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秒鋁電池充電」成果到底屬於湖南大學還是斯坦福?

2020-12-01 澎湃新聞

「60秒鋁電池充電」成果到底屬於湖南大學還是斯坦福?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15-04-12 13:41 來源:澎湃新聞

       關於給手機充電只需60秒的鋁電池研究成果於4月6日刊登在科學權威期刊《自然》網絡版。但之後的媒體報導出現了兩種口徑,那麼這一成果究竟屬於湖南大學還是史丹福大學呢?科學權威期刊《自然》網絡版刊登的報導。在作者信息欄上,團隊作者共有11位,其中魯兵安位列第三作者,而戴宏傑名列最後。

       前幾天,科技新聞界遇上「大事兒」了!一個以華裔研究人員為主的美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鋁電池:僅60秒能讓手機電力「滿血復活」,這一成果還於4月6日被刊登在科學權威期刊《自然》網絡版。一時間,媒體紛紛對這一消息進行報導、轉載。這是一個怎樣的團隊?有哪些華裔研究人員?

       人民網科技頻道4月7日的相關報導

       4月7日,人民網科技頻道對這一消息發表題為《85後博士引發電池革命 研究成果昨登Nature》的報導。85後博士是誰?報導隨後提到了這名研發者的名字:「如今,隨著湖南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魯兵安等人的研究成果——鋁離子電池面世……電池產業亦將產生革命性變化。」報導最後還附上了湖南大學副教授魯兵安的個人簡介:「1985年出生的魯兵安,2012年博士畢業後到湖南大學工作,現為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

       到了4月8日,人民網轉載了科技日報的一篇《世界進入「鋁」電池時代》,文中提到「美國華人科學家研製出首款可商業應用的高性能鋁電池」,不過這篇報導裡,該研究的領導者是史丹福大學化學教授戴宏傑。

史丹福大學化學院官網中戴宏傑的簡歷

       戴宏傑是誰?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史丹福大學化學院官網發現,他於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系,之後分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他於2004年獲「裘利斯史普林格應用物理獎」、2006年獲美國物理學會「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2009年被評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據清華大學新聞網報導,戴宏傑在2006年便成為史丹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湯森路透集團發布的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名人堂榜單共有12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戴宏傑總排名第7,華人排名第1。

《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9日的相關報導

       但是,《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9日第4版的報導卻題為《湖南大學成功研發快充電池》。文中說道:「記者從湖南大學了解到,倫敦時間4月6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在線發表了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之一的論文《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又提及「魯兵安同美國史丹福大學戴宏傑課題組實驗」。

       巧的是,同一天新華網國際頻道發表了題為《美國大學研發快速充電鋁電池》的報導,標題截然不同,「湖南大學」變成了「美國大學」。這篇文章對這一團隊的稱呼是「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戴宏傑和他的團隊」。

       4月10日,實名認證為「獨立經濟學家,《大博弈》、《反思中國》作者」的博主克裡斯託夫·金的一條微博引起了網友爭議:「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戴宏傑歷經18年研發了新型鋁離子電池,戴教授將11位參與者的名字列在《Nature》文章前列,自己排在最後,可給戴教授做了一年弟子的湖南大學訪問學者魯兵安回國後在媒體上貪天功己有,隻字不提戴教授,這麼年輕就這樣無恥,同是湖南人差別為何這樣大?」截止澎湃新聞發稿,這條微博已有近1500條轉發量,近350條評論。

       澎湃新聞從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的官網新聞《魯兵安副教授在Nature發文實現我校零的突破》中確認,魯兵安現為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出生於1985年。文中也提到:「2014年5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戴宏傑課題組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訪問。」

       那麼問題就來了,到底是誰領導團隊研製出這款很牛的鋁電池?澎湃新聞查閱了《Nature》於4月6日公開的作者信息,發現團隊作者共有11位,分別是Meng-Chang Lin、Ming Gong、Bingan Lu(魯兵安)、Yingpeng Wu、Di-Yan Wang、Mingyun Guan、Michael Angell、Changxin Chen、Jiang Yang、Bing-Joe Hwang和Hongjie Dai(戴宏傑),也就是說,魯兵安位列第三,而戴宏傑名列「最後」。

       但在附上的作者介紹中,《Nature》寫明Meng-Chang Lin、Ming Gong、Bingan Lu 和Yingpeng Wu這四位作者貢獻相當(equally),並列第一作者,且這四人都屬於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之後也提及Bingan Lu(魯兵安)的另一單位是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隨後,《Nature》對該團隊每位作者的具體貢獻作了介紹。其中,項目構思(idea)來自Meng-Chang Lin和戴宏傑,而文章的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也為戴宏傑。武漢大學出版科學系教授王曉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有多名作者的論文,其具體貢獻要以期刊說明為準。「一般情況下通訊作者貢獻大,通訊作者是項目負責人,一般也是項目方案提出人。而第一作者是具體實施人和撰寫人。」

