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2日訊 日前,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與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舉行隆重的合作協議籤字儀式,峨眉山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同時成立。共同推動峨眉山景區珍稀動植物資源保護和研究工作,開啟了峨眉山景區的遺產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新篇章。
記者立馬想到了最為敬佩的一位植物學家。他被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植物學家」;他實現了「中國人編寫中國自己的植物志」的願望;是他首先組織專業調查組在峨眉山進行全面的生物調查,掀開了峨眉山「植物王國」是神秘面紗;由於在植物學領域的傑出成就,他被授予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荷蘭皇家學會會員等榮譽,他便是方文培。
早年,方文培發現高校裡僅有的植物學專著《中國植物名錄》(Forbes F.B. &Hemsly W.B.,Index Florae Sinensis,1905~1926.)和《華西植物志》(Sargent C.S.,Plantae Wilsonianae,1911~1917.)的作者都是外國人,少年不禁愕然:中國人的植物志怎麼能由外國人來編?「中國人應當有自己的植物志!」
8歲入私塾,1913年14歲時考入官壩鄉新辦小學首屆。1916年17歲考入忠縣中學第九屆,是他學習和熱愛自然科學的啟蒙。他學習努力,1921年22歲時考入南京東南大學首次創辦的生物系,生物界前輩秉志、錢崇澍、胡先驌、陳煥鏞都在此授課,方文培學習成績優異,是學生中之佼佼者。
1928年,方文培以優異的成績從東南大學畢業,不久考上中國科學社會研究所的研究生。當他聽說德國植物學家波克、羅斯通在家鄉金佛山採集植物標本,撰寫論文發表在德國報刊時,不禁躍躍欲試,決心到金佛山「尋寶」。生物所資助他找了兩個助手,三人組成的考察隊便踏上了徵程。
(1941年採集於峨眉山洪椿坪的植物標本,現藏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杜鵑花名列世界三大名花之首,中國是名副其實的「杜鵑花之家」,杜鵑花種類繁多,佔世界的80%。上世紀三十年代,歐美傳教士、植物學家紛至沓來,盜走數百種杜鵑花,並以此為親本,不斷培育新品種。
方文培在金佛山的深山密林中風餐露宿3個月,採得了大量植物標本,並發現了5種世界上從未發現的植物,其中就有3種杜鵑:金山杜鵑、彎尖杜鵑和川南杜鵑,方文培用世界統一的分類法給這5種新植物取了拉丁文學名,這是方文培為植物王國貢獻的第一份驚喜。
(1941年採集於峨眉山的植物標本,現藏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接著,方文培沿著四川、貴州交界的崎嶇小路,一面採集標本,一面向峨眉山進發。
當方文培站在峨眉山腳下時,不禁大為感嘆:峨眉山從海拔僅500米左右的淺丘、平原上突起,直上雲霄,垂直高度達到了3000米,山腳遍布麻柳、楠木,山腰生長著槭樹、天師慄等落葉林,山頂則是高大的冷杉林,由上而下,就是一座自然的植物園。最令方文培驚喜的是,峨眉山上,種類繁多的杜鵑從山下到山頂開遍了全山,從春天到秋天,交替開放著絢麗的花朵。方文培欣喜若狂,每天天不亮就採集標本,1個月下來共採集了1000多號、1萬多份植物標本。然而,峨眉山的植物資源太豐富了,短時間根本不可能調查清楚,方文培只有遺憾地結束了這次考察。
(1941年採集於峨眉山的植物標本,現藏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
1931年,恩師錢崇樹、陳煥鏞推薦方文培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植物系留學,當他看到杜鵑花標本室擺滿了來自中國的杜鵑花模式標本,不禁睹物生情,感慨萬千:「蜀國曾聞子規鳥,英倫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留學歐洲的3年,也是方文培遍尋杜鵑花的3年,他儘量節約開支,輾轉德國、義大利、法國、奧地利,尋找移植這些國家中的中國植物、標本。在愛丁堡皇家植物園,他看到了英國人在雲南、西藏採集的植物標本;在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他同樣發現了規模宏大的中國植物標本。方文培發現,外國植物標本雖多,研究成果卻存在一些謬誤,他提出富有創見性的槭樹科分類方法,並憑藉一篇高質量的《中國槭樹植物的分類》獲得愛丁堡大學博士學位。
(1951年採集於峨眉山接引殿的稀有植物標本)
方文培婉拒了異國導師、同學的挽留,回到中國,並再一次來到峨眉山,跋涉於四川的深山叢林之中,深入荒無人煙之地,披荊斬棘,餐風露宿。白天,他翻山越嶺採集標本;夜晚,就在昏黃的燈光下,對白天採來的標本做鑑定、記錄、分析。
在1939~1946年間,在調查了峨眉山植物後,他確定峨眉山植物至少有3000多種,從中選取有重要價值的植物及地區特有種共200種,編纂成《峨眉山植物圖志》一書,共2卷4冊,每種均附精細插圖,並用中、英兩種文字描述,於1942~1946年陸續出版,它代表中國早期地區性植物志的問世,標誌著植物學的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英國皇家園藝學會也授予他一枚銀質獎章,以示敬佩。
方文培常年在山川中採集標本,來了狂風暴雨就住在山洞裡,迷路就隨便找點吃的對付,山川毒蛇猛獸眾多,一不小心就有性命之虞。有一次,他在一個山坡上用望遠鏡觀察一株喬木,竟被誤指為探子,硬拉去關押了8天。然而,方文培採集標本的腳步從來沒有停下過,他被譽為「當代全面翔實掌握四川植物資源的第一人」。
1948年,方文培回到四川大學執教。當時的川大百廢待興,困難重重,方文培在菜油燈下工作,日子十分清苦,卻毫無怨言。 四川大學植物標本館的植物標本儲量現居全國高校之首,也是世界著名的標本館之一,正是由方文培教授歷經四十餘載創建而成的。
(1941年採集於峨眉山九老洞的植物標本,現藏於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
方文培一生採集植物標本11萬多號,約50萬份,發現植物新種100餘個,其中40多種由他命名。這些標本的大部分,方文培都無償捐給了四川大學。為了保護杜鵑花物種,方文培多年來大聲疾呼,在他和同仁的努力下,華西亞高山植物園的杜鵑花專類園已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原始杜鵑花保存中心。
(1928年採集的植物標本,現藏於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多年堅持不懈的研究使得方文培成為了一名傑出的學者,他長期擔任中國植物學會名譽理事長、四川省植物學會理事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中國植物志編委、四川植物志主編等職務,編寫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國植物志》第46、52卷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2月,《中國植物志》全部出版,並被評為當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昔日忠縣少年「中國人應當有自己的植物志」的夢想最終成為了現實。
(1942年採集於峨眉山的植物標本,現藏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峨眉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又遺產地、國家級風景名勝區、5A級景區、佛教四大名山,它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絕美的自然風光、豐富多樣的珍稀動植物資源而享譽中外。特殊的地形地貌、充沛的雨量、多樣的氣候、複雜的土壤結構、原始完整的亞熱帶森林垂直帶譜造就了峨眉山豐富的動植物資源。
在154平方公裡的核心景區範圍內,現已知擁有高等植物280科,3703種,約佔中國植物種數的十分之一,佔四川物種植物物總數的三分之一;已知動物2300多種,其中珍稀特產和以峨眉山為模式產地的有157種,被稱為「植物王國」和「動物樂園」。(伍策 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