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板塊是如何漂移的?

2020-12-03 星星都暗了啊

最近,在對巖石進行研究時,還發現了地球表面大陸漂移的現象。我們簡單地論述一下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在海底和露出海面的大塊大塊陸地的下面,還有一層厚厚的重晶石包裹著地球,這層重晶石叫做地幔。

地幔的2/3被海所覆蓋。大塊大塊陸地的組成成分是比較輕的巖石,漂浮在地幔上面,如同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外面。

上述中的「漂浮」一詞運用得準確,雖然地幔的構成物質是結晶體,但在受到巨大壓力時會緩慢移動,如同構成冰川的冰塊,可以沿著下坡滾動一樣。

地幔中含有放射性物質,一直在向外放射熱量。由於受到這種加熱作用,地幔在豎立的漩渦中翻滾,有點像鍋裡的 熱水,雖然巖石的翻動很緩慢一年僅僅能夠移動一二英寸。地幔在翻動時,漂浮在上面的大陸就會轉動,像是鍋裡的氣泡在水面上轉動一樣。

雖然若干種方法都能夠探索出大陸以前的運動狀況,但最有效的方法是最近發現的巖石磁性研究。許多沉積物中含有磁性微粒,當沉積物形成但沒有凝結成巖石時,這些磁性微粒具有向南方或者北方移動的趨勢。因此,我們能夠通過巖石中的磁性微粒判斷出巖石原本的方位。再結合其他的證據,我們就能推測出大陸曾在地球表面如何漂移及以後如何漂移。

該證據顯示,兩億年前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雖然能夠推測出大體的布局,但有許多細節問題還不清楚。地幔在千百萬年中緩慢地移動,將一塊塊的大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這時候,巨大的爬行動物這塊大陸上爬過,地殼深處新形成的渦流將大陸撕裂。高溫的巖石流從大陸中心以波浪狀向南北流動,逐漸形成了南北大西洋。巖石流除了向南北方向流動之外,還向東西方擴展,拉開了漂浮中的大陸之間的距離,讓南北美洲與歐洲、非洲的距離越來越遠。

這個運動一直沒有停止。南北大西洋的中部出現了一道高一二英尺、寬一百多英尺的山脈,這裡湧出來炙熱的地幔巖石,然後逐漸向兩邊擴展。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有一個窄條,這是地幔下沉形成的。這個窄條挨著海一面的深溝表明,這裡的巖石向下沉了;在靠近大陸的一面形成了巨大山脈(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堆積得越來越高,因為從東面過來的大陸浮渣沒有沉入地幔深處。這些地區常常會出現火山爆發,因為巖石受到摩擦而熔化,然後噴發到地面上,伴隨著強烈的地震。同時,其他地幔的流動在撕裂、推移著一塊塊的大陸。印度這塊陸地已經向北移動了四千英裡,幾乎以每年兩英寸的速度接近亞洲大陸的其他部分。它靠近亞洲大陸時引發的緩慢衝撞,還有非洲沿著反時針方向的轉動,共同堆砌成阿爾卑斯、阿特拉斯、高加索、喜馬拉雅等山脈。澳洲是從南極洲分裂出來的,一直在向東、向北移動。南極洲向南方移動,夾雜著泥炭、煤、爬行動物化石等東西,這些能夠證明南極洲曾經是溫暖的氣候。現在,在新的向上陸流的影響下,紅海和波斯灣的寬度越來越大,每年大約增加0.5英寸。地殼下沉形成的非洲的地塹裂谷預示著這個大陸的深潛陸流體系將會被分裂。

