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2日,美國海軍的一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好人理察」號發生爆炸並起火。火勢蔓延到了艦橋等關鍵部隊,現場共有59人傷亡,剛開始美國海軍還奮力撲救大火,但是隨著火勢的不斷擴大,艦上所有人員不得不撤離,目前大火雖然已經熄滅了,但是這艘兩棲攻擊艦上的大量設施已經遭到徹底破壞,即便是美國想要修復這樣一艘損壞嚴重的兩棲攻擊艦也是非常困難的。
從空中俯瞰的好人理察號,可見甲板上已經被燒出了幾個大洞,艦橋和桅杆已經倒塌
「好人理察」號於1998年開始服役,此前曾長期部署在日本橫須賀港,直到2018年才因為無法搭載新型F-35B戰鬥機返回美國聖地牙哥進行改裝。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艘以「好人理察」命名的軍艦,早在二戰和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就曾擁有過一艘「好人理察」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艘軍艦的前世今生。
好人理察號內部,已經被大火燒得一塌糊塗
二戰時期下水的「好人理察」號
第一艘名為「好人理察」號的美國海軍艦艇是二戰時期下水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十四號艦。該艦於1943年2月1日開工建造,1944年4月29日下水,並最終在1944年11月26日服役,趕上了太平洋戰爭的末班車。該艦曾參與支援軍艦。
第一艘名為好人理察的是一艘埃塞克斯級航母,該艦於1944年末下水,趕上了二戰的末班車
戰爭結束後,「好人理察」號退役封存,當時美國對保有大量海軍艦艇曾有過很大的爭論。美軍在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後準備大力發展遠程轟炸機和核武器,連已經開工的「合眾國」號航母都被取消。這些二戰時期遺留的「埃塞克斯」級就更是自身難保了。但是很快美國人就意識到,核武器不是隨隨便便在什麼時候都能隨意使用的,更多情況下戰爭還沒有激化到要使用核武器的地步,而且很多常規任務,例如保持美軍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動員能力,對敵對勢力進行威懾等等還需要一個龐大的海軍支持,所以美軍很快又重拾了其航母項目。
美國海軍第一艘擁有斜角甲板的航母CV-36安提坦號
可是這一時期的海軍航空兵和航母技術相較於二戰時期已經有很大差距了,二戰時期的艦載機都是活塞動力飛機,其速度慢,需要的飛行甲板不長。而二戰結束後,噴氣式發動機迅速發展,噴氣式飛機在對抗活塞式飛機時有著巨大的優勢,但是噴氣機的航速快,需要的起飛和降落滑跑距離也更大,所以其需要的飛行甲板面積也更大。
改裝後的好人理察號,改為封閉式艦艏與斜角甲板的布局
美軍先是在「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19號艦「安提坦」號上實驗了斜角飛行甲板,這種飛行甲板將起飛區和降落區分開,斜角甲板使得起飛的艦載機擁有更加寬敞的降落區域,而且降落失敗後可以直接拉高復飛,不必擔心像此前一樣撞到甲板前部停放好的艦載機,總的來說斜角甲板確實能夠增加艦載機的起降效率,美軍也對這種設計非常滿意。1953年,好人理察號進行SCB-27C及SCB-125現代化改造,改造完畢後它也擁有了斜角飛行甲板。
注意改裝後的艦橋和主桅,以及現代化的電子設備
現代化改裝後,該艦參與了越南戰爭,先是參與了北部灣 在滾雷行動中對北約進行了大量的空襲,該艦於1971年退役封存,並於80年代末拆毀除籍雖然「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是在二戰期間建造的,但是經過現代化改進後,它已經具備了現代航母的幾個重要特點,例如斜角飛行甲板,還有在設計之初就已經確定的側舷升降機等布局等。
改裝斜角飛行甲板後的好人理察號線圖,此時該艦已被重編為攻擊航母
「黃蜂」級六號艦「好人理察」號
