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BBC評出100年來最偉大的11本兒童讀物的TOP1 ,1952年出版,大半個世紀以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兒童。這本書非常適合陪孩子一起讀。如果你是一個大朋友,自己讀也非常合適,一本讀起來非常簡單,確是寓意深遠的書。
「有一天我在去餵豬的路上突然可憐起我家那頭豬來,因為像其他豬一樣,它註定要死。」 本書的作者EB·懷特寫道。於是懷特萌生了在童話世界拯救一隻豬的念頭,便誕生了這本書。
這不僅是一本給孩子的童話書,同時是一本給成人的童話書,可以讓你更懂得生命的意義,可以讓你對朋友有更深的理解,從書中讀懂成長,讀懂友誼,甚至因為這本書,重新定義生命的價值,也可能因此可以直面生死,不再恐懼。今天我們通過一個故事和三個關鍵詞來了解一下這本書。
一個故事
故事的開始要從一把不合時宜出現在早餐時段的「斧子」說起。前一天晚上,阿拉貝爾先生家裡出生了十一頭小豬,可這跟斧子有什麼關係?當阿拉貝爾太太非常冷靜的告訴她的女兒芬,爸爸拿著斧子是準備去殺死那隻一出生就很弱小的小豬時,芬推開了面前的椅子,飛奔了出去。追上父親後,芬情緒非常激動,懇請父親不要僅僅只是因為他瘦弱就去殺死小豬。最後疼愛女兒的父親妥協了,芬暫時救下了小豬,並給他取名威爾伯。但故事才剛剛開始而已,這一開始的「斧子」已經預示了一隻出生在春天的小豬是活不過聖誕節的。
第一個關鍵詞:朋友
芬是威爾伯的第一個朋友
芬成功的從父親的「斧子」底下搶回來小豬威爾伯,並開始使用奶瓶餵養他。除了上學的時間,芬都陪在小豬身邊,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小豬餵奶。兩周後,小豬長得很快,不得不從廚房的盒子裡搬到了蘋果樹下,阿拉貝爾先生給小豬準備的新家裡去。小豬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跟在芬後面進進出出,陽光的午後和芬去散步。芬和哥哥去遊泳時,小豬就在旁邊玩沙子,只要有芬在,小豬走到哪裡都是無憂無慮的。當小豬五周大的時候,他被阿拉貝爾先生賣給了芬的舅舅祖克曼先生,只因為這樣方便芬去看小豬。
「可是這不公平,」芬哭叫著。「這頭豬願意讓自己生下來就小嗎,它願意嗎?如果我生下來時也很瘦小,你就會殺死我嗎?」
在芬看來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威爾伯是一隻小豬,他也是一個平等的生命,她把他當作一個朋友,守護他,祝福他。即使是一隻小豬,他的生命也不該只是為了成為一頓美味的晚餐,雖然他處在食物鏈的末端。雖然人們認為餵養一隻豬,只是為了把他變成一頓美味。即使如此,小豬威爾伯還是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實現了生命的價值,你的生命也同樣可以與眾不同。
就像《當幸福來敲門》裡的經典臺詞講得那樣「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他們必定會失敗,他們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心中有夢想,我就會與眾不同。你也是。」
夏洛是威爾伯最好的朋友
夏洛是一隻在豬圈門口上結網捕食的灰蜘蛛,在小豬威爾伯最孤單的時候,她出現在了小豬的生命中,成為了小豬這一生中最獨一無二的朋友。當小豬越長越大的時候,老羊的突然拜訪,打破了小豬威爾伯平靜的生活。老羊說出了一個秘密——祖克曼先生願意將小豬餵胖是因為可以在聖誕節時做成香腸和醃肉。小豬再也不能無憂無慮的過日子,他每天都在擔心被殺,這個時候,夏洛站了出來,告訴威爾伯,她會救他,讓他安心吃飯睡覺,健康成長。
最後,夏洛用她的智慧拯救了小豬的生命,讓他可以安享天年,安靜的享受著生命裡的每一個春夏秋冬。夏洛用自己的生命默默地守護著小豬,陪伴他成長,不斷鼓勵他、開導他、給他建議。
當然,當夏洛離開後,為了報答夏洛的恩情,小豬威爾伯也用餘生關照著每一年出生的夏洛的子孫們。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在這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每個人都希望在一生中可以獲得一個像夏洛這樣的知己,他可以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們建議,甚至伸出援助之手。現實當中,擁有這樣的朋友絕對是幸福的且令人羨慕的。
就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獲得真正的友誼並不容易,它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澆灌,用原則去培養。」
穀倉裡其他的動物朋友
穀倉裡比較有代表的動物朋友還有兩個:一個是老羊,另一個是老鼠坦普爾曼。這也代表了我們朋友裡不同的角色:老羊代表了年長的智者,他們有比較豐富的經驗,經歷了比我們更多的事情,願意根據自己的經驗給我們一些人生建議,或是人生警示。
坦普爾曼是另一類朋友的代表,他們可能無利不起早,總是把利益掛在嘴邊的,但就算如此,他們還是會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想想看,夏洛有危險的時候;威爾伯需要幫助的時候;夏洛需要一些舊雜誌的時候;他們雖然看重利益,但他們也比較簡單,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他們也會全力以赴。最終也會在關鍵的時刻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個關鍵詞:成長