相關焦點

  • 從地震勘探角度解密大陸板塊漂移的真相
    大陸板塊怎麼會漂移?它漂移的前部、側翼和尾部是什麼特徵,漂移的動力機制是什麼?它和大洋地殼是如何解耦的?高精度石油地震勘探資料給了我們解答。新的大陸漂移說認為,大陸板塊是飄浮在大洋板塊上的,其主體部分沉入大洋板塊中,隨著深度的增加溫度逐漸增高,巖石逐漸由彈性變為軟塑性(圖1),大陸板塊底部飄浮在大洋深處的巖漿上。我們可以形象地把大陸漂移比喻成「平底熱鍋裡的黃油會自己跑」。
  • S03E50滄海桑田: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
    地球面貌的基本輪廓是如何形成的?這是大地構造學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整個地球科學的重要問題,更是人類對自己的家園所發出的最深刻的疑問之一。對此,人類長期以來都有著不同的假設。上世紀初,德國地質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說,有力地衝擊了傳統的大陸固定觀念,開始了大陸漂移論和大陸固定論之間的激烈爭論。
  • 地學科普|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終於被證實
    因而將它們擬合成一個單一大陸稱之為岡瓦納古陸1912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正式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並在1915年發表的《海陸的起源》一書中作了論證由於當時不能更好地解釋漂移的機制問題曾受到地球物理學家的反對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隨著古地磁與地震學、宇航觀測的發展
  • 地球概況《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
    大陸漂移說和板塊構造說「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天文學家兼氣象學家魏格納於1912年提出的。他通過研究發現南美大西洋海岸與非洲大西洋海岸十分吻合,兩岸的地質構造和古生物也非常相似,於是他認為在2億~3億年前,地球是一個聯合的大陸。
  • 大陸漂移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
    板塊並不是固定的,一直處於漂浮移動中。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互連接的大陸板塊會相互運動,這一過程被稱為大陸漂移,從而形成山脈、火山和不斷變化的大陸地貌。縱觀數億年的地球歷史,土地的移動對生物的壽命和物種的生存沒有明顯的影響。然而,人類是特殊的種群,存在了很多未知性,我們在地球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園」,房子、橋梁、城市......
  • 50個孩子一定要知道的世界科學奇蹟-44.大陸漂移與板塊學說
    44.大陸漂移與板塊學說奇蹟概覽  大陸漂移指的是大陸相對於大洋盆地之間以及大陸彼此之間的大規模水平運動,它是一種用以解釋地殼運動
  • 大陸板塊漂移說——魏格納 1915年4月13日
    可以彼此銜接起來形成一塊完整的大陸,怎麼如此巧合?他浮現一個想法,「大陸一直在漂移!」 大陸漂移原本是魏格納的突發奇想,之後他從地質學、生物學、古生物學、古氣候學等多個領域找到大量證據,構建出一個正式學說。
  • 大陸漂移學說
    大陸漂移學說2017-01-17 15:38 來源: 科普中國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405258今天當我們面對世界地圖,看到五大洲四大洋的時候,你是否曾想過這5大洲曾經是一塊完整的板塊?你又是否曾想到這些板塊是可以漂移的?1912年,德國天文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中提出大陸漂移假說,並且在3年後出版的一部專著中加以發展和完善。
  • 大陸漂移與地震成因
    有關證據顯示,全球大陸平均地溫梯度為3℃/100米,由此推測大陸40千米之下溫度可達1200℃,在這一溫度下大部分巖石會發生熔融或部分熔融,大洋地溫梯度遠高於大陸。新大陸漂移模型認為,大陸板塊可以在熱力驅動下自己發生漂移,動力機制是大陸板塊漂移劃開洋殼引起巖漿不斷上湧,在陸塊後面冒泡,巨大的巖漿熱動力推著板塊往前跑。
  • 自海洋生成之日起,大陸板塊就不停漂移,它如何漂移成現在這樣
    那時移動速度最快的是北美大陸,它脫離了南美和非洲,向西北方向移動,它逐漸擴大的裂隙逐漸形成了大西洋。在這個時期,北美洲和歐洲已經尚未完全成型的亞洲形成了勞亞古陸,剩下的部分被稱為岡瓦納古陸。而在聯合古陸時期,包圍著古地中海南部的零散島嶼,到了這個時期也有的漂流到了北面,形成了後來的亞洲大陸,也有的和非洲結合在了一起。
