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板塊隨時都在移動,只是短時間內移動距離不明顯而已,比如珠穆朗瑪峰每年會向東北方向移動4cm,高度也會上升0.3cm。
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其中地幔主要是1000~3000攝氏度的熔融巖漿,處於最上層的地殼是不穩定的,會隨著地幔中巖漿的流動而發生位移,當地殼的某處發生斷裂時就會形成地震和火山。
地殼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比如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擠壓,就形成了珠穆朗瑪峰,在板塊交界處,形成了長長的地震帶,隨時可能發生地震活動。
其中環太平洋火山帶,就是太平洋板塊和其他板塊的交接地帶,世界80%以上的活火山都位於這一區域內,日本也位於這條火山帶上,導致日本的地震活動非常頻繁。
我國的珠穆朗瑪峰,受到印度洋板塊移動的影響,正以每年4釐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這也使得附近地區的地殼活動較為頻繁。
地質學家在珠峰斷裂層採集到的巖石樣品,存在嚴重的擠壓變形,經過分析發現,在1300萬年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曾達到12000米。
而根據大陸漂移學說,在2億年前,地球上的所有大陸都是連在一起的,稱作盤古大陸,最後因為地質活動而分開了。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