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災難即將發生,地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安全

2020-08-05 劍客星歌

太空中有超過4700顆小行星位於非常接近地球的危險位置,在任何時候,我們的星球都很容易成為它們撞擊的目標。這些小行星可能會穿過地球的軌道,然後人類最可怕的災難將成為現實。

但我們的文明受到威脅,不僅是可怕的碰撞,還有宇宙射線爆發、太陽耀斑,甚至是其他恆星的爆炸都足以瞬間摧毀我們。

太空災難即將發生,地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安全

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在這期間,地球上將近五分之一的動物家族消失了。

二疊紀末大滅絕事件,科學家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

通古斯大爆炸事件,摧毀了方圓30公裡內的所有生命。

最後,車里雅賓斯克隕石撞擊事件造成1615人受傷。

那麼,請告訴我所有這些事件有什麼共同之處?

太空災難即將發生,地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安全

科學家認為它們都是由天體墜落所造成,每年人們都會發現這些以炸彈為基礎的新蹤跡。這種威脅的規模非常巨大,從2020年1月到2044年,被列入有潛在危險名單的天體,還在不斷的增加。

位列名單榜首的是一顆編號為1950DA的近地小行星。這是一顆巨大的石頭,其直徑約為1.3公裡,質量接近40億噸。

如果這樣一個物體與地球相撞,其衝擊力將超過現存所有武器的爆炸威力的總和。這還不是1950DA最可怕的部分,在某一時刻,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將非常接近地球。

在2032年,它離地球的距離大約是1130萬公裡,大約700萬英裡。而在2178年,它距離地球大約520萬公裡,差不多320萬英裡。然後,在2880年,這顆小行星與我們親愛的地球相撞的機率是1/8300。

你可能在試圖確定這個百分比是多少,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已經在計算可能的損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專家模擬了1950DA撞擊地球的影響,研究結果與災難電影的情節相似。如果我們假設這顆小行星將墜入大西洋,這將引發高達122米海浪。這是一座30層大樓的高度,你能想像是什麼情景嗎?

甚至可能會更高。兩小時後,它就會抵達美國東海岸。整個城市都會被衝走,並被強大的海水完全摧毀。8小時後,10 至 15米高的海浪會襲擊整個歐洲海岸,愛爾蘭的海浪最高甚至可達20米。

另一顆需要考慮的危險天體,在2004年發現它後不久,這顆小行星的都靈風險標度(危險等級)被劃分為4級,它是有史以來唯一一顆危險等級被分為4級的小行星。這意味著天文學家計算出發生災難性碰撞的概率超過1%。

雖然在2006年,這顆小行星的危險等級被降低到0了。但在2029年,這顆小行星飛向地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它將在31000公裡外的地方靠近我們的星球。

這個距離很近了,用肉眼都能看見。我們必須以它與地球的預期距離和運行軌跡來計算誤差。你不妨去找一個防空洞,以防萬一。

有些人可能會說,既然這些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機率如此之低,為什麼還要害怕它們呢?是的,這適用於許多來自外太空的大塊石頭,但這不包括所有的。

例如,在2095年,一顆叫做2010 RF12的天體可能會與我們的星球相撞,碰撞的機率是1 / 20。儘管2010RF12沒有其他小行星那麼大,但科學家估計它的質量也有500噸。

這足以在撞擊時產生9000噸的能量,只比1945年摧毀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的威力小40%。

如果這些小行星都沒有引起你的恐慌,那宇宙中是否就沒有更可怕的武器來對付我們地球人了?

如果是一顆墜落的彗星呢?想像一下這種碰撞的後果吧。巨大的冰塊,直徑可達26公裡或者說16英裡。以大約每秒60公裡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層。

太空災難即將發生,地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安全

還記得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嗎?這個撞擊產生的威力將會是它的300倍。海嘯和地震會摧毀城市甚至整個國家,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彗星主要由冰核組成,其身後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塵埃尾巴。

如果地球離潛在的威脅比較遠,成千上萬的塵埃碎片飛到大氣層中就被燃燒殆盡了。相信大家都知道,這種現象是流星雨。但想像一下,如果整個塵埃尾巴進入大氣層會發生什麼?

