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俄羅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軍事大國,與美國並稱為「東西二帝」,然而,最近卻有個彈丸小國敢於太歲頭上動土,公開對戰鬥民族發難。據中評社11月23日的報導,剛剛贏得大選的摩爾多瓦新總統馬婭·桑杜,立即就對俄羅斯發出了最後通牒,桑杜表示,俄軍士兵應該完全從摩爾多瓦的領土上撤出。此外,桑杜總統還表示,「我反對將摩爾多瓦聯邦化」,這意味著新總統將收復親俄派控制的東部城市。
摩爾多瓦位於東南歐,北部與烏克蘭接壤,南鄰羅馬尼亞,面積只有約3.4萬平方公裡,人口355萬,妥妥的「彈丸小國」。國家雖小,但摩爾多瓦的戰略位置可不容忽視,它毗鄰歐洲火藥桶巴爾幹半島,同時遙望黑海,曾經是前蘇聯的邊境地區,也是最小的加盟國。蘇聯解體之後,摩爾多瓦獨立了出來,與烏克蘭一樣,由於戰略位置重要,摩爾多瓦也淪為了歐洲與俄羅斯博弈的戰場,雙方都在爭奪這塊地區。
2016年12月據《環球時報》的報導,親俄派政治人物伊戈爾·多東贏得了大選,成為了摩爾多瓦總統,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下令撤下掛在總統府上的歐盟旗幟,以此表示對俄羅斯的支持。多東的新聞秘書轉達總統的旨意表示,「從今天起,總統府大樓只允許懸掛摩爾多瓦國旗」。4年後,也就2020年11月份,親西方的前總理馬婭·桑杜贏得總統大選,她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驅逐俄軍,要俄軍從本國撤軍。

由此可見,和烏克蘭一樣,在摩爾多瓦境內存在著親俄派與親西方派系的激烈鬥爭,除了驅逐俄軍之外,桑杜總統還將矛頭對準了親俄派控制,並事實上受到俄羅斯支持的東部城市。目前在摩爾多瓦存在著一個「國中之國」,也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自行宣布獨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該國」位於德涅斯特河沿岸,由6個大大小小的城市組成,主要人口是俄羅斯族和烏克蘭族。
1992年俄羅斯以調停摩爾多瓦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的軍事衝突為由,三方籤署了和平協議,俄軍常駐該地區,執行所謂的「維和任務」,而摩爾多瓦事實上「失去了對該地區的控制權」。需要指出的是,與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烏東部出現親俄城市頗為相似,這些「尋求獨立的」親俄派東部城市最終目的,是要在獨立之後「併入俄羅斯」,2006年當地就舉行了全民公投,超過97%的民眾贊成獨立,並最終與俄羅斯合併。
摩爾多瓦本來就領土不大,人口也不多,豈能「一割再割」,以前親俄派總統多東在位的時候,摩爾多瓦政府對東部親俄城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現在情況不同了,親西方的桑杜總統上臺了,作為該國首位女性總統,桑杜的手腕卻頗為鐵血。她上臺之後立即要求俄羅斯撤軍,為對自行宣布獨立的東部城市採取軍事行動鋪路。對此,俄羅斯方面也不是沒有心理準備,事實上,莫斯科一直在關注摩爾多瓦大選。
△普京是吃素的嗎?看看旁邊小胖子那畏懼的眼神
據俄衛星通訊社11月16日的報導,俄聯邦總統民族關係委員會成員波格丹·別茲帕利科就表示,如果桑杜勝選,摩爾多瓦「不僅在經濟問題上,而且在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的調解上」,「都會採取更加反俄的政策」。別茲帕利科指出,桑杜是親西方的政治家,得到西方政治力量的支持,即使局面不會像烏克蘭危機那樣「劇烈和慘痛」,摩爾多瓦也肯定會「朝著反俄的方向發展」,桑杜會「加緊對俄施壓」,將親俄城市「併入版圖」。
桑杜這麼幹後果其實也挺嚴重的,一方面作為「彈丸小國」,桑杜總統能夠指揮的軍隊只有6500人,「武裝力量由國防軍、邊防軍和警察部隊組成」,甚至沒有空軍,就這麼點軍力,居然也敢驅逐俄軍?也正是因為俄摩兩國實力差距太大,前總統多東才「親俄」,他曾在2017年12月份的電視直播中坦然承認,「失去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摩爾多瓦將無法生存」,最終會「國將不國」。
多東的警告也不是空穴來風,戰鬥民族是那麼好對付的嗎?看看烏克蘭與俄羅斯決裂之後的下場,不僅丟了克裡米亞,而且還與烏東部親俄城市爆發了曠日持久的「頓巴斯戰爭」,死傷數萬人,到現在為止烏克蘭都還沒緩過勁來。這就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鑑,摩爾多瓦會變成第二個烏克蘭,長期陷入戰亂嗎?拭目以待。