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解讀:工行第三方支付業務快速增長 聚合支付商戶達40萬

2020-12-06 金融界

來源:行動支付網

作者: 傳鵬

近期,工商銀行(下稱「工行」)發布2019半年報,財報中匯總顯示,營業收入 4,429.15億元,同比增長14.3%,淨利潤1,686.90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增長帶動工行結算及清算及現金管理手續費收入增長,工行融e行業務發展良好,並且財報中強調,工行將持續重點推進支付及金融科技發展戰略。

一、支付業務發展帶動結算、清算收入

近年來工行銀行卡業務發展迅速。財報顯示,2019年6月末,工行銀行卡發卡量10.29億張,比上年末增加3,812萬張,其中,借記卡發卡量 87,443萬張,信用卡發卡量15,445萬張。綜合往期財報來看,工行借記卡發卡數持續增加,推動工行銀行卡發卡量持續增長。

財報顯示,工行上半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885.01億元, 同比增加92.41億元,增長11.7%。其中,銀行卡業務收入增加5.41億元,主要是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收入保持穩健增長,綜合往期財報來看,工行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僅在2017年半年報中略有下降,年報中始終保持穩定增長。

結算、清算及現金管理業務收入增加40.66億元,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業務增長較快帶動收入增加。綜合往期財報來看,工行結算、清算及現金管理收入持續上漲,而在2019半年報中得益於第三方支付業務的持續快速發展,增長最為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出工行在對公支付業務上的優勢,工行表示將繼續完善對公支付結算體系,服務多元化結算場景。推進帳戶管理、流動性管理、貿易融資、風險管理、投資理財、收付款管理六大產品線建設,以客戶為中心提供綜合服務方案。打造「工銀聚」金融服務平臺,與企業ERP系統無縫對接,將金融服務無縫嵌入企業交易全流程,實現「交易+金融」的有效獲客模式。

財報顯示,2019年6月末,對公結算帳戶數量898.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8.0%,實現結算業務量1,189萬億元。綜合往期財報來看,工行對公支付業務近年持續增長,用戶規模也在不斷增加。

而在手機銀行發展上,財報顯示工行推出4大核心平臺,包括融e行 、融e購 、融e聯、企業手機銀行,其中,融e行是工行用戶最多,最為主要的手機應用平臺,工行表示將繼續致力打造其特色金融應用融e行,使其成為具有極致服務體驗的專業化、智能化線上金融交易服務平臺。針對不同客戶群,加快研發個性化版本;上線親情帳戶、代理開戶、跨行一鍵大額匯款、跨行手機號匯款等新功能;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推出隨用隨取的信用卡「急用錢」功能,實現線上辦理換卡不換號、資信證明等服務。

財報顯示,2019年6月末,融e行客戶達3.33億戶。綜合往期財報來看,融e行用戶規模持續增長,並在2018年首次突破3億用戶。

二、重點發展支付相關業務

在重點業務線發展上,工行主推支付、消費金融、數字普惠三大板塊。其中對於支付業務,工行表示將以四大戰略方向為主。

1、繼續推進打造對公線上支付品牌「工銀e企付」,嵌入供應鏈核心企業平臺及其他各類交易平臺業務場景,為平臺提供對公線上支付結算服務,保證交易的資金流和信息流相統一。打造財資雲平臺,為大中型企業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持續優化「企業通」企業開戶服務,為企業提供工商註冊代辦和對公帳戶開立的全流程帳戶服務。完成122個重點應用的分布式轉型,夯實分布式技術框架基礎支撐能力。

2、完善e支付聚合支付功能,陸續上線墊款清算、統一入帳等功能,優化支付產品使用體驗;深耕公共運輸、教育、醫療、零售、餐飲、酒店、行政事業、公共繳費等多個領域。面向小微商戶推出「e支付收款碼」聚合收款服務,截至2019年6月末,已為近40萬小微商戶提供服務。

3、升級工銀e繳費,推出跨境繳費服務,創新黨團工會雲、物業雲等金融生態雲服務,拓展各類金融及非金融場景服務,加快第三方快捷支付業務發展。

4、上線「一鍵綁卡」功能,不斷豐富支付應用場景,加強合作營銷推廣,促進快捷支付綁卡數和交易量提升。

並且財報還表明工行將重點布局交通出行領域,加快推進車牌付、掃碼付等無感通行場景建設,無感支付服務覆蓋全國160個城市的公交、機場、高鐵站、停車場。

三、工行持續推動金融科技發展

作為近年來各大銀行都在積極推動發展金融科技上,財報顯示將全面推進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工程建設,加快金融科技管理轉型,著力提升金融科技服務供給能力,積極賦能全行業務轉型發展。

自2017年半年報中,工行便提出打造「現象級」場景和體驗良好的產品,構建金融科技領域「護城河」的e-ICBC 3.0戰略升級計劃,開始持續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並在2017年年報中表示聚焦建設「智慧銀行」,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為此還專門組建了網絡金融部。

