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南極高溫,2020年或維持高溫節奏?科學家提出76個解決方案

2020-12-04 猩猩科學頻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

地球氣候變暖,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趨勢。進入2020年,我們首先看到2020年1月份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月,隨後我們又看到了南極地區出現了高溫的情況,曾經一度超過20℃,達到20.75℃,這是南極地區首次超過20℃的高溫。在這幾天,又有一個關於氣溫的消息,在北半球很多地區都迎來了一個暖冬,部分地區甚至度過了一個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冬天,其中歐洲地區的2019/2020年冬天平均氣溫比標準值高3.4℃。美國地區也因為氣溫的上升,春季提前到來,其東南地區的春季到來的時間甚至比往期提前了幾周。

雖然在自然狀態下,也會出現異常高溫的情況,如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可能會導致很多極端的天氣問題,不過,我們人類對氣候的影響也日漸增加。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出,在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間,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概率大約為35%。即使接下來厄爾尼諾現象沒有出現,地球很多地區可能也會出現高溫的情況,甚至可能會比平均水平還高。當然,如果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可能問題會更加複雜。看起來,不管厄爾尼諾現象是否發生,2020年地球氣溫可能會維持高溫節奏。其實在進入2020年也已經看到了很多跡象,前文也說到了,如暖冬、南極高溫等。

看起來,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氣候變暖持續,我們受到的最直接的影響是高溫天氣,其實背後還隱藏了很多問題。如澳大利亞地區野火肆虐的問題、當前橫掃多國的蝗災、北極甲烷爆發、紐西蘭海水升溫異常等問題,其實都是與氣候變暖有很大的關係。這是因為這些地區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天氣問題,如澳大利亞地區出現了乾旱、高溫天氣導致的野火;阿拉伯地區2018年降雨量異常增多導致蝗蟲大量繁殖;北極地區因氣溫上升加快凍土融化,藏在凍土裡的甲烷氣體大量釋放到大氣中。而這些現象,最後又「反饋」給我們人類,因為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看起來,氣候變暖帶來的問題,已經影響到我們人類了。因此,如何緩解氣候變暖,減少各種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和強度,值得深思。對此,其實也有很多相關的研究,現在有科學報告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案。

《The Drawdown Review》的科學報告提出,如果希望減緩溫室效應,讓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停止上升或者出現下降,意味著我們需要減少化石燃料排放物(如二氧化碳等)的釋放。出現這個轉折點(即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含量下降),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需要朝著這一個目標去努力,希望能夠起到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目標。對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Project Drawdown的科學家提出了76個解決方案。據預測,通過實施這76個解決方案,將可以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2040年代中期之前達到峰值。也就是說,按照這些方案實施,我們可能會在204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可以看到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情況。當碳含量下降,氣候變暖的趨勢也會得到緩解,氣溫上升等問題也會減少出現的頻率。

如果真的能夠按照科學報告所說的那樣,二氧化碳的含量在2040年代中期之後出現轉折點,確實是一個好消息,值得期待,當然也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不過,願景永遠是美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因為實施這些項目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據估算,前期的成本可能高達26.2萬億美元看起來似乎難以接受,但是從其它的角度來看,還是值得展開的。因為隨著氣候變暖的持續,我們也會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包括各種氣候問題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144萬億美元。除此之外,相信大家也希望看到一個環境美好的大自然。

在這76個方案中,Project Drawdown的科學家進行了分組和排名,大致分為5大項:能源、土地修復(涉及糧食浪費,農業等問題)、行業、建築效率、運輸。這裡涉及到3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減少碳排放、保護和優化現有的生態系統、如何在減排過程中實現社會發展。其實,也就是涉及到我們常說的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碳排放、植樹造林、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如何保障社會發展不受影響,確實是值得深思。因為我們需要持續發展,必然會存在使用能源的問題。