成長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面對的事情,整本書記錄著小豬的成長,生下來就是一窩小豬裡最弱小的一個,被小姑娘芬從斧頭下救下了之後,每天都盼望著小姑娘的出現,因為這個時候小姑娘會用奶瓶餵他,他也非常依賴著小姑娘,所以幾乎是她走到哪裡他就跟到哪裡。這個時候小豬就好像一個小嬰兒,每天只能等著別人提供食物,自己除了哭什麼也做不了。
當小豬威爾伯到了祖克曼的穀倉,他已經是一個小孩子,充滿了好奇心,第一次跑到了外面,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但是當很多動物給他出主意讓他跑的時候,他慫了,畢竟他還小,雖然好奇,但卻很膽小,所以他回來了。
當天下起了雨打亂了他的計劃,而小姑娘芬也不會冒著雨來看他,他孤獨傷心,他落淚了。新交到朋友的時候,他是又欣喜又擔憂,這和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很像?我們都會這樣,興奮得睡不著,也會擔心的睡不著。當老羊來告訴他,春豬都活不過聖誕節,他開始擔心自己的命運,開始落淚,開始寢食難安。
當夏洛想出來救他的方法,一次一次在網上織出字來,小豬威爾伯也像是這些字一樣,他努力讓自己看上去更好,他不斷嘗試,只為了看起來更棒,其實每一個孩子都經歷過這樣的成長過程,可能只是為了一個獎勵,就廢寢忘食的學習,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
我們也都像威爾伯一樣說過大話、出過洋相,但那沒什麼,雖然我們沒做到,但是我們為此嘗試過了,只是沒有獲得成功,但嘗試的過程充滿了樂趣。其實我們都以為我們是慢慢長大的,但其實我們是在某一天突然長大的。
就像威爾伯是在夏洛離開的那一天突然長大了,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從今往後沒有人給他依賴了,他要學著獨立。夏洛在的時候,夏洛陪伴他、保護他、給他講故事、唱歌,當夏洛不在了,還留下了自己的卵囊,需要他去保護。所以他必須學會成長。這就好像我們,只有離開了父母才能學會獨立,只有自己當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
第三個關鍵詞:死亡
這也是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命題,死亡是一個很沉痛的命題,出現在一本童話裡,好像有點不合時宜。但是在這本書裡多次出現了這個命題,卻一點不會讓人覺得突兀。這也許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死亡。
一開始,一個才出生一天的小豬就差一點被一把斧子奪取生命,可見生命的脆弱。不論是動物還是人,我們都一樣,這一生要去面對很多次這樣的事情,隨時有可能塵歸塵、土歸土。
後面提到死亡是老羊告訴小豬威爾伯,春豬是活不過聖誕節的。如果你的命運從一出生就註定好了,你還會努力改變嗎?小豬威爾伯在夏洛和其他朋友的幫助下,改變了命運,也許一切皆有可能。一隻豬尚且如此,所以你是不是應該更努力?
最後一次提到死亡,也是最傷感的一次,很多讀者看到這裡紛紛落淚,那就是夏洛的離開,雖然前面作者鋪墊了很多,但我們還是會為夏洛的離開而傷心,惋惜。但人生就是這樣,我們早晚有一天都要離開這個世界,到那個時候你是不是像夏洛一樣覺得這輩子是滿足的,而且是有意義的。
寫在最後:
作者的風格簡潔、清新和童真,無論你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可以讀讀這本關於朋友、成長和生命的童話,祖克曼先生家的穀倉就好像我們的一生,每一年的春夏秋冬景色都不同,每個季節都能聽到不同的聲音,有些動物出生在春天,死於夏末,也許他們的人生只有短暫的幾個月,但他們還是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就像夏洛說的:「這本身就是你對我最大的幫助。我為你織網,是因為我喜歡你。然而,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該怎麼說呢?我們出生,我們短暫的活著,我們死亡。一個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著捕捉、吞食小飛蟲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我才可能試著在我的生命裡找到一點價值。老天知道,每個人活著時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好吧。」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我們人生的意義,活著的價值。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作者簡介:譯心,一個生活在南京的北京人,一個資深的金融從業者,一個希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遇見有趣靈魂的人。歡迎@譯心清影,聊聊有趣的事兒,聊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