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訊四方是新三板中的老企業了。
因為中訊四方2005 年成立,2010就掛牌了新三板,掛牌歷史達到了10年。而大部分新三板企業都是在2014年之後掛牌的。
回顧中訊四方的發展歷史,一直在不斷的擴充版圖。
2010之前:聲表器件為主、微波組件及通信系統集成,小規模量產微帶環形器、晶體微電子器件 。
2010在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南京沁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並計劃投資建設年產 1000 萬隻微電子器件生產線(民品:聲表器件生產線、微帶環形器、晶體微電子器件等非矽片工藝生產線)項目,是微波模塊/組件科研、生產基地。
具體規劃:計劃用約6年時間完成子公司生產基地三期工程建設及兩期市場開拓。公司計劃在近兩年內,投入 2500 萬元用於購買土地、儀器儀表,組建微波模塊生產線及進行一期生產建設;2012 年至 2013 年擬投入 2000 萬元,進行二期生產建設(包括聲表生產線的擴建及微帶環形器生產線的建設);2015 年至 2016 年擬投入3500 萬元,進行三期生產建設(包括微帶環形器生產線的擴建及晶體微電子器件生產線的建設);並計劃在 2012 年至 2014 年投入 1000 萬元進行一期市場開拓,在 2015 年至2016 年投入 1000 萬元進行二期市場開拓。
實際運營情況:2016 年 2 月一期工程建成並投入運營,總佔地面積約 45畝,具有十萬級淨化的電子產品防靜電組裝調試車間,涵蓋模塊微組裝和調試線,試驗檢測線。(比原計劃落後了4年)
2017年營業收入為 3780.11 萬元,淨利潤為 97.89 萬元。
2019年營業收入為 5,105.11 萬元,淨利潤為 176.74 萬元。
2011 年,成立河北時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軍用及高端聲表器件生產基地,總佔地面積 33 畝,擁有千級+百級聲表器件淨化車間 1200 平米。
該子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為 2340.40 萬元,淨利潤為 101.34 萬元。
該子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2,067.19 萬元,淨利潤為 94.35 萬元。
2014 年 4 月,公司成立深圳分公司。
2014年5月,公司併購深圳華遠微電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千級+百級聲表器件淨化車間 2000 平米,是公司民用聲表器件生產基地,擁有聲表器件全自動生產線和行業內高端設備。(深圳華遠微電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三洋電子部品廠和中電科技德清華瑩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公司主要生產聲表面波晶片、聲表面波濾波器和聲表面波諧振器。公司擁有國內的晶片加工和聲表器件組裝的全自動生產線,具有0.35um的晶片加工工藝與小尺寸為1.4x1.1mm的表面貼裝工藝。)
2017年營業收入為 8486.76 萬元,淨利潤為 1175.86 萬元。
2019年營業收入為 6,705.99 萬元,淨利潤為 727.77 萬元。
在2010掛牌新三板到2015年,中訊四方的營收和業績一直高成長。
不過,現金流一直為負。
2015 年設立的全資子公司航瑞施 ,主要開展無人機農業植保市場應用服務,為公司進入無人機應用系統服務的戰略拓展。2017 年 1 月,為提高創業積極性,公司提議讓航瑞施核心團隊成員進行增資,同時航瑞施變更為公司的參股公司,公司持股比例降為 35%,但其經營情況仍對公司具有重要影響。目前國內農業無人機領域的商業模式還不夠完善,行業標準正處於探索階段,子公司依舊可能面臨行業政策、行業競爭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不確定,經營情況將影響公司的投資收益。
2029年營業收入為 15.51 萬元,淨利潤為-183.21 萬元。
2016 年 8 月 ,成立安徽智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於手機聲表面波雙工器系列及液晶觸控顯示屏系列產品的研製、生產和銷售。
2017 年 2 月 20 日,成立江西中訊四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於微電子器件、微波組件、系統集成產品研製、生產和銷售,當年註銷。
2017 年公司設立深圳市中訊聲表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為公司全資孫公司,主要從事於聲表面波器件及模塊的研發和技術服務。
2018年,新成立了日照生產基地,成立日照東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於聲表器件、系統集成、微波組件、射頻晶片、電子元器件、模塊、溫度傳感器、電子陶瓷和 晶片材料、機加工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9年營業收入為 800.59 萬元,淨利潤為-8.25 萬元。
