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這一塊領域,雖然我們投入巨大,也取得了很多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象徵科學最高榮譽的諾貝爾獎上面,目前國人還難以有所突破,只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等少數幾個華人獲得此榮譽。他們都是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卻是在國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不免令人遺憾。
今天說的這位牛人,在自己的領域成果豐碩,是未來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然而,她也是在留學美國之後,取得如此成就的。此人就是現美國名校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鮑哲南。
1970年,鮑哲南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南京大學的教授。從小,鮑哲南在父母的薰陶下,她從小就對自然界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是出了名的好奇寶寶。父親經常對她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先找問題找答案,然後通過實驗去證實它」。這讓鮑哲南形成了科學的思維方式,對她以後走上科研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7歲時,鮑哲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化學系。在大學的三年時間,鮑哲南學科內的各科成績都非常的優秀,而且有著很強的實操能力,她在學校裡痴迷做各種實驗,基礎課程學習基礎紮實。大學顯然不是她的目標,在鮑哲南心中,一直想要的國外留學,進一步進行科研探索。
1990年,不到20歲的鮑哲南,本科還沒畢業,就跟隨姐姐到了美國,進入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學習,由於成績優異,她之後在沒有獲得本科學位的情況下,被芝加哥大學破格錄取,成為該校的公費研究生,成為著名華裔化學家魯平教授的得意弟子,並且踏入了聚合物化學材料這一她之後為之花費無數精力的行業。
在芝加哥大學,鮑哲南依舊是一名超強學霸,用五年時間,就取得了博士學位,最後成為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在貝爾實驗室的8年時間裡,鮑哲南的很多科研成果,都做到了世界第一,發表了很多重量級的論文,逐漸成為聚合物化學材料領域冉冉升起的明星科學家。
結束貝爾實驗室的工作後,成果豐碩的鮑哲南,得到了很多大學拋來的橄欖枝,最後,她放棄了豐厚的待遇,加入了史丹福大學,在該校化學系任教。在斯坦福工作的十餘年間,鮑哲南始終奮戰在一系列科技發展的前沿,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有機電晶體、人工電子皮膚、碳納米電子器材等。這期間,她獲得的有分量獎項數不勝數,成為該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在鮑哲南頭上,有著很多無比璀璨的光環。2011,年鮑哲南榮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並被外媒盛讚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2015 年,她被《自然》評為年度科學人物,2017 年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2017 年 11 月,鮑哲南升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她也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堪稱華人的驕傲。
如今,鮑哲南已經入籍美國,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未來,鮑哲南的目標是獲得諾貝爾獎,作為自己領域最出色的科學家之一,她有著很大的機會。她的夢想就是運用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