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科學家鋁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2020-12-05 海外網

鋁被認為是有吸引力的電池材料,但商業上可行的鋁電池尚未問世。美國史丹福大學一個華人為主的研究小組6日在《自然》雜誌網絡版刊登研究報告,介紹他們最新研發的鋁電池具有高效耐用、可超快充電、可燃性低、成本低等特點,可以成為常規電池的安全替代品。

長期以來,鋁電池研究沒有實質突破的主要難題在於電池材料。合適的負極材料和電解液材料是確保電池在經過充電、放電的反覆周期後仍能運行的關鍵。研究團隊負責人、史丹福大學化學系華人教授戴宏傑對新華社記者說,他們把石墨作為負極材料,試驗確認了幾種表現良好的石墨類材料,並用一種相當於鹽溶液的等離子液體作為電解液,從而解決了鋁電池研究在材料上的瓶頸問題。

研究人員把採用鋁材料的正極、採用石墨材料的負極以及等離子電解液置於一個有聚合物塗層的鋁箔軟包內,從而製成新的鋁電池。戴宏傑說,他們開發的鋁離子電池可以充放電,具有超快充電、不易燃燒爆炸、可摺疊、材料成本低的突出優點。他說:「這是開發可充電鋁電池方面的一個重大突破,因為先前可充電鋁電池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具備這些性能的鋁電池。」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等離子電解液不會燃燒,鋁和石墨也不易燃燒,因此這種鋁電池非常安全。研究報告顯示,為測試鋁電池安全性,研究人員在電池上鑽孔,電池沒有爆炸燃燒,並仍能運行一段時間。

除了高安全性,採用新技術的鋁電池在性能方面也有重要突破。比如,鋁電池只需1分鐘左右就完成超快充電。在試驗中,鋁電池經過7500多個充電、放電周期,電容量並沒有損失。相比之下,其他研究機構的鋁電池在經過約100個周期後通常無法再用,而鋰電池也只能經受約1000個周期。此外,由於鋁和石墨屬於柔性材料,使鋁電池可以彎曲、摺疊而不影響性能。

戴宏傑說,他們研發的鋁電池可以替代易汙染環境的鹼性電池和有可燃風險的鋰離子電池。未來這種鋁電池還可用於在電網中儲存可再生能源,也可用於電動汽車。不過,目前的鋁電池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改進,比如需要增加鋁電池的能量密度等。


(責編:呂文寶)

