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力量是湮滅還是創造?

2020-08-07 樂享祖國壯美河山


「黑洞」的力量是湮滅還是創造?

「黑洞」在宇宙中因具有湮滅一切的力量而聞名。其實黑洞也具有「創造的力量」。

黑洞」在宇宙中因具有湮滅一切的力量而聞名,其實黑洞也具有「創造的力量」。科學家研究認為,黑洞給大爆炸後產生的雜亂物質帶去了秩序,是名副其實的宇宙秩序建築師。

一直以來,黑洞就被認為是破壞的代言人,被科學家歸於星系或恆星副產品之下。但是現在有科學家認為,黑洞的新身份具有「創造的力量」,在大爆炸不久之後就產生了。來自佩恩州的天體物理學家李悅新表示:「我們認為,黑洞在創造宇宙現今結構中扮演著本質性的作用。」

過去,科學家認為黑洞是宇宙中扭曲了的時空區域,但來自史丹福大學科維理粒子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超級計算機上對宇宙早期的情景進行了模擬,並描繪出了早期黑洞旖旎的景象,真實的展現了黑洞是如何扮演宇宙秩序建築師的角色的。

早期黑洞來自於類星體。類星體,即宇宙中第一批產生的恆星在宇宙大爆炸2億年後產生。類星體的質量大概有太陽的100倍,這些類星體燃燒十分激烈,僅僅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就耗光了氫燃料。由於沒有足夠的氫燃料產生能量來和類星體內部自身的拉力相抗衡,於是這些類星體就開始坍塌,直到星體的質量被壓縮到一個無限的奇點上。

第一代黑洞和我們現今在星系中心觀測到的黑洞相比,顯得十分微小。第一代黑洞的增長十分緩慢,由於類星體激烈的燃燒吹走了附近的氣體,因此黑洞沒有可以吸入的物質。第一代黑洞在將近2億年裡的時間裡只增長了1%的體積。然而這些早期黑洞在控制恆星形成上卻起到了重要作用:物質在落入黑洞時產生的輻射能把周圍的氣團加熱到2760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氣體很難凝聚合併。科維裡研究計劃領頭作者馬賽羅‧阿爾瓦瑞茲(Marcelo Alvarez)表示:「在這樣的氣體中,恆星很難形成。」


「黑洞」的力量是湮滅還是創造?

黑洞本身是看不見的,但科學家可以通過觀測落入黑洞前被加熱的氣體來觀測黑洞。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大爆炸8400萬年後產生的黑洞,該黑洞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十億倍,是迄今為止科學家發現的最早,距離最遠的黑洞。黑洞本身是看不見的,但科學家可以通過觀測落入黑洞前被加熱的氣體來觀測黑洞。一個研究小組稱在該黑洞周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正在形成中的星系。這個發現給人們帶來了疑惑。宇宙大爆炸4000萬年後,宇宙中充滿了分散的星體,以及小型黑洞。然而,僅僅在5000萬年後,各星系中就嵌入了巨大的黑洞,變化為何會如此之快?

研究表明,早期黑洞被一圈看不見的高密度物質環封了內部,這些物質的質量比黑洞本身還要大上數十倍,甚至是數千倍。黑洞和高密度物質構成了原星系,原星系後來則發展出了我們今天知道的星系團。在原星系高頻率,激烈的塌縮中,包裹在內部的黑洞通過合併,或是吸入新物質經歷了急劇的增長。在8000萬年的時間裡,一顆太陽質量100倍大小的黑洞演化為了一顆太陽質量十億倍大小的黑洞,在密度更高一些的區域,這個增長可能更快。

電腦模擬顯示,在這個過程中,黑洞開始變得能和恆星友好相處。合併的原星系產生的衝擊波壓縮了大片的氣團,這樣大範圍的恆星誕生開始了,即便在曾經是黑洞輻射範圍內的區域,在極短的時間內,黑洞就完成了由光線終結者到能孕育新恆星的超質量星系的轉變。

