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方人來說,冬季一直是一個很難熬的季節,小時候手腳經常因為天氣太冷長了凍瘡,對於南方人來說,冬季溼冷的天氣也照樣不好受。可是近年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冬天變得沒那麼冷了,甚至還沒有好好感受冬天,春天就來了。冬天下雪、結冰的時候也越來越少,南方人更是難以再看到雪了。
今年也是一樣,不知不覺春天就已經到來了。想必大家都感受到了,去年12月份到今年2月份本來應當是「冬季」,卻絲毫沒覺得有多冷。根據氣象研究,這次的冬季也比以往「暖」了很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這個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同期第五高,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廣東、上海還經歷了史上最暖冬季。
剛剛過去的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零下2.25℃,往年冬季平均氣溫為零下3.34,今年的冬季氣溫比較常年同期偏高1.09℃,達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
不僅只是這次的冬季氣溫偏高,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我國冬季越來越「暖」,統計顯示,2013年至今連續7個冬季偏暖。這也就是為啥很多人感覺冬天越來越暖和,也越來越短暫的根本原因。
冬季越來越暖,與全球氣候變暖分不開,那這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呢?首先,氣候變暖可能會給南極半島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有些物種可能面臨滅絕。冰雪融化又會導致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灘涂溼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生態群喪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層,造成生態環境的失衡。
其次,氣候變暖,會破壞農作物的正常生活環境,在溫暖的氣候下,害蟲的繁殖將有更有利的條件,造成農作物的減產。
最後,全球氣候變暖所帶來的熱能,會提供給空氣和海洋巨大的動能,從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颱風、颶風、海嘯等災難。
其實對於「暖冬」,老農也一向持有「否定」態度,從我們農村流傳的一些俗語中就可以看出。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冬天麥蓋三重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冬天寒冷,就會凍死很多害蟲,減少農作物病蟲害,冬天越冷,來年糧食的產量才越高,才能一個豐收年。
其實諸如此類的俗語還有很多,例如「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冬雪消除四邊草,來年肥多蟲害少」、「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等,這些都是說冬天要越冷越好,天氣越冷,來年的收成越好。
冬天越來越暖,讓農民很擔憂,天氣不光影響的是莊稼,可能還會影響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是希望能恢復到原來那個可以下大雪的冬天。
各位農民朋友,對於連續七年的「暖冬」,你認為是好是壞?其實祖輩早已經明說了。歡迎交流、分享。獲取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右上角藍色關注按鈕,精彩期待與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