  • 印度板塊為什麼漂移速度更快?
    一、問題提出大陸會發生大規模水平漂移是由魏格納一百多年前最早提出,並得到了後續無數地質學家的認可。美國科學家根據古地磁和古生物恢復了白堊紀以來全球大陸漂移過程(圖1),從中我們發現印度板塊自100Ma至今從南極洲飛速向北漂移。其動力機制是什麼?為什麼她漂移速度遠遠大於非洲板塊?東非大裂谷的成因機制是什麼?
  • 尋求現象背後的機制:大陸漂移
    在板塊構造學問世之前40年,阿爾弗雷德·魏格納(Alfred Wegener)曾提出過一個非常相似的理論: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當時搜集了大量地理、古生物、巖石、冰川的證據。這些證據支持他提出的:「地球上曾有過一個超級大陸而且大陸可以漂移」的假說。然而,當時僅在英國有少數地質學家接受魏格納的學說,而歐洲絕大多數地質學家抵制大陸漂移學說。在美國,大陸漂移學說在當時被完全摒棄,是科學界的笑料。
  • 創世答問 | 如何看待「大陸漂移學說」
    有一些支持大陸會移動的人,主張大陸漂移(continental drift)學說,卻被大多數人指斥為擁護偽科學。時而世易,現在的主導思想反而主張包含漂移學說的板塊構造(plate tectonics)學說。
  • 1984年8月29日 大陸板塊漂移理論獲證實
    1984年8月29日 大陸板塊漂移理論獲證實  1984年8月29日,美國科學家證實地球上的大陸是圍著地球緩慢而不間斷地運動著。美國航天觀測數據與板塊地殼構造學說是相吻合的,即大陸是漂流在地幔表面熔化了的巖石上面的、30多公裡厚的板塊。板塊地殼構造學說認為,目前的大陸約在三億年以前形成,而漂移運動則始於一億八千萬年前。觀測數據說明,大西洋每年擴大1釐米,夏威夷和南美洲每年接近5釐米,澳大利亞和北美洲每年分離1釐米,處在兩個不同的大陸板塊上的北加利福尼亞和南加利福尼亞在相互擠壓,每年每個板塊都要磨掉6釐米。
  • 科學網—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
    魏格納是「大陸漂移說」的創立者,1912年出版了《海陸的起源》一書。 魏格納起初研究天文學及氣象學,喜愛冒險,曾乘坐熱氣球參加耐空比賽,曾以52小時的成績打破當時最長的耐空紀錄(35小時)。他四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及冰川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度過兩個冬天。1930年11月,在最後一次前往格陵蘭的探險中死亡,享年50歲。
  • 大陸漂移說極簡史
    4 論證但地質學家們不肯相信大陸會漂移。因為前面大家給出的動力源都不靠譜。比如魏格鈉給的地球自轉引起的各種力,這都是可以計算的,怎麼算也不夠引起板塊漂移的。所以不信的理由相當充分。但如果大陸不漂移,那麼不同大陸的同款動植物解釋起來,看上去就十分奇葩——在大陸之間架橋,還起了個名字叫大陸橋。
  • 板塊漂移,未來中國或成天堂或成荒漠,美歐變冰塊
    曾經的陸地因為板塊漂移成為今天的六大板塊,但是板塊漂移從未停止,未來中國或成天堂或成荒漠,而美歐則會變成冰塊!魏格納,一位天文學家,但卻因為「六大板塊漂移學說」震驚傳統地質學基礎,在《海陸的起源》中首次提到大陸漂移,其中明確提到:在1910年就得出提出大陸漂移的想法!古地磁學強有力地證明了「大陸漂移學說」的正確性。何為古地磁?
  • 我的世界:MC大陸也有板塊漂移?玩家地圖出現分裂,切面平整!
    不過自由慣了,也會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發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遊戲中的趣事,玩家發現了一個不能破壞的方塊,還有在野外發現了一個十字石柱以及出現世界板塊漂移的趣事!好了,話不多說,有圖有真相,咱們看圖說話,看看今天的這些趣事!還有不能破壞的方塊?窮極手段都無法破壞!
  • 網友問:既然有大陸漂移說,為什麼近代不見板塊在移動?
    地球板塊隨時都在移動,只是短時間內移動距離不明顯而已,比如珠穆朗瑪峰每年會向東北方向移動4cm,高度也會上升0.3cm。地殼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比如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就形成了珠穆朗瑪峰,在板塊交界處,形成了長長的地震帶,隨時可能發生地震活動。
  • 「大陸漂移說」的啟示
    在科學史上,由阿爾佛雷德・羅塔爾・魏格納所創立的「大陸漂移說」可算是歷盡磨難,為人們提供了諸多的思考。魏格納是德國氣象學家和探險家。1912年,他提出了地殼變遷的大膽假說,即「大陸漂移說」。這一理論認為,在兩億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被無邊無際的泛海洋所包圍的原始泛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