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兒童近視率上漲
透光率和折射率:選購兒童眼鏡兩大關注點
6月6日是我國第25個「全國愛眼日」。今年主題是「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但是隨著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日常生活用眼過度等問題,使得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日趨嚴重,且低齡化趨勢明顯。如何預防兒童青少年近視成為許多家長關心的話題。而當兒童青少年發生近視後,還有許多家長對如何選擇適合兒童佩戴的眼鏡產生了困惑。
近視率升高 配眼鏡前須先檢查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18年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以上兒童為14.5%、小學生為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並且在小學和初中階段,近視率隨著年級的升高快速增長。小學階段從1年級15.7%增長到6年級的59%;初中階段從初一年級的64.9%增長到初三年級的77%。
在北京市豐臺區的一所小學,記者發現許多五、六年級的學生已經佩戴上眼鏡。正值放學時間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準備回家,記者發現有近五分之一的學生在上學期間已經佩戴上了眼鏡。家長黃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現在上五年級,已經患近視一年多了,目前眼鏡度數是300多度。「一開始孩子老說眼睛不舒服,帶她去檢查才知道患近視了,然後就聽醫生的建議給她配了副眼鏡。」黃女士還告訴記者:「他們班好多同學都戴眼鏡了,現在孩子近視確實是個問題。」
現場還有幾位家長對記者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也有輕度的近視,但是正在猶豫讓不讓孩子戴眼鏡。
那麼兒童患近視後,到底應不應該佩戴眼鏡?
對此,記者採訪了黑龍江雞西愛爾眼科醫院眼科醫生史永利。史永利醫生告訴記者,在初次驗光發現孩子有近視之後,家長先不要著急去給孩子配眼鏡。「要通過眼軸、曲率以及視功能的檢查,還要經過散瞳之後的檢查結果來決定是否需要配眼鏡。如果只是單純的假性近視的話,可以通過訓練緩解近視問題。如果是真性近視,那麼一定需要佩戴眼鏡。」史醫生表示。
而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的0至6歲兒童眼保健核心知識要點中也提出,如果兒童近視需佩戴眼鏡而不佩戴,反而會加重近視度數的增長,同時,不恰當的近視矯正行為可能對孩子造成更嚴重的危害。
兒童眼鏡該怎麼選?
兒童近視與成人近視不同,存在調節異常,進展性,易受多因素幹擾的特點,對於眼鏡選擇兒童與成人也存在區別。記者採訪家長們發現,當孩子發生近視並確定需要佩戴眼鏡後,如何選擇適合兒童的眼鏡成為許多家長的困惑。
在北京國際眼鏡城裡,一家眼鏡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帶孩子來配眼鏡的家長越來越多,但是對於兒童眼鏡的選擇許多家長卻並不關注。「很多家長都是需要通過我們工作人員的提醒才知道給孩子配什麼樣的眼鏡的。」工作人員表示。
對於如何選擇兒童眼鏡,史永利醫生表示,兒童眼鏡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鏡片的透光率和折射率,以及孩子的眼睛是否有特殊的需求。
此外,應選擇材質相對比較輕的鏡框以及鏡片,如果過重容易造成鼻梁骨酸痛,嚴重的可能導致鼻骨。最好是給孩子選擇相對比較軟的鏡框。
由於兒童眼睛的屈光度變化比較快、眼鏡損耗比較大,史永利醫生建議不要選擇太貴的鏡框。
除了以上幾點,眼鏡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兒童眼鏡的選擇還需要注意兒童眼鏡的鼻託及鏡框大小。鼻託最好選較高的,或者鼻託可調的眼鏡架。鏡框應該選大小適中的,鏡框太小,影響孩子視野;鏡框太大,容易戴不穩。
「兩減一增」 培養良好用眼習慣
由於兒童青少年還處於視力發育階段,若不注意用眼方式,發生近視或者近視加深的可能性相比成年人更高。所以,近視防控應從兒童期抓起。
在2018年8月20日,教育部等八部門就印發了關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的降低。
而國家衛健委近日發布的0至6歲兒童眼保健核心知識要點提出,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要謹記「兩減一增」。即減少電子視頻產品使用時間,每次20分鐘,每天不要超過1個小時;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做到保護視力三個「20」法則:20分鐘近距離用眼後遠跳20英尺(約6米)外的景物20秒;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每天2小時以上「目」浴陽光的室外活動。戶外活動能增加眼內多巴胺釋放,從而抑制眼軸變長,降低近視患病率。
此外,史永利醫生還建議家長們要定期到醫院給孩子做眼健康的體檢;保證光線的適度,課間時間一定要進行遠眺休息,定時的做眼保健操;當孩子長時間的用眼之後,可以做一下簡單的視功能訓練緩解視疲勞;保證孩子的飲食結構的均衡等來預防兒童近視的發生。
文| 本報實習記者 暴夢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