2018年度以定向發行股份支付人民幣5700萬元合併成本,收購了北京華天創業微電子有限公司 100%的權益。(為國內外半導體生產廠商提供封裝材料(金屬、陶瓷管殼與蓋板)、熱管理產品等 。)
2019年營業收入為6,360.31 萬元,淨利潤為 384.21萬元。
2018 年 5 月,公司設立控股子公司日照東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控股 70%,以此提升公
司終端射頻聲表面波器件的產能,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
2019 建設了 2 條封裝測試線,提升CSP 手機濾波器生產產能。
2015年之後,不斷開設新公司、併購、進入新領域,不斷鋪攤子的惡果開始顯現出來。
營收微增長,利潤不斷下滑,一直到虧損。
公司的野心很大,從產業鏈上遊聲表器件(聲表面波濾波器、聲表面波濾波器組和聲表面波延遲線)一路介入到中遊(收發組件、連接組件、檢測組件等微波組件,用於軍用雷達、導航、制導、民用手機基站、短波通訊中繼站、無線通訊、無線傳輸等)、下遊(系統集成,訓練模擬器等)。
對於大公司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於一個小公司來說,什麼都做的結果往往不好。
在擴張的過程中,中訊四方還玩跨界,介入農業植保無人機等不太相關的領域。
在2010年時,聲表器件的軍品領域,中中電集團二十六所約佔據市場份額的 60%,長峰聲表公司約佔據 30%,中訊四方約佔據10% 。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微波組件的市場需求超過 1100 億元,軍用領域主要用於通信、雷達和電子對抗,市場需求超過 800 億元,民用領域主要是無線通信和汽車毫米波雷達,市場需求超過 300 億元。
國內軍用微波組件領域業務規模最大的是兩所一廠,兩所是中電 13 所和中電 55 所,一廠是亞光電子,之前是國有企業,後被亞光科技收購。民營廠商來看,航錦科技(子公司長沙韶光)、天箭科技、紅相股份(子公司合肥星波)、雷科防務(子公司博海創業、西安恆達)、皖通科技(成都賽英)、和而泰(鋮昌科技)等規模較大。
盛路通信(002446) 收購南京恆電和成都創新達後,2019 年軍工業務收入規模達到 2.97 億,南京恆電和成都創新達淨利潤合計達到 8483 萬,在軍用微波組件和系統業務領域,業務規模躋身民營第一梯隊。
中訊四方在微波方面的營收2019年是7836萬,和亞光科技、航錦科技、盛路通信差距較大,市場份額佔比很小。
因此,中訊四方在每個領域都是並非龍頭,和行業第一名差距非常大,每個領域都沒有多大的競爭優勢。
中訊四方的問題歸結為一句話:實力撐不起野心。
在資金方面,中訊四方本來的軍品業務就存在著應收帳款高、存貨高的問題,導致經營現金流緊張,常年為負。
一直到四處投資,投資現金流自然也一直是負的。
帳上現金一年比一年少,常年就只有幾百萬。
在資金鍊緊張的情況下,公司不斷通過貸款借錢,每年貸款金額在5000萬-1億之間。
2020年9月, 為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公司擬向福睿創信(廈門)新興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借款 3050 萬元。借款利率為 10%/年,期限為 1 年,公司董事長董啟明、
總經理張敬鈞為以上借款提供個人無限連帶保證。
貸款利率達到了10%,可見公司有多缺錢,並且已經難以向銀行貸款了。
公司不斷定增:
掛牌以來,一共增發6607萬股份,累計融資28380萬,而全部淨利潤不過13230萬。現金分紅,一共為0:
實際控制人為董啟明先生、張敬鈞先生,兩人股權都不斷質押。
其中,董事長董啟明股權的99.96%已經質押出去,風險非常高。
另外,公司還向個人大筆貸款。
所以公司完全是靠融資和貸款在續命,運營槓桿非常高。
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仍然在大筆投資:湖州鼎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認繳出資 1 億元。
2020年7月,湖州吳興區發布新聞:中訊四方5G移動終端用射頻聲表晶片生產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65億元,總用地面積200畝,用於建設聲表面波器件的研發、製造、銷售及服務為一體的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後,形成年產50億隻聲表晶片的生產能力。
8月,《金華日報》發布新聞,中訊四方的子公司深圳華遠微電科技有限公司總部項目計劃在金華開發區投資20億元建設企業研發中心、民用射頻濾波器生產基地、5G移動通信終端用聲表濾波器生產線,項目建成後,2026年總產值預計達到11億元,年利潤達到1.4億元
對於兜裡只有幾百萬、要以10%高利率貸款3000萬的中訊四方,不知道這總共85億投資要從哪裡來。
更離奇的是,自己一方面高利率借款,另外一方面0利率對外貸款。
原因是對方資金緊張,臨時周轉困難。難道你是慈善機構嗎?
