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有人開始預言電影《後天》那樣聳人聽聞的大災大難也將在地球出現。儘管誰也無法預測未來的千年地球將如何改變,但在經歷了2006年的全國暖冬之後,在2007年的今天,尤其是在「3.23」世界氣象日前後,氣候變暖的話題愈發牽動老百姓的關注和憂心。
全球變暖或將持續幾千年
近幾年來,老百姓大多會深有感觸,夏季高溫天氣越來越多,最高氣溫接連打破紀錄,多年前的4、5月份,中國北方尚冰雪初融,乍暖還寒,可是近幾年個別地方已近似夏季,最高氣溫甚至趕超南方。
南極半島的北部在過去50年內增溫了2℃,曾經終年不化的南極半島冰蓋面積在減少,海平面隨之抬升。
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表示,氣候持續變暖已是觀測事實,所帶來的影響觸目驚心。1998年和2005年是有儀器記錄以來全球最暖的兩年,20世紀北半球地表平均溫度的增幅,可能是過去1000年中最高的。
廣東氣候變暖與中國和全球是同步的,而中國又「榮幸」地入選全球氣候變暖特徵最顯著的國家之一。
根據廣東省有關氣象資料,廣東省年平均氣溫自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振蕩上升,90年代後期以來升溫速度明顯加快,最近10年是廣東20世紀後半葉以來最暖的10年。且以冬季氣溫變暖趨勢最為明顯,2000年至2006年已經出現了5個暖冬。
科學研究和監測預測表明,未來20年全球氣溫增高的趨勢仍將持續,我國增溫趨勢尤其明顯。到2020年我國地表平均氣溫將可能變暖1.3℃—2.1℃,2100年甚至會變暖3.9℃—6.0℃。而有關專家對南極的冰芯分析結果,認為地球變暖還會維持幾千年。
誰是氣候變暖的禍首?
誰是全球氣候變暖的禍首?近幾年來,這一直是國內外眾多專家潛心研究的對象。
有不少氣象專家指出,人類長期的經濟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暖最大的「嫌疑分子」。不過,這一結論並未得到國內外專家的普遍認同。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安寧表示:「單純是溫室效應在遙遠的未來能把南極的冰川全部消融,這不可想像!世界的天文學家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在他看來,行星、太陽的影響應該是氣候變暖的主因,而人類活動因素是一個二級因子。
與他持同樣看法的還有美國、丹麥等科學家。俄羅斯科學家最近認為,火星增溫和地球增溫周期一致,主因是太陽。丹麥天文學家則認為,氣候變化主因在宇宙。
不管「罪魁禍首」是誰,人類的活動至少也是一個對氣候變暖有「貢獻」的因素。那麼,在氣候變暖面前,人類本身應如何拯救自己的星球?
秦大河認為,要把應對氣候變化和防禦極端氣候災害鮮明地列入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制定適應氣候變化、防禦極端氣候災害的長期國家戰略;堅持走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發展道路,減緩氣候變暖,保護全球氣候;加快建設國家氣候變化應對科學工程。
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梁建茵表示,對氣候變暖,政府和相關機構除制定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外,還需注意環保、節約能源,轉變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尋求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目前廣東省氣象部門已針對氣候變暖的情況,研究相關的對策,減少對廣東經濟的影響。(記者蘇稻香通訊員楊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