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周凱)幾乎每個到過上海世博會的遊客,都會為英國館的獨特造型而震撼。被稱為「種子聖殿」的英國館由6萬多根纖細的透明亞克力「觸鬚」組成,向外伸展、隨風搖曳,很多遊客親切地稱其為「蒲公英」。白天,每根長達7.5米的觸鬚會像光纖那樣傳導光來提供內部照明,營造出敞亮肅穆的空間感;到了晚上,「觸鬚」內含的光源會使整個展館散發出璀璨迷人的光影。每根「觸鬚」的頂端都嵌有不同種類、形
態各異的植物種子。成千上萬顆種子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野生生物種子資源庫。
本屆世博會閉幕前,英國館公布了世博會英國館「後世博計劃」,其中包括60680顆「種子」的去向——將被送往各大院校、學術機構甚至普通大眾和用於慈善拍賣。
據英國館代理總代表及「後世博計劃」總策劃人艾琳女士介紹,本屆世博會結束之後,英國館會立刻進行拆館。一部分亞克力杆將和教材一起送往參與英國綠色學校計劃的各個學校,讓未來一代更加了解生物的多樣性和大自然對人類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一部分亞克力杆將贈予昆明植物研究所與英國皇家基尤植物園,以感謝他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所作出的貢獻;剩下來的亞克力杆將放在淘寶網上進行慈善拍賣。
艾琳女士表示,「合作」一直是英國參與世博的核心主題。在世博會期間,英國館共舉辦了300多場活動,每一場活動都與中國機構共同舉辦。這體現了英國成為中國全球合作夥伴的承諾——無論是在處理全球問題上,還是在科學領域的合作和商務貿易領域。艾琳女士說:「有人願意出錢購買英國館,但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就這麼將它賣了。有些東西是無法估價的,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希望繼續與中國保持合作,確保我們的後代能夠生長在一個適宜居住的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