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趨勢之下,各種發明層出不窮。有的發明投入使用後大獲好評,有的卻也備受爭議。以無人機為例,從研發初期就備受關注,後續逐漸用於軍事,民眾領域的用途也越發廣泛,但受到的爭議也不少。
至於利多還是弊多,誰都不好下定論,但可以從用途出發看個大概。在生活中,無人機最高的使用率都是由「航拍」提供的,確實方便。可誰能想到,當它被用於囚犯手中後,竟然還可能成為幫助越獄的幫兇呢?
據「今日俄羅斯」9月16日報導,美國司法部的一項報告中,提到了聯邦監獄管理局很擔心無人機的後續發展問題,擔心其可能成為囚犯逃出監獄的「幫兇」,語氣透露著著急。
據此報告所述,從無人機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設備很有可能達到可以承載成年人的負荷,然後將囚犯從監獄裡帶出。
為避免事情的發生,該報告還提到管理局的建議:建議檢測「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方向,並且需要留意監獄中所有使用到無人機的情況。以免無人機相關技術成熟時,可以對有關事件進行合理調整。
無人機技術,早在上世紀20年代就有了。當時正處一戰時期,英國的兩位將軍腦洞大開最先提出飛機不用人駕駛,採取無線電操縱的方式,去往敵軍領空投彈的想法。
在當時無異於古代人想像鳥兒一樣翱翔天空一般,不過想法還是得到了軍事航空學會理事長戴·亨德森爵士的注意,並且很快率領研究人員展開研發工作,至此便掀開無人機發展新篇章。
二戰時期的無人機,主要是充當靶機或者執行較為簡單的偵查任務,重要性已然體現。二戰結束後,技術越發成熟使用率也直線攀升。尤其是海灣戰爭沙漠行動中,美軍的小型無人機做誘餌的方式效果不俗,逐漸形成無人機的發展主流,成無數國家紛紛模仿研製的對象。
發展至今,無人機的運用很是廣泛,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都備受好評。不過早在多年以前,無人機就有過被恐怖分子和武裝組織使用,隱患非常高。
據悉,IS組織就曾在獲得無人機後安裝爆炸裝置。所以,美國聯邦監獄管理局在擔憂監獄中的囚犯會複製粘貼。該報告也提出警告:無人機是可以安裝炸藥,達到攻擊監獄的目的。因為從路透社布拉德·希斯推文就可了解到,該監獄在2019年累計發生近60件涉及無人機事件。
雖然沒有直接達到幫助越獄的程度,但有涉及到手機、注射藥物、菸草等多種違禁品。可見美聯邦管理局的擔憂不是空穴來風、杞人憂天。
據該報告還可知,政府早在今年2月份就投入520萬美元的決定,不過管理局還希望能拿到更多的資金,去應對未來無人機成囚犯「幫兇」的可能事件。
而從司法部的抱怨中也可得知司法部的處境有些尷尬,畢竟真的發生入侵行為,他們也無法直接採取行動擊落無人機,因為得經過部長和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準許。不過比起當下還未發生的幫助越獄事件和尷尬的處境,囚犯通過無人機獲取違禁品才令司法部更加擔憂。
無人機技術越發先進,在民用領域使用率也越來越高,可見聯邦監獄管理局的工作強度會相對加大。畢竟從「今日俄羅斯」的報導中可知,司法局會不會賦予管理局更多的權力,例如遇上靠近監獄設立的隔離牆一定距離後直接擊落的權利,目前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