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塵世浮華,回憶裡的芬芳,哪裡還在飄香?記憶中的老渡口,現已湮滅何方?」
倘若換言之或許就像是親手弄丟了一個人,等幡然醒悟卻早已經隨著流逝的時光漸漸消散,在記憶渡口演化成了「此情可待成追憶」。
恍若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也只是一念之間的誤差,萬事就可顛覆萬般。俯眼看忘羨那一刻的生死別離,又何嘗不是一念之間的錯失,成了往後而止的十六年時光,餘留一人空守,歲月依舊如煙雲走散。
就如此,韶華已逝的年歲裡,不經意間很多東西死也在了時光之中。
藍忘機也是執筆了一段過往,傾注在前塵往事之上,待筆落盡,琴聲驟停,茶已漸涼,又是思緒飄向遠方,追憶那一年雲深靜好。
於他而言,深陷過往的日子裡,是以回憶緩解疼痛,釋放思念,所謂追憶,是執念的一段情,被安寂在無邊黑暗之下。
明明是相伴今朝春夏,卻轉眼間人去樓空,晃至不夜天盡頭,突然闖進的離別也打破了此一生好多的計劃。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段停留在過去的日子,習慣追憶,習慣傷感,拿過去的美好對比現在的悲涼,時刻提醒自己失去了什麼,錯過了多少,讓結疤的傷痕一次次撕開。
這樣子談不上好與不好,就像是每個人心甘情願的選擇,即使疼痛也甘願承擔,念與不念,也從不關乎他人怎麼想。
若是在意他人看法,藍忘機也不會執著十六年不放,大哥的勸誡於他無關痛癢,世人對魏無羨的萬般惡評也無足輕重,他只從心而向,只是止不住地煙消雲散,滄海桑田。
魏無羨也曾戲說他古板,而古板的人往往固執,他只認定自己的死道理,也只要自己認定的結局。
年少的世界多是單純,自遇到一個心動的人起就幻想起了餘生,也理所應當的認為相遇就是為了相守而來,可當碰到現實才明白,分離也是一種固定的結局。
如果世間事都是如我們所願,又怎麼會存在那麼多遺憾,那麼多無疾而終呢?
人人都嚮往一個細水長流的結局,可很多時候,曾以為來日方長的日子都是人走茶涼,無論你接受與否,它都是固定在那裡的結局。
若不是因聶懷桑布下的局,若不是他魏無羨是其中的一環,藍忘機至此一生怕也是註定的虛度,得不到想要的也荒廢了所有。
當痴情沒有結局,就是執念了,更何況固執的人配上固執的情,放眼至世間現實最終釀就的原本就多是一場悲劇,心酸和無奈更是世間感情的常態。
我們所羨慕的一個忘羨情深也總離不開一個最大的前提,那就是十六年後魏無羨重歸,也是因為他的重回於世讓藍忘機所做種種都有意義可尋。
當一切結局皆已註定,所有堅持其實也沒有多大意義。
世上感情的初始也大抵不過祈求一句「始於心動,終於白首,擁之則安,伴之則暖」,最好的愛情也只是想要相攜走至歲月盡頭。
對此,我深以為然。
誰又不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至此一生,同身邊人看盡山海,閱覽無數風光,享人生歡樂。
存在於藍忘機與魏無羨之間的情誼也於此不相上下,人生中難得一遇的人總是惺惺相惜,他們之間的相伴相守也成了一件順其自然而又羨煞旁人的事情。
但還是想說一句,忘羨情深,也猶如虛幻,就像是一個執念過深所幻化出來的迷障,太過美好,現實之間這樣的感情能有多少?
命運的陰差陽錯往往更像雲夢雙傑的結局,一段深情厚誼因一念之間的抉擇無疾而終,令人唏噓的同時又令人痛心。
可奈何現實多是如此,所想不得所終,不是每一段緣分都能相伴到老,情深也奈何緣淺。
但一些人錯過就不在,有些人註定回不來,與其再執著不休,不若放手向前。
《陳情令》穿越茫茫人海,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個人放不下
《陳情令》願你擁有打敗一切的勇氣,扛住了,未來才屬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