咱們再來說說這次起火的兩棲攻擊艦「好人理察」號,該艦原本是「黃蜂」級的六號艦,1992年開工建造,1998年正式服役。由於其服役的年代美軍還沒有F-35B,所以「好人理察」號原本只能起降AV-8B戰鬥機。不過相較於前型黃蜂級,該型艦的升降機全都布置於側舷,其登陸塢艙也進一步擴大,能夠容納三臺美軍的通用LCAC氣墊登陸艇。
「黃蜂」級可運載的武器,基本囊括了海軍陸戰隊作戰使用的所有裝備
「黃蜂」級雖然與前型「塔拉瓦」級都屬於兩棲攻擊艦,但「黃蜂」級的代號是LHD,也就是Landing Helicopter Dock(直升機船塢登陸艦)的縮寫,而且「黃蜂」級是美軍第一種代號為LHD的艦艇。「塔拉瓦」級的代號是LHA,也就是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直升機登陸突擊艦),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可以明顯看到「黃蜂」級更側重兩棲登陸能力。事實也正是如此,「黃蜂」級在擁有強悍的對地支援能力的同時,巨大的船塢使得該艦擁有極強的投送能力。
黃蜂級兩棲登陸艦正在回收LCAC登陸艇,該型艦主要側重投送能力
「好人理察」號服役後不久就參與了對伊拉克境內目標的空襲活動,911事件發生後,該艦參與了對阿富汗境內恐怖分子目標的空襲。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好人理察」號與「巴丹」號上搭載的飛機對伊拉克發動了大規模的空襲,同時「好人理察」號還向伊拉克投送了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一團三營的部隊和裝備等。
黃蜂艦的四號艦,可以看到艦橋周圍都是雷達和電子設備等等,這些玩意過火對與艦艇的損傷相當巨大
而我們對「好人理察」號最熟悉的時間段莫過於它轉往第七艦隊,部署在日本的這段時間了,當時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在亞太地區部署有「裡根」號航空母艦和「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一時風頭無兩,「裡根」號是尼米茲級的九號艦,它與布希號同為尼米茲級第三批次,也是除布希號外最強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當時這兩艘軍艦進駐橫須賀後,美軍在亞太的兵力可謂是空前強大。
黃蜂級的最後一艘馬金島號在船臺上建造時的照片,拍攝於2005年
不過正如前文所述,「好人理察」號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搭載F-35B戰鬥機。F-35B服役並日趨成熟的同時,美軍也開始為「黃蜂」級別進行延壽改裝,使得其擁有搭載F-35B的能力,首當其衝接受改裝的自然是首艦「黃蜂」號了。2018年1月14日,改裝一新,能夠搭載F-35B戰鬥機的「黃蜂」號趕赴橫須賀,接替「好人理察」號作為第七艦隊的登陸投送力量。可見美軍對亞太的重視程度。
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進行延壽改裝後的預想圖
也就是在「黃蜂」號接替「好人理察」號進駐日本後,「好人理察」號才騰出空來,返回聖地牙哥進行改裝升級工作,原本該艦計劃進行搭載F-35B戰鬥機的改裝工作,卻在改裝中橫遭不測。通過現場照片來看,該艦的桅杆已經倒塌,甲板上也被燒穿了大洞,目前還不清楚該艦未來的情況將會怎樣。
正在熊熊燃燒的好人理察號,未來該艦的命運並不明朗
最後再來說說「好人理察」艦名的含義,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路易十六曾經對美國進行大量援助,其中就包括一艘名為「好人理察」的護衛艦,該艦原名杜拉斯公爵號,隨後才改名為「好人理察」,這一名字實際上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在法國擔任駐巴黎特派員時的筆名。美國海軍成立後,第一艘叫「好人理察」的軍艦就是前文所述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十四號艦,第二艘就是已經燒得一塌糊塗的「好人理察」號兩棲登陸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