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從先行先試到複製推廣,在改革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路。近年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前海也大膽探索,形成了從完善頂層設計、上線多功能智慧信用監管平臺到率先實現信用信息及評級狀況在區內多個監管機構互聯互通等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突破。
信用賦能,助力精準智慧監管
在前海,企業都有這樣一張專屬的「信用畫像」。圍繞違法違規、經營行為、關聯信息、榮譽成果和輿情信息五個方面,超過16萬家前海企業被深度分析被劃分為AAA、AA、A、BBB、BB、B、CCC、CC、C、D十個信用風險等級。政府監管部門根據信用評價結果,在日常監管中精準投放執法力量,實現高效、精準監管,做到對守法誠信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失信企業「利劍高懸」。依託此信用評級,信用優質企業在申辦行政服務時可以享受綠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與此同時,失信或信用風險較大企業也將無處遁形,在申請各類政策扶持受到限制。
在前海管理局企業服務中心(營商環境促進中心),晶報記者現場觀摩了前海公共信用平臺(三期)的運行情況和應用場景,該平臺曾獲全國信用應用十大實踐成果獎,成為前海唯一入選商務部發布的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創新案例。
晶報APP記者注意到,該平臺涵蓋五大主要功能:一是以監管需求為導向,構建「信用+X」的綜合信用監管平臺;二是建設AI智能預警+企業信用畫像,助力智慧監管;三是構建「過去-現在-未來」企業全生命周期信用預警體系;四是建立關聯風險傳導-打造全面企業關係網絡,深挖企業隱形風險;五是解決監管迫切痛點,建立企業地址大資料庫,便利尋找「失聯企業」。
據前海企服中心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19年12月7日,前海公共信用平臺(三期)在二期已完成數據歸集、統計分析等基本功能基礎上,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結合國家和省、市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要求,對前海管理局、區內監管部門(如前海稅務局、前海法院等)、區內商業銀行以及金融機構信用監管現狀開展調查分析與需求調研,探索在應用層面對平臺進行升級改造,打造兼具輿情監測、風險預警、協同監管和聯合獎懲多功能的綜合信用信息平臺。平臺已上線近一年,形成了覆蓋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的全過程智慧信用監管體系。
截至目前,該平臺已歸集了來自深圳市70多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第三方徵信機構,覆蓋前海自貿片區約16萬家企業的1300萬條信用數據。通過大數據建模,對片區企業開展信用分類評價,結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幫助政府監管部門識別重點監管對象,建立了強大的風險排查與預警功能。累計向深圳市發改委、市場監管委、公安、法院、檢察院、海關等15個政府部門以及前海管理局內部共開通監管帳號超過100個,協同監管平臺訪問量1.5萬餘次,前海蛇口片區公共信用網訪問量61.7萬餘次,在此基礎上已先後開展了針對交易場所、涉眾案件、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網際網路金融等多次專項清查。
從前海公共信用平臺(三期)每一個單獨的功能,都可以看到清晰的邏輯支撐。比如,利用技術手段加強政府採購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在政府採購中,對投標主體進行快速信用篩查的功能是該平臺的一大亮點。據工作人員演示介紹,在過去基於提供書面材料的「承諾制」的基礎上,平臺可以提供對投標主題進行快速信用篩查的功能,提高政府採購的合規性。通過「一鍵查詢」功能,相關部門可追蹤到投標主體上下兩層以上的關聯情況,並回溯過往投標歷史,篩查潛在陪標行為,增強招投標風險識別能力。
比如,通過前海公共信用平臺的查詢、評分公示和預警功能,落實工程建設領域風險防範中「查」、「防」、「控」三個環節的要求。目前,平臺對前海在建的98個項目進行信息收集和動態跟蹤,涵蓋工商、社保、稅務、涉訴、安全生產、上訪等項目主體信息。及時關注項目建設整體信用情況,對風險項目安排力量開展精準排查。
比如,前海公共信用平臺(三期)已實現面向政府監管、企業使用、市民查詢三個應用場景的功能。平臺的不同使用者會看到「千人千面」的平臺首頁,這背後是用「換位思考」,從「應用場景」更加人性化、智慧化出發,設身處地的為使用者著想。
豐富「信用惠企」維度,助推營商軟環境持續提升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話語權。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企業運營成本,激發市場活力,企業才能留得住、發展的好,外來企業才會想進來創業興業,企業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才能不斷湧流。
晶報APP記者從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了解到,2018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成立「守信激勵創新產品與服務」聯盟(「信易+」聯盟),前海合作區是廣東省內的唯一試點區域成員單位。在前海範圍內,開發挖掘守信用信場景,為守信企業在貸款、租賃、行政服務等領域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主動為守信主體降低創業及運營成本。截至目前,前海方面大力推進「信易+」應用,打造信用惠企產品體系。累計通過「信易貸」為中小企業申請信用貸款2600筆,授信13億元;「信易租」合作客戶544個,金額超過2500萬元,授信金額近4000萬元;創新開展「信易託」,信用評價結果為A的企業,可免予提交企業實際經營地址證明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片區內,率先實現了信用信息及評級狀況在前海管理局外監管機構的應用。在前海信用賦能下,前海稅務局與企業服務中心實現戰略合作,推出包括對信用評級「雙A」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納稅服務,對特定審批事項提供加急辦理,縮短涉稅審批事項辦結時間;對「雙C、D」企業開展稅務稽查、納稅評估等5大類、16項舉措,實現基於信用的精準納稅服務和監管,為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先行示範。
自前海開展「信用放、信用管、信用服」,打造具有自貿區特色的「信用稅收」新模式以來,已為信用「雙A」企業辦理涉稅業務超過500筆,平均辦稅時間縮短75%,稅務機關減輕了約26%的日常管理工作量。同時,徵管部門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打擊力度,通過風險模型定期進行大數據掃描並開展風險應對,風險識別命中率達85%以上。
接下來,前海信用體系建設將在信用惠企方面繼續發力,鼓勵企業誠實守信,推出系列面向企業的信用創新產品與服務,與具體業務結合,擴大聯合激勵的輻射範圍,大力拓展信用在金融、租賃、行政審批各領域的惠企應用。
來源|晶報APP
記者:魏格格
【來源: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