正確答案:緊隨其後的隕石數量將會增加很多倍。它們可能同時落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巨大的塵埃團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阻擋大部分太陽光線。人類將面臨毀滅性的災難氣候變化,這很可能最終結束我們的人類文明。

可怕的是,這不只是在描述一個客觀的事實,它真的非常巨大,而且有可能與地球相撞。

科學家預測這次最危險的相遇可能會發生在4479年,這顆彗星將距離我們只有400萬公裡,以宇宙標準來衡量,這真的很近。此外,天文學家警告說,他們無法準確預測這顆彗星的軌道,他們給出相撞的概率是50萬分之一,如果撞上地球,人類將在彗星的撞擊中無法存活一年。

讓我們從這些宇宙的雪球和石頭中繼續前進,即使給我們溫暖的恆星也會對我們的文明造成巨大的傷害。如果你從地球上看太陽,它只是一個均勻發光的球體。事實上,熱等離子體的漩渦不斷地在其閃閃發光的表面上摩擦。

任何時候都可能有太陽風暴,一團帶有磁場的等離子體雲衝向我們的星球,與地球磁場相遇,然後產生強大的地磁風暴。

1859年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歐洲、北美、美洲的電力網好幾天都無法工作,而通常只能在高緯度地區才能看到的極光,甚至在古巴上空也能看到。你能想像如果這種災難在今天再次發生,會造成什麼樣的混亂嗎?我們將面臨全球網際網路和移動通信完全癱瘓的局面。

空中交通管制員將無法與飛行員取得聯繫,核電站的運營者將無法控制他們的反應堆……別忘了,磁暴也會傷害我們的健康。除非你設法把自己藏在地堡深處,否則很難不受有害輻射的傷害。

其他的恆星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會發出更危險的光,它們中的許多會經歷亮度的急劇增加。這種現象被稱為超新星爆炸,當閃光被釋放時,會產生難以置信的大量輻射,尤其是伽馬射線,對所有生物體都是有害的。

太空災難即將發生,地球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安全

有一種假設認為,4.5億年前,地球附近就已經發生過這樣的伽馬射線爆發。在伽馬射線的影響下,臭氧層被嚴重削弱,整個星球被完全暴露在宇宙射線中,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不停的衝刷著地球。

不幸的是,並不是每個生物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倖存下來。當時海洋生物中大約有85%的物種被滅絕了。

在科學上,這一事件被稱為奧陶紀志留紀大滅絕事件。可能會有類似的爆炸在這些天再次發生,可能已經發生了,也可能很快會發生。現在距離我們大約650光年外,參宿四正在度過它生命中最後的日子。

當爆炸發生時,它會發出比夜空中滿月更明亮的光。你願意看到如此美麗的光芒和它強大的有害射線嗎?

科學家們向我們保證,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輻射需要數百萬年才能到達我們的星球,因此這樣的宇宙威脅是不會被當場發現的,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逃了。