相關焦點

  • 美國華人科學家鋁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美國華人科學家鋁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2015-04-07 新華網 馬丹 【字體:大美國史丹福大學一個華人為主的研究小組4月6日在《自然》雜誌網絡版刊登研究報告,介紹他們最新研發的鋁電池具有高效耐用、可超快充電、可燃性低、成本低等特點,可以成為常規電池的安全替代品。   長期以來,鋁電池研究沒有實質突破的主要難題在於電池材料。合適的負極材料和電解液材料是確保電池在經過充電、放電的反覆周期後仍能運行的關鍵。
  • 「60秒鋁電池充電」成果到底屬於湖南大學還是斯坦福?
    「60秒鋁電池充電」成果到底屬於湖南大學還是斯坦福?報導最後還附上了湖南大學副教授魯兵安的個人簡介:「1985年出生的魯兵安,2012年博士畢業後到湖南大學工作,現為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       到了4月8日,人民網轉載了科技日報的一篇《世界進入「鋁」電池時代》,文中提到「美國華人科學家研製出首款可商業應用的高性能鋁電池」,不過這篇報導裡,該研究的領導者是史丹福大學化學教授戴宏傑。
  • 華人女科學家再獲殊榮 曾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院長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近日,美國化學學會授予華人學者鮑哲南「化學工程主席」榮譽。她曾因在人造電子皮膚及其他可穿戴醫療技術領域內的成就而被評為美國化學學會中央科學顛覆者和創新者獎第一位獲獎者,也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
  • 華人女科學家築夢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的累累碩果贏得世界對華人女性的矚目和尊重,書寫著屬於自己新時代女性科學家的經典故事。日前,被《自然》評為2015年全球十大自然科學人物之一的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教授鮑哲楠再次突破技術難關。她率領的研究團隊在彈性纖維研究上取得突破,開發出的人造肌肉伸縮性十足,同時還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2008年以來,鮑哲楠還致力於研發人造皮膚,為皮膚燒傷、灼傷患者帶來福音,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
  • 中美華人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可充電鋁離子液體電池—新聞—科學網
    以三維石墨為正極的鋁電池材料形貌與性能表徵。a)三維石墨;b)全電池的充放電曲線;c)電池的循環穩定性表徵,循環7500次以後電池容量無衰減;d)電池的快速充電與慢速放電 倫敦時間4月6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由中美兩國華人科學家共同完成的一項突破進展《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自然》評論認為,該研究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可充電鋁離子液體電池。
  • 鮑哲南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是斯坦福首個華人女性院長!
    ▲小烯導讀南京大學校友、著名科學家鮑哲南是FusionFund 投資合伙人。近日,據Fusion Fund消息,鮑哲南已經升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鮑哲南於2010年底作為創辦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國矽谷成立,2011年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5年《自然》年度人物,2017年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鮑哲南教授於2004年加入史丹福大學。她目前是K.K.Lee化學工程教授,也是化學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教授。
  • 華人科研團隊研發新型鋁離子電池:一分鐘即可充滿
    4月6日,科學權威期刊《自然》網絡版刊登了一篇報導,一個以華人研究人員為主的美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鋁電池:僅60秒能讓手機電力「滿血復活」。 據悉,這個研究團隊由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美籍華人戴宏傑負責,湖南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魯兵安等多名學者參與。戴宏傑表示,這種鋁電池模型廉價、耐用而靈活。
  • 港媒:又有三所美國大學支持華裔美國科學家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25日報導,匹茲堡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近加入其他12所頂尖學校行列——包括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發表了支持華裔美國科學家的聲明。在匹茲堡大學7月25日發布的一封600字的信件中,校長派屈克·加拉格說,由於獲得最新科技的渠道與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之間的聯繫,學校被捲入這場衝突。加拉格以該校癌症病毒學系主任研究員張遠教授為例,說明華裔科學家如何幫助推動該校歷史和醫學突破。加拉格寫道:「然而,這種全球學術交流的悠久傳統越來越受到衝擊。」
  • 美國史丹福大學鮑哲南團隊在柔性電子領域實現新...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科研團隊2月19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說,他們在柔性電子領域實現了製造工藝的新突破
  • 華人發明超強鋁離子電池:充滿僅需1分鐘
    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發明了第一批快速充電、更持久且更廉價的高性能鋁電池。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最新科技提供了現在普遍使用的很多商業電池的更安全替代品。「我們研發了一種可充電的鋁電池,它可以取代現有的存儲設備,例如對環境有害的鹼性電池,或者有著火風險的鋰離子電池。」史丹福大學化學教授戴宏傑(Hongjie Dai)這樣說道。
  • 新型鋁電池:充放電達7500次,一分鐘充滿電
    打開APP 新型鋁電池:充放電達7500次,一分鐘充滿電 佚名 發表於 2015-07-13 11:08:21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員開發出一種高性能的鋁電池
  • 全球僅兩人,「天才」華人女科學家再獲美國大獎!
    2018年10月17日,2019年度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揭曉。5位生物學家、2位物理學家及一位數學家共同獲獎。其中,華人科學家莊小威和陳志堅分別因超越傳統光學顯微鏡的超解析度成像技術、揭示細胞檢測外源DNA並引發免疫反應的機制獲獎。
  • 華人驕傲:20歲留學,成世界頂尖女科學家,如今加入美國籍
    在科研這一塊領域,雖然我們投入巨大,也取得了很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象徵科學最高榮譽的諾貝爾獎上面,目前國人還難以有所突破,只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少數幾個華人獲得此榮譽。他們都是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卻是在國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不免令人遺憾。
  • 「科研女神」鮑哲南:斯坦福首個華人女院長!
    2019年元旦,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鮑哲南回南京探親,引起廣泛關注。她是第一個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當院長的中國女性,曾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5年《自然》年度人物、2017年「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等殊榮。她攻克了人造皮膚的難關,讓人類永葆美麗不再是遙遠的夢!這位全球著名的科研女神,生活中還是擁有兩個孩子的美麗辣媽。鮑哲南有著怎樣的故事?
  • 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研發柔性電子材料,軟似皮膚並且可拉伸
    美國史丹福大學華人教授鮑哲南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開發出一種導電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 目前,智能服飾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讓智能服裝變的既智能又人性化是科學家追求的目標。
  • ...少年班 莊小威 院士名單 院士增選 科學院院士 美國史丹福大學...
    東方網5月10日消息:日前,美國科學院公布84名新晉美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本次院士增選中共有3位大陸華裔當選,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駱利群、莊小威名列其中,另一名大陸華裔科學家董欣年為武漢大學校友。  駱利群是中國科大少年班81級校友,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生物系教授。
  • 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恆訪問美國知名高校 洽談合作取得積極成果
    據上海科技大學官網5月5日報導,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恆近日對美國史丹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等知名高校進行訪問,就學生交流、學科建設、科研項目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積極成果。> 近日,校長江綿恆一行先後訪問了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明尼蘇達大學荷美爾研究所(Hormel Institute)、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知名高等高校及研究機構,與上述機構的管理者、教授和研究人員等廣泛交流,就學生交流、學科建設、科研項目及師資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