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番劇包含的東西很多,有夢想,有親情,有友情,有愛情,所有的東西組合起來,才是人生。再來說說其他方面,畫風很有特點,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外貌特徵不臉盲,融合了寫實和唯美,細緻的描繪給予觀眾一種貼近生活的親切感,主角的年齡設定為14歲,那是最純粹的年華,女主一頭有層次感的金髮,也是符合了「綻放光彩」的人設,又不失萌點。將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小孩子的形象描繪也令人印象深刻,完全萌系的畫風更能體現孩童的純真無邪。
其次,我們看到的,是小薰的無理取鬧,是小薰的鼓勵,是小薰如北極星一般照耀在有馬公生的頭頂,帶著他走出「人肉節拍器」,「提線木偶」的稱號以及母親的陰影。是有馬公生否定小薰講小說的內容套在自己身上,即使是陰影也要上臺表演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可能是有馬的成長,小薰的奉獻。一個用餘生燃燒自己照耀他人的女子,一個用尖刀插入自己內心來向上攀登的男子。
再者,動漫的後半段則是燻信的內容,也是我認為全劇最煽情的部分。一句句獨白,一個個浮現的場景,讓之前的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不是曖昧不清,而是女主的謊言,女主將生命綻放的選擇,當一切真相大白,女主的形象得到了再次的升華,當然也讓觀眾的淚腺完全失控。伴隨著熟悉的兩首歌,劇情迎來了結局,而同時最初的三人實現了成長,而有馬更是獲得了新生,三人為各自的目標,懷著勇氣去奔跑,去面對未來,只是之後每年都有一個沒有你的四月。
另外,黑貓的死亡,其實提前暗示了小薰最後的結局。小薰搶救完成後兩人去商場購物時,也購買了黑貓形象的信紙以及貼紙,小薰給公生的兩封信都是黑貓的貼紙。最後當讀完遺書的公生走到電車旁,小椿勇敢的告白時,黑貓在對面看向公生,當小椿告白結束後,電車呼嘯而過,黑貓也消失不見。
或許對於不知愁滋味的少年來講,生離死別那種用力的劇情才是悲劇的核心,但對於將近而立之年的我來說,看著劇中的人物在青春中揮汗如雨的努力,就已然悲從心生了。畢竟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在時間和現實的洗禮下,就漸漸失去了曾經對未來的無限可能性的憧憬,做著可以看得到30年後的未來的工作,生活的重心也逐漸轉移到子女身上。
最後,我感謝本片,通過動漫的形式讓我體會到了古典音樂的情緒表達,通過色彩和心理描寫讓我強烈地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再多的語音也形容不出來的感覺,被音樂所詮釋,我想此刻的語言一定是貧瘠的,等待著音樂滋養。小薰在遺書裡寫道,就算是須臾片刻,你是否會想起我呢?我想無論歲月如何流逝,公生的琴音都是對小燻最好的思念。春天就要來了,再也沒有你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