或許,黑洞在宇宙中十分重要,能給大爆炸後產生的無形無序帶來秩序。

相關焦點

  • 在地球上製造黑洞,物理學家是想毀滅地球還是創造未來?
    如果結論得到證實,黑洞到地球的最短距離將從此前的3000光年縮減到1000光年,而且這也是第一個肉眼就能看到的黑洞系統。史瓦西半徑計算公式(r=2GM/c2),無論是太陽、地球還是肥宅,都可以被壓縮成黑洞:
  • 常樸子:物質湮滅原理(五)
    32數陽是由24個大Y粒子和8個大O粒子組成,這個粒子自身有72個斥力空間(3個斥力空間相等於1個斥力量)和24個引力量(3個引力能等於1個引力空間),當24個引力和24個斥力相互抵消,所剩的只有48個無斥力的空間。32數陰是由24個大O粒子和8個大Y粒子組成,這個粒子自身有72個引力量和8個斥力量,當8個引力能和8個斥力能相互抵消,所剩的只有64個引力能。
  • 毀滅還是重生?《湮滅》的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
    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影迷只能在 Netflix 上觀看《湮滅》, 而幸運的中國觀眾竟然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閃晃本身就像是抑鬱症壓迫力量的具象化, 它表面上是一個大泡沫, 卻從內部施加影響, 具體來說 它改變了傳統的現實, 使時間消逝在一片陰霾中 (這種情形抑鬱的人最有解釋權)。對於這一點,第三幕給出了最真實最感同身受的表現, 當莉娜試圖打開燈塔的門逃跑時, 卻發現自己被模仿者壓住了。
  • 宇宙終將湮滅,人類能否擺脫厄運和宿命,三種可能讓我們絕處逢生
    作為我們宇宙的自我意識,出於生命的本能,進行抵抗試圖擺脫被湮滅的危險,是完全符合自我意識本質不可逆轉的必然,它別無選擇。兩種力量的較量,雖然是精神上的,但由於其強大的屬性,必然會影響到現實世界。影響現實世界的直觀效應就是我們的宇宙被拉伸,也就是所謂的宇宙膨脹。
  • 真的不存在行星質量級別的黑洞嗎?
    拋開黑洞形成的理論,不存在行星級別黑洞的根本原因是黑洞的霍金輻射!任何質量的黑洞都無時不刻發生霍金輻射蒸發效應!黑洞質量越小,蒸發效應越大!黑洞強大的引力效應,連光都無法逃脫,又為什麼會發生質量虧損的蒸發效應呢?霍金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解釋了黑洞的蒸發效應的。
  • 《湮滅》:加蘭的啟示錄
    20世紀70年代,美國第一次觀測到湮滅現象,那時一種足以點亮整個可見宇宙的強烈能量在太空出現,讓五角大樓一度陷入恐慌,以為是蘇聯研發的某種新型核武器。「湮滅」這個名字取得太好,有抽象的禪意,特別符合這部電影的基調。
  •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原生黑洞和人造量子黑洞又是怎麼回事?
    如此看來,要成為一個黑洞,條件還是蠻苛刻的。一顆質量足夠的恆星在走完了它不足一億年的生命歷程之後,通過一次華麗的超新星爆發而最終坍縮成為一個擁有無限密度的黑洞。通常認為,黑洞能夠吞噬一切事物,甚至包括速度每秒約30萬公裡的光。而正是由於黑洞這強大的引力,所以它才能夠在一個星系的中心去主導整個星系的運行。雖然迄今為止,我們只有一張黑洞的照片,但是我們知道在宇宙中,黑洞的數量何止千萬。它們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而目前已知的最大黑洞,據說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600多億倍以上,這個黑洞就是Ton618。
  •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製造了原子彈,這個方程可以製造出湮滅彈
    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只是將極少的質量轉化成能量,要使質量全部轉化成能量就需要利用正反物質湮滅。本人的旋進理論為正反物質湮滅提供了理論依據,湮滅產生的能量如果利用得好可以開啟人類的星際時代,如果利用不好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 像太陽那麼大的正反物質相遇,是瞬間湮滅,還是有個過程?
    儘管人類在上世紀三十年帶證明了除了我們這樣的一個物質世界外,還具備一個反物質的世界,但由於兩種物質的特性,一旦遭遇就會湮滅同年科學家在銀河系內發現了疑似的反物質雲,它們在銀心附近,但後來經過仔細觀測,可能是一顆恆星的物質落入了其附近一個黑洞的洛希瓣被吞噬時所發出的疑似信號
  • 如果黑洞和白洞相遇,是物質的湮滅,還是時空隧道的形成?
    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為「黑洞」。白洞正是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性質正好與黑洞相反的特殊天體。白洞目前還僅是一種理論模型,但尚未被觀測所證實。按照白洞理論,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個封閉的邊界。
  • 反物質和黑洞誰的威力更大?
    眾所周知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而反物質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如果把反物質和黑洞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呢?前段時間黑洞的照片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引起了一股熱潮,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拍攝到的黑洞照片,直接證明了黑洞的存在。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而宇宙中還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物質,它就是反物質。
