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德國計劃重返航天角力場,藉此展現戰略雄心

2020-11-06 察哈爾學會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藉此展現戰略雄心

近日,《美國國防新聞周刊》報導稱,為確保國家安全和自主,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希望在北海建造一座可發射小型太空飛行器的航天發射場,以實現發射重量不超過1噸的小型衛星的目標。

早在9月初,德國政府已開始考慮德國工業聯合會的提案,即是否要在大西洋東北部的邊緣海開發一個用於發射小型衛星的海上發射平臺。該平臺將通過公私合營的形式,由德國政府率先對其投資約3000萬歐元(約3500萬美元),有望在後續逐漸實現商業化盈利。平臺選址尚未敲定,但已確定設立於德國境內。

德國工業聯合會

《國際航空》資深主編王亞林表示,該消息的爆出不符合以往德國在歐洲航天領域甘做「配角」的形象,展現了德國航天工業發展的戰略雄心。長期以來,德國一直缺乏自己的航天發射場,歐洲航天的主力重鎮集中在法國、英國等國家。

縱觀歷史,1945年,美、英、蘇三大國對德進行管制。其主要政治原則是非軍國主義化、民主化和肅清納粹主義,主要經濟原則為禁止軍事生產、經濟分散化等。實施這些措施是為了根除納粹制度、以防德在未來再次發動侵略戰爭,阻止極權政治的再次出現,卻也同時嚴重阻礙了德軍事工業和國防實力的壯大。

此外,國內反對聲也不絕於耳。20世紀80年代,德國總理施密特奉行傾向國防的政策,計劃讓美國和北約在西歐部署中程飛彈,遭到國內強烈反對,黨內左派人士呼籲與莫斯科進行軍備控制談判而非軍備競賽,並最終迫使總理辭職。

順應太空商業化熱潮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德國軍方正式成立了首個空天行動中心,尋求通過衛星等手段保障國家安全。該中心位於德國烏德姆市,現有僱員50人,到2031年預計將增加到150人。該機構將重點監視太空垃圾對衛星或地面人員的潛在威脅,保護衛星免受幹擾和攻擊,並探測飛彈威脅。德國國防部長稱,該中心是規劃和實施太空行動的第一步。德國已於2013年在烏德姆市建立了德國太空態勢感知中心。

與美國、俄羅斯等國不同,德國沒有軍事太空計劃,是歐洲航天局的成員國,強調太空的民用用途。

歐洲航天局總部

王亞林在接受採訪時稱,德方這一戰略適應了以埃隆·馬斯克為代表的全球新興太空商業化浪潮。從投入產出比來衡量,航天工業一直以來在世界各國由國家力量自負盈虧,但仍具備巨大的商業潛力。

早在2016年,美就出臺小行星採礦相關法律法規,允許個人及私營企業探索太空礦產。美政府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配套計劃,包括空間行動協議、商業載人航天與貨物運輸計劃、商業軌道運輸服務、商業補給服務、商業載人航天方案和商業載人一體化能力計劃等。

王亞林分析稱,「目前世界航天商業化的形勢良好。埃隆·馬斯克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證明了商業化航天可以實現盈利,同時能大幅降低航天工業發展成本。德國興建航天發射場的背後力量就有三家商業航天創業企業,或許能為人類航天事業發展提供新的樣本。」

面臨內外製約因素

BDI提案稱建設德國發射平臺具有技術可行性以及戰略和經濟意義,然而有德國媒體表示,提案或將導致德國與歐洲合作夥伴的政治摩擦,因為歐盟、挪威和瑞典等合作夥伴有著類似的發展意圖。

王義桅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這一提案提出的背景有三方面。

其一,德國總理默克爾早年提出「歐洲的命運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面對美國霸權下對德的多層管制,德國越來越強調本國的戰略自主、技術主權與數字主權。

其二,當今世界技術發展已進入萬物互聯時代,德國在面對美國的技術挾持、中國的成就激勵和俄羅斯的強勢擠壓下,迫切需求尋找本國的戰略制高點。

其三,德國已日漸走出戰敗國的陰影,開始主動在軍事合作與敏感領域提出大膽倡議。

王義桅表示,德國國內始終有跨大西洋派與歐洲派、本土派與民粹主義浪潮之間的政治話語爭奪。德國長期依賴於美國保護,在金融、工業產業政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仍然與世界強國存在一定差距。內部的政治爭辯與外部拉攏、收買都是制約德國航天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文章來源:人民網,2020-10-22

