獨立的,但是卻不妨礙他們的心靈上的親密,相反,越是懂得給對方空間的夫妻,兩人的感情會越好,兩人的自我提升和進步會越大。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最甜的蜂蜜」它可以使味覺麻木,而較少熱情的愛情將持續很長時間。
其實人與人相處就像寒冷的冬天裡的兩隻刺蝟要相依取暖,距離太近,各自的刺會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必須調整姿勢,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能夠取暖,還能很好地保護了對方。所以親而有間,疏而有密;和而不同才是相處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