  • 大爆炸是否創造了大量的微型黑洞?
    而宇宙中也有一些質量很大,體積又小,還不放光的物體,那就是黑洞!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大量的微型黑洞?而這些原始微型黑洞就充當了暗物質的作用?首先我們了解下宇宙有沒有條件在誕生是創造這些微型黑洞!微波輻射中大小尺度下的溫度波動我們關於宇宙的最早的照片是在宇宙還非常年輕的時候拍攝的:那時宇宙只有38萬年的歷史!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繼電影《湮滅》後又一年度科幻神劇誕生了
    在巨大的商品市場刺激下,「納米科技」與「量子理論」成為繼相對論,黑洞,永動機,多維空間後,被東西方世界屢次提及的「科學名詞」。只不過,西方世界的「量子納米」技術,仍停留在高深莫測的極少數實驗階段。他的這種風格在2018年上映的電影《湮滅》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與湮滅相比,《開發者》雖然不是克蘇魯風格作品,卻借用了克蘇魯的恐懼原理——營造懸疑,恐怖,詭秘,怪誕的氣氛,激發觀眾的求知慾,讓主角和觀眾一起解密未知事物。
  • 《湮滅》:人類最怕什麼?從一個單細胞裂變談起
    Lena在片尾說,它們沒有毀滅什麼,而是創造了新東西。我想這並非故弄玄虛,湮滅的確指一種東西的消失,但消失只是一種表象,它的本質是創造。譬如,我把一個密封容器中的空氣抽乾淨,就創造了真空;相反,失去真空,就會得到空氣或其它。影片中早已患有癌症的Dr.ventress博士先到達燈塔,身體發生明顯的變異特徵。
  • 電影《湮滅》到底在講什麼?你看懂了麼?
    原著小說是近年來非常優秀的克蘇魯神話作品,而克蘇魯的恐怖,便主要來自於強大而未知的力量,以及人類招致災禍的探索。沒有邊界,與微光融為一體,就是湮滅——就是心理學家的情況。湮滅產生了耀眼的光芒,巨大的能量。這份能量是純粹的,你可以把它看做是本源。當女主角的血液滴入本源時,本源開始創造:血液中的細胞開始分裂,新的生物按照基因藍圖開始建築,新的「女主角」誕生了。但是!這裡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由於微光的作用,女主角早已經產生了異變。
  • 是引力創造了星球,還是星球創造了引力?
    是引力創造了星球,還是星球創造了引力?因為有了引力,所以物體會從高空墜落,人們可以在地表行走,引力的存在毋庸置疑,然而直到現在,也沒人知道引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儘管科學家們提出了非常多的想法與猜測,並且每一個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終究只是猜測,並不是確定的事實,那麼引力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到底這些引力創造了星球,還是這些星球創造了引力呢?
  • 科學家:黑洞吞噬時空,光也逃不掉!那黑洞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呢?
    黑洞是一種特殊天體,據科學家推斷,黑洞有極為強大的引力,而黑洞周圍的時間和空間受到黑洞引力的影響會產生扭曲湮滅。連光在這種程度引力面前都沒有絲毫的抵抗能力。那黑洞中心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黑洞吞噬,光都逃不過!那反物質炸彈,二向箔,黑洞哪個更強?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一個靜態球對稱星體實際半徑小於一個定值,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存在一個界面——「視界」)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故而,「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從這個解釋來看黑洞不得了,只有大於光速的概念或許才能比他的饕餮屬性厲害。再來看看反物質炸彈和二向箔。
  • 科學家發現能在黑洞力量下生存的特殊類星體
    這種大快朵頤的過程是如此激烈,以至於當旋轉的物質被吸進黑洞時,會產生一種被稱為類星體的高能物體,它是宇宙中最亮的物體之一。現在,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在黑洞貪婪力量下生存的星系,這個星系正在繼續誕生新的恆星,每年大約1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
  • 黑洞的最終歸宿是什麼?
    之前大家都以為黑洞就是只進不出的一個天體,這樣就會一直膨脹下去。其實黑洞也是有壽命的。小一些的黑洞,很短時間內就會湮滅掉。大一些的黑洞也會一直進行黑洞蒸發,也就說霍金輻射。據說黑洞蒸發和暗能量有關係。量子層面的真空漲落會產生正負暗能量粒子,處在黑洞視界之內的負粒子會湮滅黑洞的能量造成黑洞質量減少,同時會輻射出正粒子,這就是宏觀上的黑洞輻射。和任何物質都逃不出黑洞沒有矛盾,也不違反相對論。這樣由於霍金輻射造成的黑洞蒸發,會導致黑洞越來越小,最終會湮滅。而更大些的黑洞就會一直吞噬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