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一根木頭》中,洛嫣本來是一個很高冷的姑娘,被男主各種糖衣炮彈攻陷了城池,於是開始變得柔情似水,曾經高不可攀的人如今也變得粘人。
但是男主的態度卻在得到洛嫣之後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他開始不再像之前那般獻殷勤,不再秒回對方的消息,對她的事也不再像之前那樣上心。
洛嫣在這段感情裡越陷越深,對方卻有可能隨時抽離,這樣不公平的差距讓很多網友在彈幕中發表自己的義憤填膺:「怎麼每次受傷的都是女生?」
好像事實確實如此,在一段感情中,女人擅長做加法而男人擅長做減法,所以也會出現一開始的不在乎變成在乎,一開始的在乎反而變成不在乎的尷尬局面。
感性為主的女性天生就比男性對愛情的滋潤的需求程度要更高,她們很容易就會在愛情裡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境地,以至於最後想要脫身都成為了一件很難得事情。
世界上的情感多有坎坷,那些能夠從一而終的請問愛情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在分分合合而又千瘡百孔的愛情裡左右徘徊著,而如何讓一個男人越來越愛自己,則成為了女人在兩性關係中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必修課。
「稟賦效應」的原理,在情感中的綜合運用
01)、什麼是稟賦效應呢?
所謂稟賦效應,它指的是當我們擁有了某一件物品的時候,那麼我們對這件物品的評價程度和期望值就會比還沒有擁有它的時候要高出許多。
因為此時它已經屬於我們,而在擁有的過程中也會聚焦我們對它投資的時間和精力。
而當我們的潛意識開始覺察到即將失去這件物品的時候,我們對於失去的敏感程度要比繼續擁有的敏感程度要高得多,因為這意味著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全部都付諸東流,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這是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稟賦效應的相關理論,它表明在某種情景之下,一定量的損失給人們帶來的效用降低要大於相同的收益給人們帶來的效用增加,也就是說失去比擁有更加讓人難以接受。
02)、如何理解情感中的稟賦效應?
在情感生活中,人們覺得擁有總比失去要好,好比我們打算去買一樣心儀已久的東西,但是這個東西,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也就是說可有可無。
可是,當這個東西突然賣完沒有買到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太吃虧了,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畢竟關注了很久,想念了很久。
同樣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人明明不能繼續參與一段感情,卻還是念念不忘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在這其中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故而不捨得放棄。
由此看來,學會引導男人為自己付出,是讓對方越來越愛自己的關鍵所在。
無形投資和有形投資要齊頭並進
電視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的黎維娟的家庭環境並不優越,由於吃夠了沒錢帶來的苦,所以她格外地、迫切地想要更好的物質生活。
在這種強烈意識地指導下,她的戀愛觀念也發生了偏差——她的擇偶標準排名第一位的是對方能給她花多少錢,而愛不愛她才是其次。
在這樣的戀愛觀念的驅使下,導致她遇到的每一個男人都會給予她想要的物質,唯獨深情專一極其吝嗇,而她自身也陷入了一種迷茫的處境裡,因為她雖然得到了她一直以來都想要的,卻失去了體驗真愛的機會。
因為稟賦效應的原因,我們需要引導男人為我們付出,但要注意方式,不能「一點式」發展本末倒置,過於追求一方面地付出只會導致另一方面的極度匱乏。
而這樣的感情由於部分重要因素的缺失,也不會讓人真正地體驗到愛情的美妙。
所以,當我們在引導男人付出的時候,有形投資重要,無形投資也重要,你可以要求他對你說一些情話,讓他花時間陪伴你,生氣的時候也讓對方多花些經歷去哄你。
有時候人只有付出的多了,才能夠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習慣。
學會「索取」是一個女人最高級的馭夫方式
由於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越發地普及,導致很多女性覺得讓男人為自己付出是一種增加虧欠感的事情,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她們更加偏向於自給自足,能不麻煩男友就不麻煩男友。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的增加就是建立在一個「麻煩」和「索取」的基礎上,就像錢鍾書先生所說的:兩個人促進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借書,借出去還回來,感情就是在這樣一個來去的過程裡逐漸得到升華。
而我們自以為的懂事可能落在對方眼裡就成為了一種刻意疏離的方式,我們不麻煩對方會關閉自己想要坦誠相待的心,以及拒絕對方想要靠近我們、給予我們的溫暖。
任何兩性關係都離不開張弛有度,張力就是我們對外的付出,而收回來的力度就是我們對另一半的索取。
同時,心理學的富蘭克林表明讓一個人更加喜歡你的方式不是去幫助他,而是讓他來幫助你。因此,學會讓男人為自己付出,學會索取才是一個女人最高級的馭夫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