圖文編輯:翟悅

責任編輯:方柔尹、徐坤陽

相關焦點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舉行聯合吹風:氣候雄心峰會展現三方面雄心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舉行聯合吹風:氣候雄心峰會展現三方面雄心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2020-12-15 17:09 來源:澎湃新聞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2020年6月26日,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發布了國際合作2030戰略(DLR Internationalisation Strategy 2030),這是DLR的首個關於國際合作的戰略文件。
  • 戰略| 提振全球雄心,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除了承諾重返《巴黎協定》, 拜登還計劃實現他在大選中提出的「讓美國不遲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拜登稱「氣候變化是人類生存的嚴重威脅」,並承諾在4年裡向可再生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投入2萬億美元,促進對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設備投資,爭取2035年之前在電力領域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為零。
  • 張明大使:疫情不是政治角力場
    2020年4月24日,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與歐洲智庫「歐洲之友」學者莎達舉行線上「戰略對話」。在回答如何看待歐盟指責中國發布疫情「虛假信息」、宣傳對歐洲國家援助並藉此強化地緣政治爭奪的問題時,張明大使表示,無論中國還是歐洲,同情和幫助處於困境中的人都是一項優良傳統。這場疫情是全人類的悲劇,而不是政治角力場。張明大使指出,在中國疫情最困難的時刻,歐洲向中國提供了友好幫助,中國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報導,中國駐歐盟使團還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歐委會的援助聲明。
  • 美國航天落伍了?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不被看好,人們稱不現實
    據報導,來自美國行星學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從目前美國的局勢來看,2024年重返月球的目標似乎很難實現,甚至NASA近日公布的2021年的航天計劃,或許都很難如期按計劃實現,這個觀點一出,立刻引發熱議。美國2024年重返月球目標不現實?
  • 白俄羅斯:歐美與俄羅斯新的「角力場」?
    微妙時刻發生的微妙事件,以及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微妙表態,表明白俄羅斯危機已非單純的一國內部事務,而再次成為歐美與俄羅斯爭奪戰略空間的新「角力場」。大選引發白俄羅斯內政危機此次危機幾乎延續了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多個加盟共和國的傳統套路,即大選成為社會動蕩乃至「顏色革命」的導火索。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紐約時報》也不得不承認:「中國的探月項目不只是在展現太空技術和民族自豪感,中國正在以月球為起點推動太空探索——現在把探測器送上了月球,未來有一天就會實現載人登月。」
  • NASA公布用於2024年載人登月計劃的太空衣,未來或將用於火星探索
    此次公開的太空衣總共有兩套,一套是紅色、白色、藍色相間,負責探索艙外時穿著的太空衣,主要用途用於月球漫步;另外一套太空衣則是橙色的,是給獵戶座太空人提供生存系統的套裝,用於發射和重返獵戶座飛船時穿著的,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太空人6天的生命支持。
  • NASA發布最新《載人探月戰略計劃》:Artemis計劃
    NASA將與商業夥伴和國際合作夥伴一道,引領一項富於創新且持久的宇宙探索計劃,即Artemis計劃,使人類能夠在太陽系中拓展生存空間,並獲取新知識和新機遇。從超越近地軌道開始,美國將使人類重返月球並開展長期探索和開發,為人類前往火星和其他目的地打好基礎。
  • 俄羅斯公布未來10年航天計劃,欲打造超獵鷹火箭,目的重返金星
    人類的航天事業發展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除了美國、俄羅斯這些老牌航天強國之外,中國、印度、以色列這些新興的航天大國也備受注目。就在這個夏天,中國和以色列分別發射了「天問一號」和「希望號」,緊接著七月底美國的「毅力號」也成功升空了。對此有網友會好奇,今年夏天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窗口期,為什麼俄羅斯沒有動靜呢?
  • 中國助推非洲太空雄心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1日報導,中國在非洲提升軟實力的同時助推非洲太空雄心。據報導,專家稱,為非洲國家的太空計劃提供資金支持有助於中國提升在非洲的軟實力。奈及利亞太空科學家、太空行業新聞網站「非洲空間」常務董事泰米達約·奧尼奧森說:「中國經常援助非洲各國,提供貸款幫助各國獲得衛星。」
  • 美公布"重返月球計劃" 2024年人類能去月亮住半年
    這是美國宇航局公布的「重返月球」計劃中可能進行的科學活動效果圖。12月4日,美國宇航局對外公布「重返月球」計劃,其核心目標是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並以此為跳板,為人類登陸火星甚至探索更遙遠的太空做準備。 新華社發美國宇航局12月5日公布了其探索太空的又一重大舉措:送人類重返月球並建立永久基地,為登上火星作準備。根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公布的消息,他們計劃於2020年用載人飛船將4名太空人送上月球。
  • 谷歌的中國雄心不止於搜尋引擎?重返之路並不好走
    (原標題:谷歌的中國雄心不止於搜尋引擎?美媒:重返之路並不好走)
  • 280億重返月球計劃曝光,真能成功?
    9月2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2024年讓太空人重返月球的最新計劃如果美國在20214年成功重返月球,這意味著自1972年最後一次阿波羅登月任務以來,人類首次重返月球。而月宮嫦娥,將變成美國人!
  • 美公布旨在重返月球的「阿耳忒彌斯」計劃太空人陣容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華盛頓12月9日電 美國副總統彭斯9日公布了美國重返月球計劃「阿耳忒彌斯」的太空人團隊名單,18名太空人中半數為女性。彭斯當天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參加國家航天委員會會議時公布了參與「阿耳忒彌斯」計劃的18人名單,其中男女太空人各9名。彭斯說,這個太空人團隊將「帶我們重返月球以及到更遠的地方」。
  • "兩化融合與自主創新"系列高端訪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
    主要嘉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    其它嘉賓:ZiffDavis媒體集團戰略研究主任,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常務理事段永朝    訪談時間:10月19日 18:30——19:30
  • 美國航天局計劃在2024年重返月球
    美國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其將耗資280億美元在2024年重返月球計劃,計劃命名為「阿特米斯」Artemis,Nasa將送一男一女太空人到月球表面。最近畢業的太空人中有六名女性——五名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一名來自加拿大航天局 白宮希望通過此次重返月球計劃重新確立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
  • NASA發布落實「Artemis」重返月球計劃的時間表
    NASA發布落實「Artemis」重返月球計劃的時間表(© Sputnik / Ramil Sitdikov)(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落實「Artemis」重返月球計劃的時間表。
  • 拜登計劃在任期內讓美國重返伊核協議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發布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國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的軌跡》 據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官網12月3日消息,CSIS發布文章《新冠肺炎疫情和美國風險投資與技術創新的軌跡》。
  • NASA更新2024年讓太空人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NASA更新2024年讓太空人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2020-09-22 23:20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最新大綱,該計劃旨在讓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並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存在基地,在2024年安排一名男性太空人和第一位女性太空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