2018半年報中顯示,工行金融科技發展開始在個人金融業務上進行探索,包括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零售領域的應用,加快金融科技的應用普及與深化,積極推動金融科技發展。而在2018年年報中,工行表示結合工行特色的金融科技發展觀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智慧銀行建設,並組建金融科技部,推動金融科技應用創新、發展、應用。

而在2019半年報透露,工行在金融科技發展上的主要戰略方向為有序推進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工程建設。優化科技組織架構,實施科技管理轉型工程。持續提升信息系統業務連續性和信息安全防禦能力。

其中,財報顯示工行特別強調全面推進智慧銀行信息系統(ECOS)工程建設,加快金融科技管理轉型,著力提升金融科技服務供給能力,積極賦能全行業務轉型發展。

而在金融科技發展上,工行也展現出了其強大的科研能力,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工行獲得專利授權21項;累計獲得專利授權570項,其中,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90項,國家授權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280項,均為同業第一。並且運用區塊鏈技術,啟動智慧政務平臺建設,聯合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發布「徵拆遷資金管理區塊鏈平臺」。

相關焦點

  • 工行升級聚合支付平臺
    3月22日,中國工商銀行在杭州召開合作商戶大會,宣布將全面升級聚合支付平臺——e支付2.0,該平臺能同時受理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並支持各家銀行APP等銀聯標準二維碼。「隨著支付手段和消費場景日新月異,人們的消費支付習慣也日益多元化。」
  • 聚合支付發展下,消費者、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有哪些轉變?
    在過去的五年間,第三方支付行業潮起潮落,最終向世界人民推出掃碼支付的方法論。但96費改、斷直連、備付金集中交存等一系列嚴監管政策出臺,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道成本增加,帳戶和備付金管理權喪失,利潤空間被逐漸壓縮。在聚合支付的發展下,消費者、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有哪些轉變呢?
  • 銀行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 聚合支付大戰日漸白熱化
    事實上,聚合支付市場已經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包括騰訊、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以及銀行(如工行「e支付」、建行「龍e付」)等等。易觀分析發布的《2019中國聚合支付市場專題分析》(簡稱「報告」)顯示,到了2019年,聚合支付規模預計會達到40萬億元。
  • 聚合支付大戰正酣,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入場「拼殺」!
    什麼是聚合支付?顧名思義,聚合支付是融合多方支付通道的平臺。在聚合支付出現之前,商戶至少要擺出兩個支付二維碼,一個是微信支付,另一個支付寶。不過,隨著聚合支付平臺的出現,一個二維碼就支持多個支付通道。由於聚合支付是在第三方支付基礎上進行的技術融合,因此也被稱為第四方支付。
  • 面向400萬商戶放貸 拉卡拉持股的聚合支付公司擬在創業板IPO
    與拉卡拉關係匪淺聚合支付是指通過一個二維碼或APP聚合不同的支付渠道(例如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公開信息顯示,收錢吧成立於2013年,以移動聚合支付服務為基礎,為商家提供智慧門店系統、營銷推廣服務、共享充電寶等智能化、綜合化、多樣化的增值服務。北青金融注意到,收錢吧與「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之間關係匪淺。
  • 城市商業銀行聚合支付收單業務思考
    2014年起,隨著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產品針對C端的海量資源投入推動用戶養成條碼支付習慣,行動支付業務迎來爆發式發展。2016年以來,行動支付產品快速迭代且被大範圍推廣,收單機構及外包紛紛入局,行動支付規模爆發式增漲。2017年下半年中國銀聯推出「雲閃付」App,同時人民銀行陸續出臺行動支付監管政策,嚴查「二清」,整體行業發展走向健康合規(表1)。
  • 工商銀行將推出聚合支付收單服務,支持微信支付和銀聯二維碼
    來源: 零壹財經    4月20日,在2017中國移動金融發展大會上,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張穎稱,4月工行二維碼將陸續支持微信支付、銀聯二維碼及主要第三方支付二維碼產品,開展聚合支付收單業務
  • 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上半年
    二、市場發展現狀1、網際網路支付行業上半年交易總規模90148億元2016年Q2中國第三方支付網際網路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呈現季度性增長,規模達46500億元,環比增加6.5%。134776億元2016年第二季度,擺脫春節的影響,中國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市場增速回暖,交易規模達75037億元,環比增長25.68%。
  • 聚合支付有什麼特點,聚合支付的優勢何在?