除了資金難以撐起中訊四方的野心,技術實力估計也很難滿足。
2010 年 8 月 27 日,公司有員工 42 人,技術人員是10人。
2019年,公司有員工289人,技術人員36人。
這36人要負責一大堆高精尖研發項目。
研發經費裡面大部分是材料費:
研發人員的薪酬是627萬,平均1年1人17萬,1個月是1.4萬。中訊四方的招聘能力真是太強,能找到又願意拿低工資又能搞出5G高科技的研發人員。
目前全球和國內濾波器市場都被日美企業壟斷,日系廠商 Murata、TDK 等廠商佔據 SAW 濾波器主要市場,Murata、TDK、太陽誘電三家日系公司合計佔據82%的市場份額。而美國博通公司 Avago 在 BAW/FBAR濾波器 市場佔據絕對主導,佔據全球87%的市場份額。
國內幾家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微乎其微,和國外企業的差距非常大。據智研諮詢預測,2020
年中國 Saw 濾波器產量僅為 8 億元,而需求達到 162 億元。產量不及需求量的 10%。
無錫好達擁有國內最大的 SAW 產線,涵蓋 LTE、WCDMA、GSM 頻段,主要客戶包括小米、中興、三星等。華為和小米都投資了無錫好達。
中電德清華瑩:信維通信參股,國內最早 SAW 企業之一,打入國際知名手機廠商客戶供應鏈。華為也入股投資了。
中電 26 所: 聲表面技術國內領先,主要產品有 SAW 濾波器,在研 TC-SAW、FRAR 濾波器等。
天通股份(SH:600330):參股公司瑞宏科技自主研發的聲表面波(SAW)濾波器樣品成功下線,並通過了客戶的測試認證,準備小批量投產試用。
開元通信:國內首顆 5G n41 頻段高性能 BAW 濾波器。2020 年 3 月,公司推出高集成度 DiFEM 模組系列產品,支持 WCDMA/LTE 網絡模式,另公司推出全新分立接收濾波器系列產品 EP12XX。
麥捷科技(SZ:300319) 與中電 26 所合資,量產 SAW 濾波器,產品導入華勤、聞泰、中興、華為等國產終端廠商。麥捷科技專注於 SAW濾波器, 預計 2020 年公司 SAW 月產能有望擴張至 1 億隻,收入2246萬。
而5G時代,主要需要的高頻濾波器,比如BAW、LTCC濾波器。
低端的面向低頻應用的SAW濾波器市場佔比會縮小。
Yole 預測到 2022 年,Baw 濾波器將佔據射頻濾波器市場 61%的市場份額,成為濾波器市場的主流。而中訊四方現在主打的是SAW濾波器,即使產量上來了,已經落後於技術發展趨勢。
何況現在中訊四方的手機濾波器還沒有像好達、麥捷科技那樣得到手機廠商的認可,各方面也沒看出相對於國內競爭對手的優勢在哪裡。
所以,中訊四方(OC:430075) 當前6.11億的市值,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投資者的樂觀預期撐起來的。
【特別說明】文章中的數據和資料來自於公司財報、券商研報、行業報告、企業官網、公眾號、百度百科等公開資料,本人力求報告文章的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人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