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故事:寓意安的一百幅美術作品的聚合效應是什麼?
安學社/北京:
十年光陰似箭,3650個日子如梭。
第一屆全國安全生產書畫展覽是2010年開始策劃,2011年舉辦,2012年開始運籌第二屆全國安全生產書畫展。
全國安全生產書畫展作品選刊
回顧、思考、展望、提高、超越。如何辦好下一屆安全生產主題的書畫展,且要有新意,要有新思路,是否具備創造性和敏銳性,這是對創始人思想藝術思維的考驗。全國安全生產書畫展秘書長周黎明,精心策劃,對安全文化公益活動追求深度與廣度。
《百安畫》豬兒歡蹦農家安
當時,周秘書長想起了一位畫壇巨匠,他就是湘潭齊白石畫院院長章友華,不過那時的章有華正在在廣東、福建等地以雲遊的方式過春節。據周秘書長回憶,與章友華老師是在2012年正月初六通的電話,互相恭賀新春,並相約初八到長沙見面。由周秘書長張羅了幾位好友,在新春上班的第一天到畫室揮毫舉樽!周秘書長早已對《百安畫》有所籌謀,相逢於緣,偶然的機會達成了共識,把《百安畫》工作任務託付給了章友華老師。
創作期間,周黎明秘書長多次到湘潭章友華老師畫室,探討進展之事。據說,畫到五十幅左右時就遇到了題跋難題,多次商議到深夜。為安全文化傳播事業而努力,夜以繼日,晝夜思考與捉摸;安與全,安與安全,平與安的組合,平安與安全,心安與行為之安,身安與心安,動態與靜態。點與點形成了線,三點形成面,三維與四維等。立體思維、縱向與橫向思考,精神之安與物質之安,融匯貫通。
連年有餘富貴平安
創始人把經典的建築、地理方位以「安」命名:天安門,地安門,長安街。東安,南安,西安,北安。還有物名,人名等總結歸納。踏過風雨之坎,跨過泥濘之途。行走於大江南北,尋覓聖賢古訓,到名家勝地遊學,匯聚天下名士指點交流,活動宣講靈感的意外收穫,無一不是來源於生活的積澱。
安慈仁懷
百安,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心繫國泰民安。一次一次的思考,一次一次的捉摸。藝術畫面在不斷變化,藝術悟道也在不斷升華。是一種偉大的探索與發現,悟道與見證。
《百安畫》,不再是簡單的傳播「安全文化與安全生產宣教」,她擴展了外延與內涵,同時與傳承、傳播傳統文化相連。「安文化」、「安學」概念的形成,是具有深邃遠識的思想與民族文化自信堅實基礎的認定。
一百幅寓意「安」的藝術作品中,每一幅不斷重複「安」的各種類題拔,追索平安精神源泉所在,探求安與智慧的認知能力與創新引力所在。
年年豐收 歲歲平安
據了解,章友華先生為國家一級美術師,繪畫功底殷實,畫藝傳承了齊派風格,融匯了花鳥畫老前輩各個流派,水墨大寫意、工筆等。在《百安畫》創作上,展示了他三十年的功底,圓滿完成了一百幅寓意「安」的美術作品。
章友華榮獲了2012年全國安全生產月組委會辦公室「安全文化與藝術貢獻獎」,並被聘為全國安全生產書畫展組委會副秘書長。章友華老師2015年因病早逝,《百安畫》的故事成為了永恆。無論狂風暴雨,道路坎坷而艱難,中華傳統安文化自信永遠聳立在人類文明的東方。
大道至簡,一百幅寓意「安」的藝術作品文化張力與穿透力無限,聚合能量與智慧疊加,安全文化藝術得到了升華。
一朵祥雲覆安而來,大地承載擁「安」而至,一輪光明普照著「安」在閃爍。創始人用了無窮的智慧把思想奉獻,第三屆展、第四屆展在不平坦的路途上前行。第五屆展在「十四五」的開端之年又將拉開大幕……
哲學社會科學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對安文化需求是永恆的,在傳承中創新。《中國安文化》著書立說,創立了不朽的概念與未來,形成了前無古人、後有追隨者的安文化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日月星辰,日新月異,不是任何一個人的意志可以轉移。
寓意「安」的一百幅藝術作品聚合效應是什麼?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延伸!是在書畫藝術創意中升華,裡程碑式的創造,無法用金錢與任何物質去衡量。一個「安」字與文化相擁,形成「安學」學科,其內涵在人類文明祈福中更加美麗,象徵著一朵豔麗永遠盛開的生命之花——中華安之美!
有詞為證:
三無願撫人間問,
祥雲一朵覆安來。
健康如來永攜手,
光明普照安之美。
(安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