相關焦點

  • 假如地球失去氧氣5秒鐘,會發生什麼?可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災難
    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那就大錯特錯了,5秒鐘的時間短到可以忽略,可就是這短短的缺氧5秒鐘,卻能夠給地球和人類帶來可怕,無法想像的災難。可能在很多人的眼裡,氧氣似乎就是用來呼吸的,可事實上,在整個地球生態環境中,氧氣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地球能夠有現在的穩定結構,現在的生態系統,都離不開氧氣的參與,它可不僅僅只是供生命呼吸的一種氣體。
  • 地球曾多次發生磁極倒轉事件,發生的災難是你無法想像的
    其實,在地球演化史中,「磁極倒轉」事件經常發生,那是非常驚心動 魄的一幕。那麼,磁極倒轉對地球有什麼影響?眾所周知,磁針無論在地球何處,其兩端總是分別指向南北方向, 這說明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場。地球磁極倒轉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將影響整個自然界。專家們指 出,最大的災難莫過於強烈的太陽輻射。
  • 《全球風暴》:一部沒有那麼理想的災難科幻電影,過於令人失望
    三年後,全球氣候出現不穩定的現象,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原來是衛星系統本身出現了病毒,而這時傑克也受邀弟弟的邀請踏上了這場拯救地球之旅,那麼最終他能否拯救地球,而河南男孩究竟是被誰弄出的病毒呢?作為一部軟科幻電影,有著很多缺陷。
  • 史前外星發生災難,卓金星人出逃,地球淪為逃難者的棲息地?
    很難想像在新石器時代,大家都在茹毛飲血,你就已經是一個高度文明的一群人了,原因只有一個,瑪雅人是從卓爾金星移民至地球的避難者。卓爾金星按照天文學的計算,如果真有一顆周期為260天的行星,它的軌道應該在金星和地球之間。那麼瑪雅人為什麼要虛構一個不存在的行星呢?所以從這裡我們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青海火流星比想像的更強,地球並非絕對安全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青海玉樹「火流星」事件大家應該知道了吧,中國科學院給出了最新的解釋說明,該小行星可以說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很幸運,這次人類完美的避開了它的影響,是發生在無人區地帶,如果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區域,這將是人類的大災難。
  • 小行星撞地球?諾查丹瑪斯預計:2021年即將發生6大「災難」
    這本書在歐洲的銷量僅次於《聖經》,大家知道為什麼賣得那麼好嗎?因為在這本書裡,諾查丹瑪斯精確地預測過去幾百年裡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比如希特勒的崛起,二戰的爆發,法國大革命出現以及原子彈的發明等等。
  • 曾預言2020有災難發生,因災難逃至地球的火星男孩,今現狀如何?
    而地球則就像大海當中的一滴水一樣,在人類的能力能夠上到太空之後,探索太空就是一件極其科幻的事情,現在很多人都在研究,除了地球之外,別的星球是否有類似於人類的智慧生命體,除此之外,還在尋找能夠生存的家園,多方尋找當中很多專家把目標定在了火星。為此科學界經歷了一系列的探討。美國發布的火星探測器也顯示,火星當中並沒有發現生命體。
  • 楊利偉回到地球後,為何再也沒有上太空?比你想像的還要兇險
    說起太空人,大家都知道楊利偉是我國飛上太空的第一人,在2003年10月15日他搭乘神舟五號首次飛進太空的那一瞬間。全國人民的心情都十分激動,他對我國航天事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也成功的讓中國成為世界上面第三個踏入太空的國家。
  • 太空垃圾如何影響地球的環境和大氣?
    如果你曾經在夜晚看到過流星,那麼,你有可能親眼目睹了一塊太空碎片以每小時2.8萬公裡的速度重返大氣層,並且燃燒殆盡。目前有75萬多塊已確認的太空碎片在我們的星球上空四處飄動,航天機構正在密切監測它們的位置和運動,以確保其他在軌衛星和即將要發射的新衛星的安全。此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小碎片沒有被持續跟蹤,因為它們運動速度極快,並且體積太小,使得它們很難被有效追蹤。
  • 看災難片怎麼折磨地球 六大題材最受好評(圖)
    電影給人們安上了想像的翅膀,在無盡的想像中,人們也樂此不疲地折騰著地球。  只要想像力不枯竭,有多少災難片,就有多少種折磨地球的方式。不過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人的對手終究還是自己。看一場災難片,也許就增強一分心理承受力,學會一種逃生技能。
  • 來自太空的災難會發生嗎?霍金預言大部分被人曲解了?
    那麼霍金的一些預言在曾經也是被炒得十分火熱,不過像是2020年的病毒霍金卻是並沒有預言過,霍金的預言更多的還是與他的天體有關,比如人類最好不要輕易的嘗試去探索宇宙,否則一旦被外星人發現很可能不利於人類的生長。