    聚合支付集合了多個第三方支付及多種渠道的優勢,在沒有支付許可牌照的情況下,聚合支付通過聚合各種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合作電信運營商及其他服務商接口等多種支付工具進行綜合支付服務。一、聚合支付特點1、聚合API支付的原理和邏輯聚合支付作為對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聚合多家銀行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能力,提供多渠道支付方式,簡化商家的支付對接,外加後續的增值服務;2、開發語言與特性系統採用.net語言開發,在眾多網頁應用程式開發語言中,.net語言有著維護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等特點,後續拓展新功能,二次開發的成本都是比較低的
  • 樂刷二維碼聚合支付 智慧服務小微商戶
    隨著行動支付的發展,支付寶、微信等各大機構都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支付之旅,也讓商戶收銀機前多了一個又一個支付二維碼,讓人眼花繚亂。對於習慣行動支付的客戶來說,每次先詢問並選擇正確的二維碼支付,確實是一件麻煩事,如今,這種支付的「煩惱」已經被樂刷推出的「聚合支付」功能消除了。
  • 「眾星雲集」聚合支付 京東數科連收2家
    樂惠為騰訊微信支付戰略合作方 原高管團隊已退出工商註冊 聚合支付,顧名思義就是連接各第三方接入的支付接口,並打造成一個聚合平臺。因此,聚合支付也有一個更為形象的名稱為「第四方支付」。 有知情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京東金融,在支付領域的布局相比於其他的金融業務更快,依靠與銀聯的合作,京東閃付在線下的NFC支付布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優勢,通過收購聚合支付的企業,能夠完善線下支付的布局,同時,聚合支付所連接的大量中小微商戶,也能夠成為京東在貸款領域的客戶。」 除京東之外,《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聚合支付領域早已「眾星雲集」。
  • 京東收購支付平臺「樂惠」 聚合支付風雲再起
    據《電商報》了解,樂惠是一家專注於線下小微商戶,並為其提供以移動聚合支付為主線的一站式雲服務企業;服務超過50萬商戶(餐飲、零售為主),月支付消費者人數超過3500萬,累計支付服務近12億筆。事實上,這也不是京東第一次嘗試在聚合支付領域的探索。
  • 第三方、第四方掃二維碼的支付平臺有哪些?
    相對於第四方支付來說,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業務範疇更廣泛,而第四方支付平臺的業務一般來說比較單一,在支付某個領域更加專注,比如支付FM就是第四方聚合支付平臺,是專注於聚合二維碼收款和籤約接口收款系統的第四方支付服務商!
  • 聚合支付服務商能賺多少錢?
    但「聚合」二字的涵義卻遠非將多種支付手段集結到一張付款碼上這麼簡單。 相較專注於付款段的支微,聚合支付服務的是收款端。支微的線下市場拓展、收款機具布放、商戶資金清算、對帳、差錯處理以及粉絲運營、紅包發放、卡券核銷、折扣減免等工作,大量都是由類似收錢吧、哆啦寶、利楚掃唄等聚合方來完成,這些聚合支付也被稱為第四方支付。
  • 前瞻行動支付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微信支付發布武漢「搶券」數據 6...
    或者說,央行數字貨幣能夠使得行動支付這種形式更加安全和便捷。山東電子社保卡籤發量達1112萬 部分市社保實現行動支付4月23日,據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透露,山東省電子社保卡累計籤發量已達1112萬,這距離2018年4月22日,全國首張電子社保卡籤發給青島市民剛好兩年。
  • 銀盛支付發力「碼」上支付,讓商戶收款快人一步
    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6.2%,中國數字經濟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2020年,疫情衝擊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數字經濟被視為全球經濟復甦新引擎。行動支付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發展得如火如荼,已經成為國內最主流的支付方式,滲透到餐飲、零售、出行等多領域。
  • 可以在哪裡刷臉支付|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哪個更有前景?
    行動支付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主流支付方式,當然,從中受益的不只是消費者,商戶亦是。刷臉支付招商行動支付的便捷和高效加大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也提高了商戶的潛在收入。隨著時間的增長,第三方支付已經難以滿足多種支付場景同時使用的需要,無法提供高效的精細化服務。此時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應用而生。
  • 區域銀行聚合支付的場景之痛
    隨著微信和支付寶三方行動支付的普及,特別是央視微信、支付寶紅包大戰後,中國行動支付的發展出現爆發式增長,中國農村居民也習慣使用微信、支付寶等行動支付工具。隨著第三方行動支付的興起,其支付不在銀行支付結算體系中,產生了「金融脫媒」,銀行被邊緣化。
  • 【這一周】聚合支付等外包收單備案啟動 多家公司發布半年報
    其中,申請備案業務類型包含「聚合支付技術服務」的外包機構,應按照《個人金融信息保護技術規範》(JR/T0171-2020)等相關要求,建立完善的客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保障體系。
  • 聚合支付「四大禁止」
    支付之家網(ZFZJ.CN)支付之家網獲悉,為進一步加強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管理,提高外包機構合規經營意識,有效防範網絡賭博、電信詐騙等違法違規經營業務行為,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關於收單外包服務機構提交《承諾書》的通知》(中支協便函[2020]第19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