       同時澎湃新聞發現,在斯坦福校報的報導中,戴宏傑為團隊成果進行了介紹。文末還說明這一研究團隊的支持源於美國能源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所、史丹福大學全球氣候與能源項目組、史丹福大學能源研究所和臺灣教育部,但並未提及湖南大學。

       也就是說,湖南大學副教授魯兵安對新鋁電池確有貢獻,但整個研究團隊的領導者還是戴宏傑。雖然2007年6月,戴宏傑還受聘為湖南大學客座教授,但若說「湖南大學成功研發快充電池」,依然存有不妥。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鋁電池

相關推薦

評論(207)

相關焦點

  •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科學家鋁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鋁被認為是有吸引力的電池材料,但商業上可行的鋁電池尚未問世。美國史丹福大學一個華人為主的研究小組6日在《自然》雜誌網絡版刊登研究報告,介紹他們最新研發的鋁電池具有高效耐用、可超快充電、可燃性低、成本低等特點,可以成為常規電池的安全替代品。長期以來,鋁電池研究沒有實質突破的主要難題在於電池材料。
  • 湖南大學研究成功鋁離子電池 手機充電1小時或可用4天
    湖南大學研究成功鋁離子電池 手機充電1小時或可用4天 2015-04-07 14:57:59而湖南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魯兵安等人的研究成果——鋁離子電池,將讓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電池產業亦將產生革命性變化。倫敦時間4月6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在線發表了魯兵安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  電池,特別是鋰離子電池,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但鋰電池容量低、壽命短,且存在高溫、碰撞等條件下容易自燃或爆炸等巨大安全隱患。
  • 湖南大學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 充電只需1分鐘
    記者從湖南大學了解到,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在線發表了該校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副教授等人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快速 充放電鋁離子電池》。《自然》雜誌認為該研究成果,首次實現了可充電鋁離子液體電池,這有望為國際電池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據悉,該成果已經在美國獲得多 項專利保護,並有數家知名企業希望買斷此專利。
  • 湖南大學教授研製鋁離子電池 充電只需1分鐘不再是夢
    近日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副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首次實現了可充電鋁離子液體電池,能極大縮短電池的充電時間。過去使用鋰電池的手機需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充電量,鋁電池只需1分鐘即可完成。鋁電池循環7500次後,容量幾乎沒有衰減。
  • 鋁離子電池,噱頭還是希望?
    在報導中,稱湖南大學的教授在著名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研發出充電快,循環壽命長的鋁離子電池,將會改變世界云云。有意思的是,同一天,還有一條新聞說美國史丹福大學也研發出鋁離子電池,也是快速充電壽命長,這是怎麼回事?到底是誰做的?這個東西靠譜嗎?真的能改變我們的世界嗎?
  • 美國華人科學家鋁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美國史丹福大學一個華人為主的研究小組4月6日在《自然》雜誌網絡版刊登研究報告,介紹他們最新研發的鋁電池具有高效耐用、可超快充電、可燃性低、成本低等特點,可以成為常規電池的安全替代品。   長期以來,鋁電池研究沒有實質突破的主要難題在於電池材料。合適的負極材料和電解液材料是確保電池在經過充電、放電的反覆周期後仍能運行的關鍵。
  • 湖南大學成功研發快充電池
    本報長沙4月8日電 (記者侯琳良)記者從湖南大學了解到,倫敦時間4月6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在線發表了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之一的論文《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Nature》雜誌認為該研究成果,首次實現了可充電鋁離子液體電池,這有望為國際電池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 湖南大學成功研發鋁離子電池 手機1分鐘可充滿電
    轉自  材料科學與工程湖南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魯兵安等人成功研發出鋁離子電池。這種電池相較於目前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充電更快,電量更耐用,使用壽命更長,生產成本更低。(魯兵安演示可快速充電、柔性、離子液體、二次鋁電池)  湖南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魯兵安等人成功研發出鋁離子電池。這種電池相較於目前廣泛使用的鋰離子電池,充電更快,電量更耐用,使用壽命更長,生產成本更低。
  • 中美華人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可充電鋁離子液體電池—新聞—科學網
    以三維石墨為正極的鋁電池材料形貌與性能表徵。a)三維石墨;b)全電池的充放電曲線;c)電池的循環穩定性表徵,循環7500次以後電池容量無衰減;d)電池的快速充電與慢速放電 倫敦時間4月6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由中美兩國華人科學家共同完成的一項突破進展《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自然》評論認為,該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可充電鋁離子液體電池。
  • 新型鋁電池:充放電達7500次,一分鐘充滿電
    打開APP 新型鋁電池:充放電達7500次,一分鐘充滿電 佚名 發表於 2015-07-13 11:08:21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員開發出一種高性能的鋁電池
  • 迄今最穩定三電荷負離子現身 有望在鋁電池等領域大顯身手
    (原標題:迄今最穩定三電荷負離子現身 有望在鋁電池等領域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