未來減少碳排放會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如何吸收已經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是重中之重。如Project Drawdown科學報告提到的,保護和優化現有的生態系統,其實就是在保護現有的綠色植被的情況下,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讓地球「更綠」。事實上,這些年來,地球的綠化面積持續增長,NASA的科學數據顯示,從2000年代初到現在,地球森林覆蓋率已增加5%,我們國家新增綠化面積佔比超過25%這也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成果,當然,我們在植樹造林的同時,還得保護現有的森林不受破壞。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出警告,高溫和暖冬至少持續5年,預計2022年後恢復
    氣候的變化越來越嚴峻,而我們對全球降溫的措施也是各有各的看法,但是始終沒有一個能夠完全讓人滿意的方法,根據氣象學家們最新的《自然通訊》雜誌報告稱,我們的地球氣候又會進行一個新的時期,科學家們發出警告,在未來的五年將創紀錄炎熱氣候(異常炎熱和暖冬)都將會主宰我們的地球,也就是說我們的地球要進入到一個
  • 2020年怎麼了?南極出現20度高溫!科學家:企鵝可能很快徹底滅絕
    但是從何一個數據說明我們地球的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在出現了,因為越來越多生物滅絕或消失已經出現,並且已經可以通過數據來進行說明,在2020年的時候,《生物保護》雜誌就說明了生命滅絕的趨勢。根據芬蘭科學家卡多佐研究的數據指出,在全球範圍之中,昆蟲的滅絕速度已經算是創下新高,約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它們的消失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影響。而滅絕的原因確實因為人為活動所引起的。
  • 廣東經歷最暖的10年連續出現第五個暖冬
    儘管誰也無法預測未來的千年地球將如何改變,但在經歷了2006年的全國暖冬之後,在2007年的今天,尤其是在「3.23」世界氣象日前後,氣候變暖的話題愈發牽動老百姓的關注和憂心。  全球變暖或將持續幾千年  近幾年來,老百姓大多會深有感觸,夏季高溫天氣越來越多,最高氣溫接連打破紀錄,多年前的4、5月份,中國北方尚冰雪初融,乍暖還寒,可是近幾年個別地方已近似夏季,最高氣溫甚至趕超南方。  南極半島的北部在過去50年內增溫了2℃,曾經終年不化的南極半島冰蓋面積在減少,海平面隨之抬升。
  • 印度出現50度高溫,科學家:太陽沒黑子概率76%,地球要降溫了?
    而這樣的氣溫其實並非在印度首次出現,在當地時間26日還有更高的氣溫,根據科學測量數據顯示,在拉賈斯坦邦楚魯地區出現了50℃高溫,成為今年(2020年)以來印度首個記錄50℃高溫天氣的地區。所以印度正在過「烘烤」模式。
  • 2020年全球多個地區異常高溫,溫室效應真的已經刻不容緩了嗎?
    因為溫室效應的原因,全球溫度一年比一年增高,就在今年,也就是2020年,世界各國出現了很多異常的災難,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日本火山噴發以及現在還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等等,這就像是大自然在警告人類一樣!根據統計,2020年1月份的溫度已經是1880年以來最高的溫度了,而剛剛到來的5月,其溫度也已經超出了歷史記錄!
  • 【植樹節】南極「發燒」,高溫將導致古老病毒被釋放...地球需要...
    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西摩島測得氣溫達20.75℃!在我們的教科書中,南極年平均氣溫為零下25℃,是個「極寒之地」。除了南極高溫,全球氣候變暖還引發了在這多災多難的2020,地球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綠色!
  • 今年會是個乾旱高溫年嗎?美國專家表示:2020年或是最熱的一年!
    而旱災的本質是土壤缺水,所以除了高溫會蒸發水這個因素以外,那些江河水資源豐富的地方往往也更不容易發生乾旱。簡單來說,高溫跟乾旱之間不是必然關係,但2020年的確大概率上是一個高溫年,至少會比剛剛過去的2019年更熱。
  • 南極地區出現破紀錄度高溫天氣
    就在2月7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在阿根廷在南極地區的埃斯佩蘭薩研究基地記錄下了新的創紀錄溫度:18.3攝氏度,這打破了2015年創下的17.5攝氏度的紀錄。就在網友們紛紛驚嘆這一堪比溫帶地區的罕見高溫時,高溫紀錄又一次告破,這一次南極高溫突破了20攝氏度!
  • 西伯利亞遭「80000年一遇」高溫,凍土或許消失,人類該怎麼辦?
    我國的第1個高溫城市,首次出現在了北方,這也十分讓人詫異,根據科學家的數據來看,2020年的平均氣溫比往年上升了1.1度,曾經2016年是最熱的一年,照目前的形勢,2020年將有望打破2016年成為最熱的年份,雖然這只是科學家的猜測,但很多地區出現了此起彼伏的高溫天氣,實在讓人無法放心。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諾立高溫顏料廠家向科學家學習