  • 地球磁極開始偏轉會帶來哪些災難?
    地球磁場保護我們的地球免受強烈的太陽風的影響。這個磁場延伸到數千公裡的太空,它的磁性將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全球通訊到電網系統。歷史上,地球北極和南極的磁極大約每200,000或300,000年顛倒一次。
  • 《太空救援》即將上演 年度首部太空災難片獲關注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被譽為「人類歷史上公認的太空救援奇蹟」;17年最值得期待的太空災難巨製——《太空救援》確定引進國內,並有望近期上映。本片取材於冷戰時期的太空救援真實事件。「禮炮七號」作為蘇聯時期禮炮計劃中的最後一個空間站,是一個備受世人關注的典型二代空間站。
  • 楊利偉回到地球後,為何再也沒有上太空?比你想像得還要兇險
    說起太空人,大家都知道楊利偉是我國飛上太空的第一人,在2003年10月15日他搭乘神舟五號首次飛進太空的那一瞬間。全國人民的心情都十分激動,他對我國航天事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也成功地讓中國成為世界上面第三個踏入太空的國家。
  • 地球即將毀滅?人類還沒有覺醒,2020年是災難最多的一年?
    就在2020年初,世界各地發生了各種災難性事件。火災、病毒、火山、蝗蟲和其他災難佔據了主要新聞的頭條。今年似乎不太平。為什麼災害總是集中在今年?這是意外還是人吃東西的結果?澳大利亞自2019年以來一直在燃燒一場大火,但至今仍未撲滅。隨後澳大利亞迎來了百年的沙塵暴和暴雨。中國的新肺炎也是最近許多人恐慌的根源。然後是菲律賓的火山爆發,美國的流感等等。突然,這些災難聚集在一起。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垃圾終成災難
    太空垃圾,終成災難!何為太空垃圾?所謂的太空垃圾就是指在繞地球軌道運行,但不具備任何用途的人造物體。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已經報廢,或者不再受人類控制的衛星,探測器,以及被遺棄的太空飛行器碎片(多級火箭)等就是太空垃圾。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宇宙那麼大,人類就算發射再多的探測器也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 沒有太空衣加持,太空人能在太空中活多久,真相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濤和你聊科技,在今天的文章中,小濤跟大家聊的是:沒有太空衣加持,太空人能在太空中活多久,真相可能超出你的想像!雖然自從阿波羅登月開始,人類已經將一位又一位的太空人送入了太空,但不得不說,太空人真的而是一個神聖而又危險的工作,不管是身處於地球完全不同的太空中還是在發射過程中,都是危險重重,所以能夠進入太空參加任務的太空人也都是萬裡挑一的。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國家航天技術的不斷突破。
  • 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
    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人類可謂是地球的幸運兒,只用了短短幾百萬年的時間,就成為地球上的主人,不費吹灰之力,比恐龍呆的時間都要久遠。人類每天過著安逸的生活,地球提供豐富的資源,適宜的環境,這些對人類而言都是必不可缺的,人類一直躺在自己的舒適圈,總歸來說並沒有對地球貢獻過什麼,只是一味的在破壞地球,科學家預測人類未來即將面臨三個致命威脅,如果無法抵抗,只能走向淘汰,那麼到底是哪三種威脅呢?人類即將面臨的3大災難,一旦走錯一步,文明或走向淘汰!
  • 地球接受外太空各種「饋贈」 但沒你想像的那麼愉悅!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探測器伸出機械臂,為即將進行的採樣工作進行了測試。他認為,這些銥元素來自地球以外,是小星體碰撞地球時帶來的,碰撞的時間在中生代的白堊紀(K)和新生代的第三紀(T)之間,據此提出了地質學上著名的K-T線。  所謂K-T線,是指介於白堊紀和第三紀之間的界線。界線,意味著代紀的更迭、物種的消亡與新生。白堊紀末期,發生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一度主宰陸地的恐龍也未能逃脫。這一場大災難因何而起?
  • 一場毀滅性災難與人類擦肩而過,一旦真實發生,後果難以承受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一場毀滅性災難與人類擦肩而過。一個太空中的不速之客,以每秒二十四點五公裡的速度掠過地球。它就是2019OK小行星,此小行星長一百三十米,寬五十七米,來自於木星與火星的軌道之間。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天文學副教授麥可·布朗表示,「這是一次令人不安的接近,專業機構對類似的小行星飛掠地球缺乏警告,儘管這次小行星沒有襲擊地球,但足以說明這種被撞擊的威脅在加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