    202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另外一半授予賴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因為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總獎金為760萬人民幣。
  • 首次出現超過20℃的氣溫 南極創紀錄高溫如何產生?
    南極洲今年夏天的整體氣溫高於往年平均值,並且出現了創紀錄的高溫。2月7日,阿根廷國家氣象局在其官方推特帳號發布消息稱,位於南極半島北端的阿根廷研究基地埃斯佩蘭薩於2月6日創下了18.3℃的新紀錄,超過了2015年3月24日的17.5℃的紀錄。
  • 南極出現高溫,全球變暖不可逆轉:人類應該如何應對?
    武漢疫情還沒有結束 ,珠穆朗瑪峰長草了,北極甲烷也大爆發,南極出現了罕見的20.75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大量的冰川融化……全球變暖不可逆轉地蔓延,這已經成為2020年的一個共識。在科學家們的觀測記錄中,自進入21世紀以來,有16年創下了史上最熱的年份,這是人類自19世紀開始監測氣溫以來最為溫暖的一個世紀。觀測記錄中,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近80萬年最高,2016年是人類有觀測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
  • 北極圈內罕見高溫,高達38攝氏度,或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北極圈內出現高溫,今年是怎麼了?背後或都是人類行為導致!今年的地球和以往不同,經歷了疫情、蝗災和高溫,這都間接的傷害了地球,時間的推移讓地球的氣候變化更為嚴重,不知從何開始,溫室效應仿佛被摁下了「加快鍵」,近幾年的高溫變化越來越大。
  • 澳洲山火又燒起來了,出現49度高溫,可能會燒到2021年!
    澳洲山火又燒起來了,出現49度高溫,可能會燒到2021年!在2020年是冷冬還是暖冬話題的爭論當中,難以避免提到的就是人類工業化和全球變暖,科學家認為如果2020年即將迎來暖冬,與全球變暖脫不了關係,而今年美國和澳洲兩次大型的火災將會是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幕後推手。
  • 海南"高溫"天氣將持續 未來一周仍是"暖冬"
    雖然已經入冬,但是海南高溫天氣一直處在較高水平,這讓廣大市民也感到很疑惑。  11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南省氣象局了解情況,省氣候中心副主任邢旭煌告訴記者,「從數據對比來看,海南11月1--16日的平均氣溫在歷史上排位確實是比較靠前的,位居1966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
  • 南極出現破紀錄的高溫天氣,9天融化了南極20%的積雪
    本月在南極洲出現的高溫熱浪使正常寒冷南極洲大陸北部的溫度飆升至60年代中期水平。令人驚訝的是,根據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的圖像,高溫熱浪僅僅用了九天時間就融化了南極洲大陸上約20%的積雪,留下了積雪融化後出現的大水塘。
  • 地球高溫信號告急?厄爾尼諾現象頻發,對我們有何影響?
    進入2020年以來,我們能明顯感覺到氣溫的變化。很多人說2020年是近幾十年來最炎熱的一年,進入到夏季之後,這樣的感覺異常明顯,即使現在已經到了9月末,仍然還有一些城市籠罩在高溫之下。這樣的現象並不是一個好兆頭,科學家認為如今的全球變暖形勢愈加嚴峻,如果這樣的形勢持續下去,未來地球環境將會到達一個臨界點。臭氧層空洞全球變暖並不是今年才開始的,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地球的氣溫就已經開始了變化。人類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大肆發展重工業,不斷的排放溫室氣體。很多人應該還記得臭氧層空洞,因為我們大量使用空調導致地球的臭氧層出現了空洞,氟利昂也才被人類禁用。
  • 貴州的2019年,是個強暖冬年
    省氣象臺3月4日消息,根據暖冬等級(GBT 21983-2008)標準,2019年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我省迎來了1961年以來的第6個強暖冬年,58縣(市、區)達強暖冬年標準。冬季氣溫偏高全省冬季平均氣溫為8.1℃,較常年同期偏高1.7℃,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3 高值。
  • 南極又現20.75度高溫,人類在面臨氣候劫?
    而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我們看到不少地區的氣候多樣化也在呈現出來,無論是我們自己身邊,還是到了地球的南北極地區,可以說都出現了明顯的氣溫變化,而在今年2月7日的時候,我們首次獲得了南極半島的歷史性高溫,也就是一次刷新氣溫值的溫度,達到了18.3攝氏度氣溫,雖然按該數據還未得到世界氣象組織的認證,但是南極新一輪高溫數據測量又出現了。
  • 北極圈出現30℃高溫,人類會將地球帶回4000萬年前嗎
    據《太陽報》2020年6月11日的新聞報導,位於北極圈的Nizhnyaya Pesha在上周二的氣溫達到30℃的高溫。雖然當前是北半球的夏天,我們很多地區現在也看到了很多高溫的情況,有一些地區的氣溫也達到30多℃,接近40℃,但是對於北極地區來說,出現30℃的氣溫,確實是需要重視的,因為這些地區的氣溫普遍都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